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难有突破
作者:伟达 来源:联合早报
从亚太经合组织(APEC)首脑会议,到奥巴马总统对中国展开国事访问,再到二十国集团(G20)首脑会议,中美高层进行了密集交流互动。
外部舆论原本期待,中美此轮高层交集,可能缓和近年来美国实行“亚太再平衡”策略后的对峙,两国甚至可以开始践行中方所称的“新型大国关系”,或者美方所称的“G2”(中美共治)。但从双方系列峰会的结果看,预期目标似乎难以达成。
11月15日奥巴马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发表演说,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为他此次亚太之行作出的主旨发言。他重申美国坚持“重返亚洲”战略,并多次提及针对中国崛起和近年岛屿争端的内容;尽管没有指名道姓,却向中国传递强硬信息。
另外,奥巴马在此次演说中,还特别提及香港目前的“占中”示威,指香港民众正在“为自己的普世权利发声”。他表示美国一贯支持公开而公正的选举,因为民众必须有选择领袖的自由。
这也就是说,中美关系非敌非友的总体态势难以改变,而且美国在新时期应对中国的两条主线也愈加清晰:一条主线是通过美国、日本、澳洲为核心的亚太盟国防务,并联合菲律宾、越南、韩国、印度等国,来遏制管控中国在海洋方向的崛起发展;另一条主线就是继续在人权与民主方面,对中方施加压力和牵制,并可能以香港问题作为新的发力点。
中美双方都有因素造成双边关系难有突破,持续徘徊。在美国这边,原有估计认为,由于中东伊斯兰国极端势力的窜起,和东欧乌克兰形势的持续紧张,势必牵制分散美国的力量投入方向,促使美国调整宽松其亚太战略,从而缓解中国在亚太地区感受到的美国压力。但目前看来,伊斯兰国虽然煽动起某些人的狂热激进,但在广泛意义上不得人心,并遭到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齐声喊打,难以形成大气候。
在乌克兰问题,原本的担忧是俄罗斯试图强占和分裂乌克兰东部地区,但目前看来西方的经济制裁,已经让俄罗斯感到压力,同时普京本人对在乌克兰祭出更大动作似乎也力不从心,目前只有保持克制,尽快修复与西方的关系并争取制裁取消。这些都令美国感到没有必要调整其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
另外,美国民主党在最近的国内中期选举中失利,也促使奥巴马在国际问题和外交政策方面,争取更大影响力和作为。指望奥氏在获得美国共和及民主两党同时支持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上改弦更张,应是不大可能,其力度和范畴只会增强。
在中国方面,外界本来希望在两件事情上看到进展,帮助拉近中美之间的距离,减少分歧,不过最终却成效有限。首先是上个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似乎还是采取法治与党的领导相结合的传统路径。这与外界期待把包括执政党自己的所有权力,都关到法治的笼子里去的改革,还颇有些距离。
另一期待就是中美最高领导人的直接会晤交往,能有效沟通双方的政治理念,减少误解和误判。中国确实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试图向美方解释中国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施政方针等等,尤其公开阐述了中共的民主观。但从美国事后的反应看,收效似乎不大。譬如奥巴马在昆士兰演说中对香港问题的阐述,表明中美双方立场依然大相径庭。
由此可以预期,由于主要结构性矛盾难以化解,此轮中美密集峰会后,总体双边关系将徘徊不前,某些方面还可能发生直接碰撞或冲突,出现倒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作者是在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专家)
来源时间:2014/11/19 发布时间:2014/11/19
旧文章ID: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