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林远:如何看待中国周边海洋争端中的美国身影

作者:全林远  来源:凤凰大学问

  演讲人:全林远(国防大学教授,全军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主题: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权争议述论

  时间:8月28日

  主办:凤凰网大学问

  【编者按】中国四个近海海域的面积有300多万平方公里,主海岸线的长度有18000多公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经济发展资源,潜力极其巨大,海洋国土对中国非常重要。8月28日,国防大学教授全林远在演讲中深入分析了中国海洋争端的形势,他认为,中国东海、南海的海洋争端,美国身影一直存在。中国需要适时调整海军战略,逐步增强远海作战能力。在海军建设方面做到三点:大投入,高技术,厚积淀。

  中国压力

  中国是一个陆海双向的大国,东边面临着浩瀚的太平洋,西面深入欧亚大陆的腹地。从地缘安全环境讲,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是世界大国中最具挑战性的。例如与美国比,美国是大国中地缘战略环境最好的国家,东西是两个大洋,南北边是墨西哥和加拿大。而中国,虽然国土面积不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中国的邻国最多,而且强邻多,争议多,所以中国的地缘环境极为复杂多变,安全压力非常大。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四个近海海域——领海加上专属经济区的面积有300多万平方公里,主海岸线的长度有18000多公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经济发展资源,潜力极其巨大,海洋国土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而言,极其重要。

  从军事安全角度看,中国的边缘海域被第一、第二岛链阻隔,与太平洋是隔开的,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长弧形海洋地带。从地缘战略讲,这对中国是不利的,增加了我们进入大洋的阻力和困难。从当前态势看,这种地缘态势正是美国依据边缘地带理论,最关注的、最要控制的地缘要点。实际上,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布阵,正是发挥他的地缘优势,依托两个岛链进行战略布势。

  美国身影

  要说明一点,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布势是一个守势布阵,不是一个攻势布阵,因而也没必要做过度解读;第一美国没有能力灭亡中国,第二没有打算灭亡中国;其主要战略目的:防范中国对美国利益的可能侵害,打压中国的发展势头,阻滞中国的崛起进程;这给中国的安全与发展造成了很大压力。

  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布阵,以倒品字形的三个基地群来部署。第一个是以横须贺为核心的四十多个海空军基地组成的基地群,中国台湾在其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第二个是以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十几个海空军基地组成的基地群。再一个是以关岛海空军基地为核心的基地群。三个基地群共同构成针对中国的军事战略布势,而且美国部署的战略在不断调整。二战结束初期,它在西太平洋实施的是“登陆控制”的战略,1945年至1949年在上海、青岛等地都有驻军。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美国由登岸控制转变为“离岸制衡”战略,逐步形成上述三个针对中国的基地群。当前,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美国正在由离岸制衡向“远岸制衡”战略转变;重点加强关岛海空军基地建设;近期报纸不断报道,美国恢复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驻军;这一系列动作,皆是为加强二岛链的美军作战能力,加大针对中国的战略防御纵深。

  从美国的军事布阵我们也能看到为什么这个区域非常不平静,实际上,在这一区域发生的各类海洋争端事件的背后,多多少少都有美国的影子。挑起海争他才能介入,挑起海争他才能重返,挑起海争他才能控制。所以从西太平洋的美军布阵我们知道,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为什么西太平洋最近如此不太平。

  从中国周边的海洋争端看,大家关注更大的是钓鱼岛。钓鱼岛争议点有两个,第一个是岛礁主权归属争议,一个是海洋权益争议。钓鱼岛的归属应当说本来没有更大的争议,因为美国人自己最近拍了一个影响挺大的一个片子,都说钓鱼岛是中国的。美国的战略谋划应当说是非常厉害的,钓鱼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美国做的一个局。二战刚结束,美国曾打算让中国托管钓鱼岛和冲绳群岛,但那时蒋介石忙着打内战,顾不上。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的1950年旧金山和会的时候,钓鱼岛美国不让国民党托管了,而声称让联合国托管,实际是美国控制,因为他怕两岸统一后钓鱼岛回到中共手上。1970年代,中美要改善关系了,他又紧张了,觉得这又是麻烦事儿,就把管理权给日本了。为什么连马英九的博士论文写的都是钓鱼岛问题,中国台湾也是对此很不满意。虽然现在关于钓鱼岛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个人认为,其实质就是美国人长期谋划、日本积极参与、让中国陷于其中的战略棋局。

