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白皮书与香港公投——《中美印象》 第18期
作者: 来源:卡特中心中国项目
“一国两制”白皮书与香港公投
2014年6月10日,国务院首次发布针对香港问题的白皮书,全面宣示中央政府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内涵与边界的立场,香港各界反响激烈。
《纽约时报》文章指出,这份白皮书发布于香港倾民主团体活动日渐频繁之际。白皮书宣称,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民主制度进一步扎根香港,中央政府和香港地方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香港的民主政治体系,在特首选举方面正日益民主化。而部分团体领导人威胁说,如果中央政府不保证采取民主变革的话,他们将发起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纪念“六四”天安门事件25周年集会活动吸引了大批民众参与,这被视为将催化“占领中环”运动的有力证据。
CNN报道,这份长达1.45万字的“一国两制”白皮书一经发布便激起了香港民众对于选举改革和“一国两制”基本概念的激烈辩论。香港多个团体甚至举行抗议集会,呼吁香港应获得更多自主权。
许多分析家认为,“一国两制”白皮书是中国政府自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后所发布的第一份旨在强调中央对香港拥有全面管治权的官方文件。2017年香港将选出下一任特首,“白皮书”的发表对于那些想要推行普选的竞选者来说起到了警告的作用。
《纽约时报》中文网文章说,中英联合声明中的基本政策之一是,虽然香港将会“直辖于”中央政府,但“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而“一国两制”白皮书则坚称其对香港的管辖,这引起许多香港人的批评,他们说共产党的领导人正在背弃遵守“一国两制”政策的诺言,该政策让香港在北京的统治下,保持民主自治。
报道引用亲民主的公民党(Civic Party)领袖及立法委员梁家杰的话,说“白皮书让我们非常吃惊,对我们来说,它是在重写‘一国两制’政策。” 梁认为白皮书“重新定义了高度自治的含义,甚至还暗示我们的法院应该由那些具有政治意识的人担任法官,他们不仅要维护香港的繁荣,而且要维护全国的繁荣。实话说,如果这份白皮书是在《基本法》刚刚公布的1990年代发表的话,那时,我敢打赌香港不会那么顺利地回归中国。”
政治分析人士戴高礼(Michael DeGolyer)认为,“这份报告用7种语言同时发表。这显然不是一份仅仅针对中国大陆和香港人的文件,这份报告显然是要制造国际舆论,为中央政府采取行动奠定一个法律基础。”他说,“这是对香港宣读防暴法。这非常明显是为对‘占领中环’采取行动打下基础,因为这份白皮书称,中央政府在认为国家面临危险时,有权、也有责任出动人民解放军。”
报道引用一份最近的调查结果,指出在接受调查的香港居民中,有一半以下的人相信“一国两制”会持续下去,这反映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对该政策的信心不断下滑。在另外一份调查中,不到十分之一的受调查者只是“有些”相信梁振英将会允许一个更公正的提名程序,也就是不排斥那些与北京观点相悖的人参加竞选。
政治评论家和专栏作家Frank Ching在CNN博客撰文说,白皮书对香港提出了明确警告,界定了中央政府拥有宣布香港进入紧急状态的权利。“如果中央政府宣布香港进入紧急状态,那将意味着人民解放军能进入香港并接管香港警察的防务工作”。他补充说:“那样的话,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香港就完结了。”Frank Ching还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份白皮书是用七国语言发布的,“这是在警告外国势力不要利用香港问题搞颠覆活动。”
《时代》杂志网站的文章说,评论家们担心,受基本法支配的香港资本主义正逐步与一党专政的大陆模式相融合,并且局势正朝着有利于大陆利益的方向转变。将香港民众分为欢迎和反对大陆影响对立两类的做法是有问题的,会导致这一地区的严重分化。其实大部分民众持中间态度,一方面,认为香港与大陆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必不可少,另一方面,愿意积极争取他们所珍视的自由——集会的自由、独立司法、言论自由,以及相对的媒体自由。
