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 in Translation: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书评之中英文差异
作者:Anonymous 来源:
自从习主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被译为各国语言,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以来,不少书评也应运而生。例如最近在观察网(http://www.guancha.cn/Elizabeth-Economy/2014_10_17_277061.shtml),中国日报(http://world.chinadaily.com.cn/2014-10/22/content_18783455.htm)和新华社(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12/05/c_127279717_3.htm) 都有报道的伊丽莎白·伊科诺米所著书评(原文链接:http://blogs.cfr.org/asia/2014/10/15/ten-fun-and-fascinating-facts-about-xi-jinping/) 。虽然题目略有区别,内容有繁有简,几家媒体刊出的中文书评都充满溢美之词,饱含时下流行的正能量。若对比英文原作,却发现不仅原文中随处可见的戏谑语气荡然无存,不少重要细节和观点也被彻底删除。如第二点中,说到习信仰“共产党”,报道中很自然地变成了“共产主义”。又如第五点,原文中明显语带嘲讽:“虽然习很可能在国家主席的位置上做得很愉快,他也许并不太清楚自己如何走到今天的,他表示: “既然人民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 被删改成简短到有点不着头脑的一句话:“习近平如何成为中国领导人?在关于他如何成为国家主席的问题上,习近平表示“既然人民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等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本文仅将原文翻译(黑色)和新华社的版本(红色)逐段罗列如下, 供读者参考。
十个关于习敬平的精彩趣事
作者:伊丽莎白·伊科诺米(美国外交学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 10月15日,2014年
新华社标题:有关习近平的十个有趣而迷人的事实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 Elizabeth C. Economy
一位朋友最近拿来一本新鲜出炉的习敬平新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这是一本关于习主席的演讲,讲话要点,照片,访谈和传记等内容的合集。此书共500多页,部分由来自不同地域的中国政府官僚们参与制作。虽然我无法公正地对书中呈现的所有信息加以评价,以下是我能从中读到的习的梦想以及他人对习的冥想。
新华社报道:“近来,我的朋友送来一本新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是一份关于习近平演讲、讲话要点、照片、采访内容的合集,一部传记。尽管我无法恰如其分地评价书中所有内容,但从书中提供的习近平思想以及其他人对他的看法,我获得了有关习近平的十个有趣而迷人的事实。”
1)习热爱经典。如他的前任一样,虽然习的很多演讲也都带有 社会主义文风的枯燥通病,习经常引用中国先哲的言论让演讲更为生动。举例来说,讨论到中国年轻人发展时,习说到:“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译者注:清·袁枚《续诗品·尚识》),以及:“从善如登,从恶如崩”(55-57页)。事实上,在面对北京大学师生的演讲中,习至少引用了40个不同先贤的话语(185-199页)。很明显, 中国先哲们被奉为圭皋。
新华社报道: 1、习近平热爱古代经典,常常通过引用中国先哲的言论让讲话变得生动活泼。
2)习确实是一位信徒,但他的信仰仅限于共产党。这位中国主席其实一向对所有“尊崇佛教”,“寻求上帝旨意来解决问题”,“稀里糊涂办事”,“向往西方体制和价值体系”以及“对社会主义未来失去信心”的官员们从没什么客气话。也许人生后半段,上天会给他新的启示,但至少目前他没有任何空间给其他信仰。
新华社报道:2、习近平是一位共产主义的信徒,对那些“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浑浑噩噩当官”、“向往西方社会体制和价值”、“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失去信心”,或者“面对党的领导遭遇的政治挑衅态度含糊”的官员,从来没有客气话。
3)习从不让你看到他的焦虑,他不抱怨。虽然他对外声称所有闲暇时间都用于工作,他对此并无怨言。相反,他简要地说:“既然人们把我放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位置上,我就必须把他们的利益置于一切之上,总把责任重于泰山放在心里,总是关心人民的安全,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114页)习近平的生活照也同样显示,他是一个冷静、能掌控局面、总体而言愿意服务于民的人。要么是他天生就比美国近代大部分领导人更适合做一个大国领导人,要么就只是他和公关团队的关系更好。
新华社报道:3、习近平从不让你看到他的汗水,不发牢骚。
4) 习为赢而战,习及具竞争精神。在谈到他希望中国成为创新大国时,习近平明显对中国的二等地位不满。他说:“我们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对他而言,在于本土创新:“最重要的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只有把关键科技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才能在竞争与发展中掌握主动,并保障我们的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及其他领域安全。” 他总结道:“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135-136页)
新华社报道: 4、习近平专心求胜,具有竞争者的精神气质。在谈及渴望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时,习近平显然不满足于中国当前的“二流”地位。
5)他如何当上国家主席的?虽然习很可能在国家主席的位置上做得很愉快,他也许并不太清楚自己如何走到今天的,他表示: “既然人民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
新华社报道:5、习近平如何成为中国领导人?他表示“既然人民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
6)所见即所获。虽然这本500多页书的中文版在意思上可能有不同,它仍以惊人的连贯性体现了习的看法和价值观。例如,品行、美德和对人民负责成为他阐述中国官员必要素质的一贯主题。他努力精简会议活动,了解人民的需求并确保对党的官员进行恰当的监督,这些也是习近平长期担任中国共产党官员的特征。
新华社报道:6、习近平言行一致,他的言行体现出非常连贯的理念和价值观。
7)几乎是但不全是……习近平关于如何加强中国软实力的思考仍有相当让人费解之处:虽然他呼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服务于中国增强软实力的愿望。不过,他还坚守以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如果是误导的方向)寻求软实力:“ 要加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就需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我们要大力宣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180页)
新华社报道:7、在如何加强中国软实力的问题上,习近平除了呼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服务于中国的软实力外,他还要求“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8)雷锋再世。中国高官的传记都会通过赞美共产党楷模雷锋(可能纯属杜撰)的超凡职业道德及其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精神, 来再次讴歌这位英雄。习敬平也不例外。举例来说:“在陕西农村插队的青少年时期,习近平能挑着装了近百斤麦子的担子走5公里山路。他还把奖励给作为知青先进人物的自己的三轮摩托车换成手扶拖拉机和磨面机、扬场机、抽水机等农用工具给乡亲们使用。”
新华社报道:8、习近平在陕西农村插队时雷锋式的生活。
9)知书达理。习敬平说读书是他最喜欢的休闲方式之一:实际上也是他唯一有时间进行的消遣。而且他显然热衷于俄罗斯文学。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能一口气说出十多个最喜欢的俄罗斯作家,包括果戈里。在习近平努力消除中国官僚腐败时,果戈里的作品肯定让他产生了共鸣。当然他也在一次俄国电视的访谈中提及他对俄国文学的热爱,这样他能让国内的群众们亲眼看见。(114页)习近平在文革期间插队时(注:在这本书里,“文革”这个词没有被提及),在村民的回忆中:“习敬平会在放羊的时候在黄土高坡上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晚上会在煤油灯下苦读。”
新华社报道:9、读书是习近平最喜欢的休闲方式之一,实际上是他唯一有时间进行的消遣。
10)我有一个梦想。 习近平的中国梦看起来很可能成为他任期的决定因素之一。它代表爱国主义、创新和团结一致。他说:“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会好。”对他来说,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要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他说:“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深远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共同的梦”。(69页)而台湾也应以此为目标准备起来,如习所说:“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留给子孙后代。”(254页)
新华社报道:10、习近平的中国梦看起来很可能成为他任期的决定因素之一,其代表着爱国主义、创新和团结。
来源时间:2014/12/5 发布时间:2014/12/5
旧文章ID: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