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海: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投资现状及前景
作者:刘青海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
非洲基础设施投资现状
非洲大陆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3%,但其铁路总长度占世界铁路总长的比重仅为7%,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密度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10,50%左右的国家电力严重缺乏,40%的非洲居民缺乏安全饮用水,移动宽带普及率仅为19%,互联网连接率仅为10%,基础设施建设形势十分严峻。
近年来,外国投资者对非洲基础设施投资的兴趣明显增长。根据安永会计事务所2013年6月发布的报告,2012年整个非洲有800多个在建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额超过7000亿美元,其中37%涉及动力项目,41%涉及运输项目。根据德勤咨询公司2013年12月的最新报告,在2013年6月前开始动工的322个非洲地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36%为电力能源项目,25%为交通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价值超过2227亿美元。据估计,非洲每年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约为930亿美元,但每年的实际投资约为450亿美元,还不到需求的一半。非洲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多数来自于外部。以东非为例,其中约24%的大型项目资金来自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约17%来自中国,13%来自美国和欧洲国家,其余来自非洲开发银行和其他外国投资者。
非洲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领域为能源和交通运输。根据非盟2012-2020年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的优先行动计划,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包括能源、交通运输、水资源、通讯,预计总投资规模达679亿美元,其中能源和交通运输的投资规模分别为403亿美元、254亿美元,占比分别达59.35%、37.4%。能源方面,水电站和火电站是建设的重点,例如安哥拉整个电力电源结构中水电占据了70%。地区方面,东非与中非两个地区预计投资规模分别为233亿美元和215亿美元,占非洲大陆总预计投资规模的比重为34.31%、31.66%,为非洲大陆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地区。
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
投资现状
非洲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开展工程承包的第二大市场。近年来,中国企业对非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很快,在非洲建成了大量市政道路、高速公路、立交桥、铁路和港口项目。在安哥拉,由中国企业承建的铁路修复工程,横穿安哥拉东西部。中国通信企业在非洲参与了光纤传输骨干网、固定电话、移动通讯、互联网等通信设施建设,扩大了非洲国家电信网络的覆盖范围,提升了通信服务质量,降低了通信资费。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承建的光缆骨干传输网,除覆盖坦桑尼亚境内主要省市外,还连接周边六国及东非和南非海底光缆,提升了整个东非地区的通信一体化水平。中国企业在赤道几内亚承建的马拉博燃气电厂项目,有望从根本上改善马拉博市及毕奥科岛的电力供应状况,并对周边地区农业灌溉、生态旅游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根据德勤咨询公司的报告,在2013年6月前开始动工的322个非洲地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由中国公司承建占比达12%(37%的项目由欧洲和美国公司承建,多为能源和电力项目),涵盖了铁路、公路、港口、油气田及发电站等各个领域。2011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361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总额的三成,比2009年增长了28%。2012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408.3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45%,占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总额的35.02%。截至2013年底,中国企业在非洲累计签订的承包工程合同总额已接近4000亿美元,累计为非洲铺设铁路超过2200公里,修筑公路超过3500公里。
中国在非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道路、电力等。道路方面,近两年来有代表性的项目有:2013年2月开工的由中国铁建中土集团承建的尼日利亚首条现代化铁路——拉各斯至卡诺现代化铁路,全长1315公里,合同总额83亿美元,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建设;2013年6月,中工国际公司与埃塞俄比亚糖业公司签署了埃塞俄比亚瓦尔凯特糖厂项目商务合同,合同金额为6.47亿美元;2013年7月尼日利亚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签署的2000万千瓦燃气电站及电网建设项目合作备忘录,总额达200亿美元,为尼方与国际公司签署的最大电力合作协议;2014年5月竣工的由中交集团设计施工的埃塞俄比亚斯亚贝巴-阿达玛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78公里,是埃塞俄比亚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东非地区规模第一、等级最高的高速公路,是非洲互联互通的样板工程;2014年11月,中国铁建与尼日利亚当局签署的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合同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为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2014年11月,中国路桥与安哥拉公司、葡萄牙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的安哥拉新宽扎河大桥建设项目,项目合同总额约合1.1亿美元,是中资企业自2003年大批进入安哥拉市场以来与外国公司合作中标的第一个重大政府公共工程,标志着驻非中资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开始学会因地制宜地调整发展模式,国际化融合能力逐渐增强。