分歧不仅存在于香港民众之间,同样还存在与香港和大陆之间。香港大部分民众认为自己在文化上具有独特性。2012年,在香港推行“国民教育”的计划遭到强烈抵制,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这是项洗脑运动,政府最终被迫取消该计划。
纽约时报文章说,此次香港公投为期10天,在头三天里收到689000余张选票,数量等同于香港注册选民数的五分之一。然而,大陆政府无法控制此次的非官方公投。一些民众甚至表示,大陆政府的反对更加激发了他们参与投票的欲望。
这个周末,亲大陆政府的报纸撰文抨击了此次公投,认为电子投票这种形式漏洞百出(比如说,一位投票人可以通过使用多台电脑或智能手机进行重复投票),并认为这场闹剧不可能决定香港的未来。
“占领中环”的一位发起人表示,如果香港和大陆官方质疑此次投票的完整性,则有一个很简单的解决方案——由中央政府组织一次官方公投,让选民自主选择公投方案,他们会对此表示支持。
在投票站参与投票的选民对此次公投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一位学界公投的支持者表示:“我们所关心的并不是中国政府会不会采纳我们的提议,最重要的是,香港人民能享有真正的民主政治体系。不论结果如何,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根据《纽约时报》中文网的报道,针对此次公投,中国内地媒体及支持内地的香港报纸都曾指责,占领中环运动组织者威胁到了香港的稳定及经济健康。据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报道,周五,中国政府的一名代表对这次非官方的公投活动表示谴责。国务院港澳办一名未透露身份的代表表示,“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任何形式的所谓‘公投’均没有宪制性法律依据,是非法的,也是无效的。”国务院相当于中国政府的内阁。据官方新闻机构中国新闻社报道,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的一名高级官员表示,公投活动是“是对《基本法》的公然挑战”,《基本法》是香港法律
的基础,这进一步说明了北京方面对此次非官方投票感到非常愤怒。
发生上述僵持局面之际,一项权威调查显示,在香港,针对北京统治方式的不满情绪已达到10年来最高水平。这一趋势在年轻人中尤其明显,“香港过渡期研究计 划”(Hong Kong Transition Project)去年12月和今年1月调查的21到29岁的永久居民中,82%表达了不满情绪。
驱动这种情绪的一个因素是:人们担心,随着大陆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增长,香港的公民自由正在慢慢被蚕食。依照法律,香港人在2047年之前都享有公民自 由。但国务院最近发布的一份白皮书提醒港人,他们的自由是由北京授予的,并且表示,法官和其他政府官员必须是“爱国者”。香港大律师公会称,这种表述是对 司法独立的侵犯。“占领中环”运动的参与者担心,尽管2017年人人都可以投票,但提名过程将受到北京的控制,选民实际上别无选择。
《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张洁平的文章。张认为,像是三十年前那句针对主权谈判的“三角凳”,2014年的白皮书,针对民主治权,字字句句仿佛又在提示香港人:认清自己的位置。
时隔三十年,香港再次走到了政治上命运攸关的时刻。这一次,很多香港人不甘心呆在谈判桌外了。
一场可能是回归以来香港最大规模的激进社会运动“占领中环”正在酝酿。运动的方式很直接──如果没有“真普选”,就“公民抗命”,不惜以违法(而后伏法)的牺牲手段“占领中环”,瘫痪政经中心;试图凭这张蓄势未发的底牌强行登上谈判桌,逼迫中央妥协,落实“真普选”。
而《纽约时报》中文网30日的文章认为,尽管截至投票结束前的几小时,已有超过78万香港居民通过手机应用、网站或投票站的投票方式,对三个方案做出选择。最终参与人数达到了香港351万注册选民的22%。在香港立法会最近一次选举的2012年,约半数的注册选民参加了投票。尽管“这个数字超出了任何人的预期,包括我们和政府在内。” 香港立法委员会亲建制派委员田北辰 (Michael Tien) 在周一接受采访时仍认为,要想让北京的中央政府考虑改变其在行政长官提名问题上的立场的话,公投还将需要得到远大于这个数量的选票。而运动的香港前高级公务员王永平(Joseph Wong Wing-ping)则认为,中央政府不大可能会公开承认来自香港民意的压力,但公投所反应的不满情绪有可能最终帮助诱导北京悄悄地做出让步,支持“占领中环”。
编译:贺蓉
来源时间:2014/6/30 发布时间:2014/6/30
旧文章ID: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