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歧视,美国社会的一道伤疤”(第一现场)
作者:廖政军 来源:《人民日报》
当地时间12月13日上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宾夕法尼亚大道上,数千名不同肤色、种族、年龄的示威民众顶着凛冽的寒风缓慢行进,高喊“摒除种族主义”“停止警察暴力”“没有正义就没有和平”等口号,一步步向道路尽头的美国国会大厦行进。同一天,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也在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十余个美国主要城市展开。当日,全美有上万人走上街头,再次抗议弗格森枪击案等事件背后的种族歧视和司法不公。
有舆论指出,几个月来,美国多地不断爆发的示威游行一次次证明,“种族歧视仍然是美国社会的一道难以揭去的伤疤”,随时都可能激发出民众发自内心的愤慨与不满。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和国会两党针对民众诉求所做的努力远远不够,这对于最终走向种族和解十分不利。
“我们看不到希望,令人心痛的悲剧一直在发生”
13日上午9时许,华盛顿市中心的自由广场上早已挤满抗议的人群,有人身披一面黑白色的美国国旗,讥讽白人警察对非洲裔美国人的种族歧视,也有人高高举起一块巨大的人形标牌,悼念手无寸铁却遭白人警察射杀的死者。
这次名为“为所有人伸张正义”的大规模示威游行由非洲裔民权人士夏普顿领导的“全国行动网”发起并组织,得到美国各地民权机构和公益组织的积极响应。夏普顿在演讲中说,此次游行是向51年前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领导的“向华盛顿进军”看齐,通过从自由广场向国会大厦游行的路线设计,向国会两党人士传递愤怒信息。他说:“这不是黑人的游行,也不是白人的游行,这是所有美国人的游行,我们要保护所有美国人的权利。”
除了华盛顿周边地区,还有大批民众从纽约、夏洛特、亚特兰大等城市乘坐隔夜巴士汇聚于此。58岁的梅丽莎·莫顿是一名来自纽约皇后区的家庭主妇,她与同伴们凌晨乘坐巴士,经过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华盛顿。脸色有些憔悴的莫顿对本报记者说,她的弟弟早年间仅仅因为曾与一名白人女孩约会,就被警方逮捕。“我们看不到希望,眼前好像总是蒙着一层纱,因为令人心痛的悲剧一直在发生。”
在演讲台上,一位25岁非洲裔女孩激动地喊道:“不能再容忍了,我们年轻一代已经站出来了!”这位名叫娜塔莉的女孩告诉本报记者,她来自弗格森镇,今年8月该镇非洲裔青年布朗被白人警察射杀之后,她就和一群同龄人一起坚持抗议,希望为布朗及其家庭争取一个公正的判决。
尽管示威人群情绪十分激动,但在华盛顿的抗议活动基本在和平的气氛中进行。在波士顿的游行现场则出现示威者与警察对峙的情况,最终有十余人被警方逮捕。来自印第安纳大学的白人女孩西西莉亚说,她和几名同学趁着放假赶来参加游行,“虽然我们都是白人,相对于少数族裔一定是有特权的,但作为年轻人,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错误的,违背了平等的原则!”
警察系统内部可能存在隐瞒警察执法致死率的问题
当天,不仅有许多白人出现在游行队伍中,大批拉丁裔、亚裔也纷纷站出来表达诉求。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国白人家庭与少数族裔家庭之间的贫富差距正在扩大,并达到25年来的最高点。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从衰退到复苏的过程中,不同族裔和人种之间的贫富差距正在急剧扩大,并已达到1989年以来的最高点。2013年美国白人家庭财富的中位数是黑人家庭的13倍。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不断发生因种族歧视而引发的非洲裔民权抗争浪潮,导火索或是警察无端逮捕或枪杀黑人,或是司法部门对黑人判决不公。弗格森枪击案发生后,民众对警察暴力执法的愤慨更是有增无减。
《华尔街日报》日前调查发现,美国警察系统内部可能存在隐瞒警察执法致死率的问题。报道称,根据对105所地方警察局的数据统计,在2007年—2012年期间,这些警局的警察执法过程中致死1825人,但联邦调查局的档案则显示,同一时期地方警察执法过程中致死人数为1242人,两者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联邦调查局的统计数字来源为各地警局提交的报告,而一些警局可以选择不提交报告;另一方面,一些警局认定,警察执法时属于正当杀人,无须报告。
此外,美国各州和地方警局对警察暴力执法的规定相对宽松,允许警察在认定自己受到迫在眉睫的生命威胁时开枪。美国最高法院也曾于1989年裁定,确定是否合理使用武力,应基于现场当事“理智警察”的想法而不是事后判断。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下,致死嫌疑人案件中,当事警察通常免遭起诉。
美国传统基金会批判犯罪学专家米尔豪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社会非洲裔人士的犯罪率之所以居高不下,不平等的司法体制是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各地警局通常会将所有注意力放在非洲裔聚居区,导致他们在这里发现犯罪的机会明显要比在白人聚居区高得多。假如证实警察系统故意隐瞒致死人数,这是对司法的公然蔑视。应该说,执法中致死人数显著增加,警局也可能存在领导和问责不力的问题。
(本报华盛顿12月14日电)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4-12/15/nw.D110000renmrb_20141215_3-21.htm
来源时间:2014/12/15 发布时间:2014/12/15
旧文章ID: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