电力方面,近两年来较大的项目有:2013年5月开工的由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尼日利亚宗格鲁水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为70万千瓦,合同总金额为12.94亿美元;2013年12月启用的由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赞比亚卡里巴北岸水电站扩机项目5号机组正式启用,包含两台18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其融资3.15亿美元;2013年12月竣工的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承建的加纳布维水电站项目,是加纳仅次于阿克松博电站的第二大水电站;2014年2月由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苏布雷水电站项目,是科特迪瓦最大的水电站工程,总装机容量27万千瓦。
中国对非基础设施投资前景
(一)有利因素
1.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保持旺盛需求。根据《国际商业监测》的报告,撒哈拉以南地区2014年的建筑市场增长率将为8.3%,高于全球3.5%的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第一,鉴于非洲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的现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成为非洲各国领导人的共识和政府政策的努力方向。2013年5月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第23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会议将加快非洲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列为主要议题。第二,非洲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据统计,未来10年,人口超过百万的非洲城市将由现在的30个增加到60个,未来30年,非洲大陆将会有60%人口居住在城市,是现在的两倍,这些使得非洲基础设施的需求十分巨大。
2.中国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中国政府对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基础设施采取鼓励政策。例如,中非合作论坛2006年作出的50亿美元和2009年作出的100亿美元优惠贷款承诺的90%用于基础设施项目。2013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与非洲领导人对话会上提出同非洲建立“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关系”,鼓励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承诺的200亿美元贷款额度中优先安排用于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014年5月又承诺增加100亿美元贷款额度,使已承诺贷款提供额度达到300亿美元)。此外,中国政府正在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保护协定,完善领事保护体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针对“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体系将更为完善,相关政策的到位将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
3.中国企业具有竞争优势。首先,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报价比较低、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工期比较短,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获得了非方的认可。相对于当地企业,中国建筑企业很多原材料(一般除砖头、水泥、木材之外)大多从国内运来,成本比当地企业要低很多,而且,中国企业资金的融资成本相对于当地要低。非洲国家的贷款利率一般都较高,例如,在卢旺达,一般贷款利率在17%~18%,而中国只有8%~10%,利率要低很多。其二,中国企业的技术和效率优势、创业能力。中国建筑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技术力量较强,中国企业家创业精神较强,能吃苦,因此常常能够以较好的质量、较短的工期完成项目,受到当地欢迎。
(二)面临的挑战
虽然中国在非基础设施投资近年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也还面对着诸多挑战。
1.不确定性风险相当多。首先,非洲工程承包行业方面的习惯做法、政策法规、办事效率、资金运作等方面都与中国不同,而中国企业大多对此认识不足,也缺乏相关经验及专业的运营资质,对这些并不适应,需要较多时间的掌握和磨合。第二,非洲国家对中国基础设施的投资有许多期待,包括更多地向非洲国家转让技术,雇佣更多的非洲工人,切实保护当地的环境等,增加了在非基础设施投资的不确定因素。第三,同外国监理的合作困难。在非洲,工程项目监理多为西方公司,由于同中国公司在施工规范、合同条款理解的差异,在同中国公司的合作上总体不够理想。此外,一些项目的西方国家监理由于自身缺乏经验而刁难承包商,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
2.政治风险和安全风险较大。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周期长、资金大,且常常地处偏僻,深受安全形势的影响。目前,虽然非洲和平与安全的形势总体趋向好转,但是暴力活动仍然时有发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在索马里、尼日利亚和刚果等地,恐怖袭击、暴力活动不断,中资企业特别是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员工遭遇绑架(特别是在苏丹、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时有发生,给中国对非基础设施投资造成不利影响。此外,还广泛存在项目地偷盗现象。在非项目不同程度地受到该问题的困扰,而由于当地警察及政府部门在此类问题的处理上不力、不当,助长了不法分子的气焰,特别是一些关键零配件的被盗往往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
