张敬伟:南海乱局背后的真问题

作者:张敬伟  来源:南华早报中文网

  南海造礁成为西太平洋争端的焦点话题。

  这片庞大的海域并非因为相关主权追索国的龃龉而紧张,而是因为域外国家的利益深涉而复杂化。岛礁造地是假象,真问题是中美亚太博弈的新剧情,使得岛礁造地成为大国相争、小国火中取栗的博弈道具。

  舆论关注东盟外长系列会议最后公报对南海问题的表述立场。其实,相关国际会议已经就这一问题达成所谓“共识”——从“七国集团”到“香格里拉酒店对话”再到东盟为核心召开的一系列相关峰会。

  东盟各国的南海观越来越契合美国和日本的立场,当然也就越来越清晰地指向中国,将中国视为南海的威胁。美国的立场是维护南海航行安全,日本将美日同盟关系和中日东海岛争和南海问题挂钩,以便在西太形成更强大的反华联盟。对南海岛屿存在主权声索的东南亚国家,正好利用美日两大战略强势力量,以便在对华博弈中占据更多主动权。

  国际关系就是这样,任何国家都是以本国核心利益为基准,或和他国结盟,选择和他国是结盟和对抗,最终目的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所谓正义,在国际关系的现实中,往往是虚妄的,利益才是博弈各方最终目的。至于所谓利益最终如何确定,则是复杂的过程。结果可能是零和博弈的多败俱伤——这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也可能是利益均衡化–通过谈判和协商达成利益分配的分案,也有可能不了了之。因为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并不一致,哪怕是结盟的一方,予取予求各存私心,尤其是战略实力最强的一方,如果和博弈对方达成其他方面更重要的利益共识,和盟国方的所谓“道义”也就不堪一提了。

  以此评价南海各方冲突,对于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乱象即可一窥真谛。区域乱局的关键在于美国战略力量的趋势下滑,面对太平洋西岸崛起的中国,充满现实危机感。所谓重返亚洲、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就由对华危机感所生。在奥巴马政府的战略逻辑中,取得亚太领导权,美国还能领导世界“一个世纪”(奥巴马语)。更重要的是,无论在中东还是在欧洲,美国传统战略利益区间,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若美国忽略亚太,美国全球战略可能会形成“西瓜”和“芝麻”一个都抓不住的尴尬。然而若在亚太稳住战略阵脚,美国在中东失去的战略利益还可收复。毕竟,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的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越来越高。

  因此,在美国重返亚洲之前,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是被搁置的,中日韩三国一体化进展顺利,三国已经就成立东亚共同货币“亚元”提上日程。因而,中日韩三国的混乱,被有些媒体解读为美国故意搅局东北亚三国的合作。

  同样,南海岛屿争议也处于风平浪静的状态。菲越等国甚至在这种平静中占领了很多争议岛礁,并且岛礁造地和开采油气资源,比中国还要早。但是由于没有第三方的强势介入,中国和相关邻国的主权争议是风险可控的。简言之,虽然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也发生舰船对峙,甚至出现中国飞行员坠海和逼迫美国侦察机迫降中国,但中美南海对峙和东南亚邻国与中国的矛盾是分开的。

  现在,美国的航海安全和中国造礁改变现状,成为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相关国家指责中国的大合唱。但正如王毅外交部长所言,南海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威胁航海自由的事件,所谓造礁也是其他国家先行为之。尤其日本,曾经耗费巨资将冲之鸟把礁变成岛,然后据此向联合国提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外大陆架要求。日本对华南海造礁最没有发言权,其发声的背后显然也是因为美国因素。

  本次东盟外长系列会议,美国国务卿克里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上阵,阐明各自国家立场。克里的“三冻结”和王毅的“不现实”凸显双方的针锋相对。不得不指出,美国在南海态度越强硬,东盟国家越附和美国立场,中国就越不能在南海问题上让步。当美国率领一批小伙伴将中国视为咄咄逼人的威胁时,中国则认为强敌众而压境,中国退无可退……南海上空紧张的空气,已经严重偏离各方希望和平化解分歧的方向。

  如何解除南海上空的警报?似乎并无正解。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中美关系信任赤字存在,西太平地区的反华大合唱就不会停止。消弭互疑增加互信,恰是中美两国元首9月峰会的主要关切。然而,一场“习奥会”就能解决南海问题吗?笔者并不乐观。‍

  亚太地区战略情势发生了新变化,或者说美国根本不愿意和中国和平共处于太平洋,这才是西太平地区永无宁日的根由。

  张敬伟: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来源时间:2015/8/12   发布时间:2015/8/11

旧文章ID:5290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