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为中美关系加入个人色彩
作者:JANE PERLEZ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中)周二与美国官员游览长城。
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和财政部长雅各布·J·卢(Jacob J. Lew)连同诸多美国官员,本周在北京会见中国高层领导人时,会面临异常纠结的美中关系——此时两国正经受着前所未见的战略竞争,而双方似乎都没有心思改善这种局面。
让问题更加复杂的是习近平主席“一人说了算”的领导风格。中国和美国专家透露,他在做出重大国家安全决策时,似乎不怎么咨询他人的意见。他的政策意在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并建立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模式。
中国针对美国的两大盟友日本和韩国展开行动;在南海突进,于是威胁到海上自由航行;并突然在日本附近海域上空设置防空识别区。分析人士说,这些举动都反映出习近平对于中国在亚洲应有地位的认识。
一年一度的战略与经济对话(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最初的目的是让两国对困难的话题进行磋商取得共识。然而在今年的会议中,中美两国对于计划商讨的议题的进展,所抱的期望都很低。
最有前景的似乎是达成一项双边投资协定的努力,中国去年就同意对这项协定启动谈判。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周一表示,两国很快就会针对在两国消除外来投资限制开始举行磋商,例如减少华盛顿实行的针对中国对美国的大额投资项目的国家安全审查。
美方官员透露,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关系恶化到了如此程度,以至于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一年前在加州“阳光之乡”(Sunnylands)庄园会面时,达成共识要向前推进的一个领域——向拥有核武器的朝鲜施压——也从议程中消失了。
中方决定把如何消除朝鲜核武器的问题,与其他更大的问题挂钩,如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领土抱负。这些官员透露,数月前北京方面也暂停了就该议题展开的工作会议。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华盛顿对听众表示,在美国的要求下劝说朝鲜放弃核武计划,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一说法反映了双方的分歧。
对于中国,习近平做出决策的基础是,他对“中国强大的国力与军力”的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时殷弘表示。时殷弘有时也会向政府提供建议。
“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就意味着外交政策会由他的战略性格和政治信条决定,”他说。
习近平认识到奥巴马只是一个跛脚鸭总统,这也促使他更倾向于在南海和东海议题上“推进、再推进”,时殷弘说。
在由七名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组成的政治局常委会中,习近平的地位最高,而且其他成员似乎并不插手外交政策,时殷弘透露。几乎可以肯定,习近平会听取军方的建议,但“决定由他来做”,时殷弘说。
另一位中国学者形容,习近平像是常委会里的“皇帝”,手下有“六个助手”。因为言辞坦诚,这位学者要求匿名。
习近平的领导风格与前任胡锦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述学者透露,后者会与常委们共同做出决策。不像习近平,胡锦涛与中国军方的关系颇为疏远。
奥巴马政府的高级官员说,他们相信在“阳光之乡”会面后,几乎所有重大的战略决策都出自习近平一人之手。
习近平的这种自上而下的风格,愈发把要在不透明的北京官僚体系中摸索方向的奥巴马政府置于险境。中国问题分析人士说,由习设立的一个国家安全委员会曾受到大肆吹捧,但实际上这个委员会更多关注的是对内而非对外的政策。
按照通常的权力等级安排,前外交部长、前驻美大使、现任国务委员杨洁篪应该是习的首席外交顾问。中美分析人士说,胡锦涛执政期间,戴秉国无疑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因此也成为许多美国官员首先想到去联络的人物。
但杨洁篪显然没有和习建立那么密切的关系。
看起来习器重的是王沪宁,中共中央的政策研究室主任,此人几乎跟习形影不离,每次都坐在中国代表团的领头位置,上周习近平前往韩国首都访问时就是如此。
被一位中国学者形容为“充其量只是个文胆”的王沪宁,在政策上的偏好鲜有人知。一位前美国官员说,在以前资历还较浅的时候,王沪宁会小心翼翼地避免跟美国官员握手,交谈时也很戒备。
前东亚和太平洋事务首席副助理国务卿李维亚(Evans J. R. Revere)说,海军上将孙建国似乎也得到了习近平——或者至少是政府高层——的垂青,会对外传达主席的策略安排——用仅限亚洲国家的地区安全框架来取代已经沿用60年的美国盟友体系。
上月在北京,现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的孙建国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对习的亚洲新秩序构想进行了激情澎湃的演绎,在这个秩序中,中国位于中央。
时殷弘说,当前北京和华盛顿往来的负面基调,不太可能因为本周的对话而有什么改观,甚至在奥巴马离开白宫前都不会。
“我不认为双方有扭转这种趋势的意愿,”他说。
Bree Feng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经雷、王童鹤
来源时间:2014/7/9 发布时间:2014/7/9
旧文章ID: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