3.融资与原材料成本问题。第一,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我国企业在投融资方面获得的支持还显不足。随着国际市场格局的变化和欧美、日韩等国加强了非洲业务的开拓,我国企业在投融资的渠道、方案方面几乎没有优势可言。第二,由于很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电力和原料市场都没有成熟起来,一些地方甚至连一颗钉子都要从国内运过来,有的地区只有一家水泥厂,而且水泥价格很高,成本和风险都比较高。第三,当地缺乏熟练的技工。这不仅提高了项目组的成本,同时也给当地雇员的管理也带来了困难。
4.竞争日趋激烈。首先,在非中资工程类企业存在恶性竞争现象,报价过低,甚至低于成本价,影响到工程质量,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涉足非洲工程项目,如果缺乏协调,行业竞争秩序可能进一步恶化。其次,一些中国建筑企业在当地产生的不良影响。一些中国企业为了中标把价格报得很低,中标后则以次充好,工程质量低下,给中国建筑企业造成不良影响。第三,欧美大型国际承包商积极调整业务布局,对非洲投资兴趣增加,而韩国、日本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正在增加在非洲的活动,俄罗斯和巴西也都表现出对参与非洲区域运输网络的兴趣,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增大。以阿尔及利亚市场为例,近年来,阿尔及利亚多个新城、化工、高速路、电气化铁路的设计标被欧洲、韩国公司拿走。
建议
1.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国企、民企组成联合体“抱团出海”。非洲与中国相距遥远,信息的缺乏是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基础设施的一个主要障碍。政府可以为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搭建平台,提供行业信息、举办各种展会论坛、加强对非投资数据统计与信息交流,减少中国企业投资的盲目性,降低投资风险。另外,还可以促进国企、民企组成联合体“抱团出海”。众所周知,国有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在信息、技术方面比民营企业拥有较多的优势,而民营企业产权清晰,不具有政府背景,在获取海外项目时具有优势,因此,促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联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走向非洲市场,可以避免中国企业在投标非洲项目时出现竞相抬价等无序局面竞争局面,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成功率。政府可以考虑建立国企、民企海外投资重大项目信息共享平台,从政府层面协调中国企业间的投资活动,促进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组成联合体。
2.促进商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作用。相对于企业,在非商会、行业组织拥有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政府可以在如下方面支持在非商会、行业组织:一是建立基础设施行业知识和项目经验的共享机制,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交流、研讨、培训活动;二是支持它们建立行业协调和调解机制,帮助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理顺彼此之间的关系,避免恶性竞争,维护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整体利益;三是积极与东道国政府机构及海外同行业的行会组织建立联系,保持定期沟通,及时将非洲各国的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最新情况传达给国内企业;四是在国企和民企之间、包括民企和民企之间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
3.尊重、认可和理解当地文化与宗教,履行社会责任,进行本土化经营。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作为外来者的中国企业需要对他们的文化价值、宗教价值有一定的认可和理解,尊重他们的文化与宗教,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不少非洲人在学习中国的文化和语言,中国人也应该以同样的精神学习非洲的文化和语言,理解他们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取得在非洲共赢的机会。中国企业到非洲去,不单单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还要有本土化的经营,雇用当地的员工,投资本土人才的教育,与当地人构建充分的信赖关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造不同于以前欧美在非洲的投资模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4.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是企业在非洲基础设施投资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第一,在项目孕育阶段就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首先全面了解项目所在国的情况,对潜在的政治和经济风险进行评估,同时对业主的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全面调查和判断,这样在签订合同时就可以考虑到各项风险因素,并加入应对风险的条款。第二,严格管控回款风险。在项目前期的投融资阶段,企业就应该将业主将来还款方式和渠道落实好,同时准备好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第三,有些风险超出企业所能控制的范围,比如政治风险,购买保险是管控此类风险的重要手段。企业在对项目所在国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如果风险水平较高,应该向国内保险公司购买政治险,以规避政治不稳定所带来的风险。
总之,中国对非基础设施投资的前景总体看好,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诸多挑战,并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多管齐下,规范运作,争取当地社会和民众的接受和支持。只有这样,中国对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经济研究所所长,《非洲地区发展报告》编辑部主任。)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world/zlwj/20141216117612_all.html
来源时间:2014/12/17 发布时间:2014/12/16
旧文章ID: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