  从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来说,主权争议基本上很难用和平方式解决,但是海洋权益争议是可以通过谈判解决的。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大陆架法条,我们认为中国的海洋专属经济区边界线应是冲绳海沟,但是日本人坚持按中间线划分。双方主张差异巨大,所以和日本谈不成。在实际运作中,我们在处理海洋权益争议方面是非常克制的,虽然我们不承认中间线,担我们在东海开的七个油气田都在中间线我方一侧,未越过中间线体现出非常克制,即使这样日本仍阻挠我东海油气田的开发生产。所以我个人判断,东海海洋权益谈判也很难有结果。2012年日本不听我方多次劝阻,执意将钓鱼岛国有化,是极其严重的挑衅行为;因为它首先打破了中日建交时达成的默契,也就同时否定了我方继续遵守的义务了,在此问题上我方后发制人是理所当然。

  南海方向,依据南海U型线我国主权和海洋权益声索的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但是与他国重叠的、有争议的就有160多万平方公里。南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声索胃口最大的是越南,其他还有菲律宾等,南海争议的主要争议点是在南沙,南沙越南占了29个岛礁,中国8个,菲律宾9个,马来西亚5个,文莱1个。黄岩岛现在基本上在中国掌控之下。仁爱礁,1999年美国炸咱大使馆,菲律宾认为机会来了,用破军舰在那儿坐滩,现在中菲对峙的焦点就是仁爱礁。前一段时间,中越在西沙闹得很厉害,但是中国在南海的策略还是孤立少数,中国高层希望把中越的南海问题放在可控范围内。南海的油气资源主要在南沙,现在那儿有2000多口油井,中国没有一口,每年仅被掠夺的石油就达5000多万吨,现在大庆每年产量才4000多万吨。

  海权优先

  南海和东海相比形势更复杂,但从军事压力看,东海远大于南海,美国在东海军事介入的可能性也远高于南海。无论从发展的角度还是安全的角度看,中国只有成为一个海洋强国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性强国,海洋的资源潜力这么大,你抓不住怎么行。所以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外国最关注的就是这一点。从安全角度讲,你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才能保证国家安全,不然谈不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黄土地民族,长期以来都受“重陆轻海”传统地缘观念影响,而且又受制于“陆主海从”的基本战略格局束缚,这是近代以来中国走下坡路的肇始之点。进入历史新时期,我们需要从全局和总体上确立“海陆并重”的地缘战略观念;从近期来看,由于国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因而要推进“海权优先”的战略导向。

  建设海洋强国,第一要建立有现代海洋产业支撑的海洋经济。比如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油气、海洋能源、海洋空间利用,而不仅仅是囿于几千年小农观念束缚的渔舟之利。再一个就是要拓宽我们经济发展的思路,现在提出来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依托此类创新型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我们要力争成为区域发展的牵线人、引领者和推动力,形成区域凝聚共赢的发展态势。

  第二要有效保障我们领土安全、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我重点讲海军。首先,是要适时调整海军战略。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资金和技术不足,我海军力量较弱,那时的海军战略是“近岸防御”,主要任务是配合陆军实施抗登陆作战。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海军力量的逐步壮大,海军战略由近岸防御转变为“近海防御”,所谓近海防御,就是在第一岛链内有作战能力。经过多年发展,我们现在基本上具备了这一能力,而且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突破第一岛链的能力。从未来发展和国家安全需求看,海军的重要战略任务,是要增强远海作战能力,逐步具备在第二岛链内承担“远海防卫”任务的能力。海军战略调整,要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国家发展的总体地缘布局态势,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照搬过去那样的三线建设、纵深布局了,沿海地区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所以我们要科学处理纵深布局与前推海向防御空间的关系;逐步拓展海洋方向的防御纵深,这一国家安全需求,极大增加了海军所承担的任务。

  其次,是要加速推进海军建设。从发展速度的角度看,近年来海军发展是最快的,但是从国家安全需求的角度看,差距最大的又是海军,海军建设的任务非常重。未来海军建设有三大要点:大投入,高技术,厚积淀。海军的战斗力构成,不仅仅要靠舰船吨位和装备技术,还要有很丰富厚重的经验积累,文化积淀,思维锤炼,“厚积淀”很重要。由此,不断提高海军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和执行多样化海事任务的能力。

  (本文根据演讲录音整理,经演讲人审订并授权刊发。录音整理:孙培楠)

来源时间:2014/9/27   发布时间:2014/9/25

旧文章ID:11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