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经济转型,中国鼓励民营企业发展
作者:杰安迪, NEIL GOUGH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北京——周四,李克强总理在向全国发表年度讲话时警告,如果想要保持健康的增长速度,中国必须克服经济低效、产能过剩的问题,去除私营企业面临的阻碍。
在向共产党领导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李克强将经济增长目标降为“7%左右”,并宣布了一系列新政策和计划。李克强称,这些政策和计划会鼓励发展壮大的私营领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创新,促使中国经济不再依赖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重工业和低端出口产业。全国人大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
李克强在报告开头部分承认,这种转变会影响总体增长,将面临重重挑战。
这个新的增长目标低于政府为2014年设定的7.5%。去年的实际增长率略低于目标,为7.4%,是中国1990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李克强说。“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在向将近3000名选派的人大代表发表此番讲话时,李克强展望了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中国13亿民众生活的宏大而高远的愿景。他承诺创造1000万个城镇就业岗位,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新安排740万套政府保障房,新投产8000公里以上的铁路里程。
不过,这份工作报告花了大量篇幅来探讨如何鼓励民营企业、增加消费性开支,以及减轻政府的诸多干预。中国政府长期主导经济发展,但不时会挤压创新及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李克强多次释放出领导层决心减轻中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依赖的信号。经济学家们一直在警告,基础设施建设支出通常效率低下、收益微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积累的债务达到令人担忧的水平。李克强表示,中国会转而追求市场力量和消费需求。
“扩大消费要汇小溪成大河,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他说。
与之前的工作报告一样,李克强的演讲充满了对中国未来的乌托邦式愿景,辅之以改善普通民众生活的各色提议。
按照他的憧憬,大学毕业生会获得更多帮助来找到满意的工作,员工会享受更多带薪假期,农民工随迁子女将能更容易地进入城市学校学习。然而,很多提议缺乏细节,报告本身也似乎掩盖了中国现在面临的一些更为紧迫的挑战。
人民大学中国公共经济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陶然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经济放缓的程度似乎超出了政府的意料,而这削弱了决策者对土地政策、银行和信贷系统及其他一些主要的增长驱动力进行大胆改革的潜在欲望。
“在能够刺激增长的实体经济领域的改革方面,我们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进展,”陶然说。“所有动真格的经济改革都很难开展,但经济放缓让政府感到紧张,他们就又开始实施刺激。我认为,我们需要加快经济改革步伐,让经济走上正轨。”
不过,政府还面临着其他一些问题引发的公众怒火。比如很多地区笼罩在大气污染之中,还有大批民众认为贫富差距过大,太多财富流向了在政治上享有特权的少数人。
李克强指出,“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但没有具体说明任何新举措,尽管一部关于雾霾的纪录片在全国人大开幕前在网上发布,而它引发的强烈反应体现了民众对此的愤怒之情。
这部纪录片名为《穹顶之下》。曾任电视记者的柴静在片中对官员和国有企业在执行环保标准方面的不作为进行了探讨。
负责经济政策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发布了一份年度政策报告,与李克强的工作报告同时推出。文中承诺要“坚持不懈”地改善环境,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
发改委表示,将在已经受严重雾霾影响的地区,“严格控制”所有高能耗的新工业项目。
李克强还公布了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至少3.1%的目标,并表示政府将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但他并未提供细节。
他还称,政府将力争新增退耕还林还草1000万亩,造林9000万亩。
与前任温家宝不同,李克强并没有在报告中提及政治改革。他只是粗略谈到要打击官员腐败。后者是习近平自2012年掌权以来的核心议程。
2012年11月,习近平主持了一次共产党领导层会议,会上通过了有关优化经济结构的大量提议,希望能从消费和服务行业中获得新的增长点。然而时至今日,政府并未对大刀阔斧地改革大型国有企业表现出任何兴趣。这类企业主导着能源和金融等中国经济的命脉。
不过,发改委的报告释放的信号显示,由国家主导的经济部门——其中包括柴静的纪录片中针对的能源巨头——可能会发生更深刻的转变。
“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文中称。报告还表示,政府将鼓励私人对公共事业和金融服务等仍然由国企主导的领域进行更多投资。
发改委还表示,外国投资者在一些行业所面临的壁垒可能会降低,但没有透露具体细节。
习近平政府掀起了一场大张旗鼓的反腐运动,经常上演狼狈的官员被调查人员带走的戏码。但是在经济变革方面,它的行动却比较谨慎——还有人埋怨太迟缓——经济增长目标的微调就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点。
中国上次下调GDP年增长目标是在2012年,将2005年以来一成不变的8%降低至7.5%。在2014年之前,中国上一次未能实现增长目标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当年的GDP增长目标为8%,实际值为7.8%。
在报告中,李克强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目标定为3%,较去年的目标3.5%有所降低。中国经济中存在明显的反通胀因素,今年1月的消费价格指数创下了五年新低。
经济研究和咨询公司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创始合伙人荣大聂(Daniel H. Rosen)说,“把GDP目标降至7%,不仅体现了中国当前增长潜力的现实状况,也体现了习近平领导班子正在处理改革带来的问题,而不是进一步放任货币政策从而推迟改革所造成的问题。”
像这样把增长目标设在一个比较缓和的百分比“左右”,中国政府也在发出信号,要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构成,而不是绝对速度。不过专家表示,就中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完全不设目标就太过头了。
与以前制定目标的做法相比,设定一个较为缓和的增长目标是“迈出了有益的一步”,荣大聂说。“但当前,中国的财政体系仍然依赖这个年度标准,因此不能完全取消。”
杰安迪(Andrew Jacobs)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许欣、陈柳
来源时间:2015/3/6 发布时间:2015/3/6
旧文章ID: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