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最重要双边关系回暖
作者:舒立 来源:财新《新世纪》 2014年第44期
中美关系出人意料地峰回路转,成为北京APEC峰会上的最大亮点。
此次会议中,中美两国元首三日三会面,特别是11日晚的中南海瀛台的坦诚叙谈,令人感到中美关系迎来了“冬天里的春天”。果然,成果接踵而至:先是中美双方就扫清高科技产品关税壁垒达成一致,接着,持续近17年的中美关于信息技术协议(ITA)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11月12日,中美联合公布2020年后的减排目标。这一消息迅速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此外,两国还就商务、旅游、留学人员签证达成互惠安排,并就双方军队加强互信达成两点协议(参看本期相关报道《中美共赢APEC》)。此次会后,两国元首还将一同出席在澳大利亚举行的G20峰会。可以预料,未来一段时期,中美关系将呈现积极向好的局面。
这些成果来之不易。2013年加州庄园的“习奥会”曾为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营造良好氛围,可惜这种势头并未持续多久。一年来,西太平洋暗云低垂,中美关系一度陷入了危机管控的模式。因此,此次北京APEC峰会前夕,国际舆论普遍对会议的成果并不抱过高期望。
领导人会晤往往是打破外交僵局的绝佳时机。而此次在中国主办的APEC峰会上,“习奥会”能够取得显著成果,显示出双方对于中美关系特殊重要性的基本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战略方向性与策略灵活性。如习近平主席在会上说:“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美应该合作、能够合作的领域更加广阔。”奥巴马总统也重申,“美国欢迎和支持一个和平、繁荣、稳定、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这符合美国的利益。”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重大挑战,离开中美携手应对,很难有理想的解决方案。
此次达成的减排协议堪称中美双赢合作的范本。两国居全球两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前两位,共占全球碳排放的40%。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对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但是,排放量不断上升,尤其雾霾几成环境灾难,已经迫使中国主动承担节能减排上的义务,这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多年来,美国则因其对应对气候变化缺乏坚定承诺,特别是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饱受国际舆论抨击。此次两国共同就减排做出承诺,是领导力的体现,符合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必将对明年各国在巴黎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新协议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对于发展中美关系,在大洋两岸均不乏怀疑者和悲观者。过去一年来,中美关系屡逢低点,相较之下,中俄关系空前热络:中国有望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重要买家;俄罗斯也是中国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一路一带”倡议的坚定支持者。中国表示,绝不参与西方因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施加的制裁。
在中国,有一些人士就此认为,中俄关系已经上升为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彼此扶持,有助于打破美国主导的政治、经济、金融秩序。有人进而认为,中俄应当建立一种“准同盟”关系,以联手制美。
其实,这不过是“冷战”思维下打“大三角”牌的遗风流绪。中俄关系当然重要,但必须看到,中国发展对美、对俄关系均不针对第三方。更重要的是,一国外交总须有基于国家利益的优先序。中美关系无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中美各自的经济体量、地缘政治影响和军事实力,更因为中美在应对地区性、全球性挑战方面不可或缺的角色。“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可以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习近平语)显然,这种关系之重大作用超过任何其他双边关系。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扩大和深化中美经贸、两军、反恐、执法、能源、卫生、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务实合作,对中国的改革发展具有最强的“正外部性”。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并不否认分歧和摩擦的存在,而是求同存异,着力在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谋求合作。这是双边关系业已成熟的标志。这就需要增进战略互信,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此次“习奥会”中,中方耐心解释,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主张和倡议都秉持开放包容原则,不搞排他性,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国家积极参与进来,共同促进和分享亚太和平和繁荣。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而美方则强调,美方没有围堵或损害中国统一的意图。相反,同中国发展强有力关系是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核心。此次峰会上的成果正可视为深化互信产生的积极成果。
以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标志,中美已一同走过35年风雨历程。事实表明,着眼于持续增加的共同利益,理性管理彼此分歧,是两国关系的基础。它从不曾一帆风顺,却极具弹性和韧劲。那些认为中美关系将滑向深谷的预言从未成真,也不会成真。合作则两利,对抗则俱损,不管风云如何变幻,数代中美领导人都做出了智慧的选择。此次APEC峰会中美双方取得的重大成果,使人们愈加期待未来合作智慧的延续。
来源时间:2014/11/15 发布时间:2014/11/17
旧文章ID: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