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的介入–《中美印象》 第9期

作者:拉里·翰尔,莱尔·莫里斯  来源:卡特中心中国项目

  卡特中心中美关系论坛简报《中美印象》 总第9期 || 2014年第9期 (2014/5/19)

  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于2013年11月10日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办了首届卡特中心中美关系论坛。配合年度论坛,中美印象网站(www.uscnpm.org)在论坛召开前夕上线。《中美印象》电子快报于2014年4月开始试运行。《中美印象》电子快报旨在于第一时间用中文向中国大陆的读者提供美国传统媒体、智库及学术期刊对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的报道与分析的快报并提供这些信息的链接。需要订阅《中美印象》电子快报的朋友请发电子邮件到[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编译

  中国在非洲的介入:动力、反应及对美国政策的影响(摘要)

  拉里·翰尔,莱尔·莫里斯

  编者按:

  本文是兰德公司近期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国在非洲的介入:动力、反应及对美国政策的影响》(Chinese Engagement in Africa:Drivers, Reac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 Policy)的简介。这篇报告试图通过全面审视中国和非洲各自政治、经济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来概括中非关系动态的本质特征,同时考察了非洲的政府和人民对中国介入非洲的反应以及中国如何调整其政策来回应这些反馈。报告还分析了中美在非洲可能的竞争与合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报告的作者非常看好中美在非洲合作的前景,并强调因为中美对非洲的介入性质和内容不同,他们的互动可以是互补的,因此是双赢的。如需报告全文,请点此下载。

  中国在非洲扮演的角色既颠覆了传统的刻板形象,也不同于新闻媒体耸人听闻的报道。中国既是与非洲建交已久的外交伙伴,又是非洲的新投资者。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利益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涵盖了贸易、安全、外交和软实力等。中国是非洲的主要援助者,但媒体对中国援助的范围、规模和模式知之甚少,且常错误引证。

  中国与非洲的外务关系以全新的、积极的模式展现了中国不干涉、友好的外交关系原则。为了与欧洲殖民时期及中国认为的对政治事务进行家长式干涉的西方政策划清界限,中国在非洲力图展现基于平等,相互尊重,互利的形象。对中国支持非洲的独裁专制,并阻碍促进非洲人权的努力的指责惹怒了中国。根据中国官方的说法,食物、安全和经济发展等基本需求就是他们的人权,而中国强劲的经济开发和贸易合作有助于非洲人权的发展。

  没有几个非中国专家接受中非关系是平等互动的观点,他们指出,一个大而富有的强国和一个囊括54个国家的群体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平衡,这54个国家罕有——如果有过的话——在经济和外交问题上的协调统一。相反,西方观察者倾向于将中国描述成非洲的“搅局者”,对矿藏“贪婪”和“不知足”的欲求不过是对原材料新的殖民掠夺,并导致非洲国家长期滞后。中国意图与苏丹和津巴布韦的独裁政府接触,明显表现出中国想规避、甚至是完全不理会那些旨在减少暴力、保护人权和制止腐败的国际努力。中国将经济开发援助与政府贷款捆绑的政策常被认为是对国际金融机构常用援助机制的挑战,也是一种促使非洲长期依赖中国的努力。

  非洲对中国的看法有赞同的,漠不关心的,也有谴责的。总的说来,非洲人民和政府对中国介入非洲抱有积极心态。绝大多数非洲官员认为中国在非洲发展中有积极作用,他们欢迎中国着重强调的几乎无附加条件——如果有的话也很少——的政府间合同。许多非洲人称赞中国对他们国家基础设施的贡献,这一功劳显而易见,它有助于扩大经济活动,给当地工人提供就业机会,显著改善了公路、铁路、桥梁以及其他交通网络设施——所有这一切都间接惠及普通人民。大多数人接受中国介入非洲大陆,为非洲经济增长发挥积极的进步作用,他们还想办法利用这一机遇为自己谋利。

  然而,也一些非洲人中国的介入不满。工会、民间社会团体、以及非洲其他社会群体批评中国企业劳动环境欠佳,环保措施难以持续,其裁员政策也遭到质疑。善治监督机构警告说,中国利用相对软弱的非洲政府达成了不公平交易,滋养了腐败和决策浪费,形成持久的新殖民关系——非洲以出口原材料换取工业制成品。在某些国家,对中国商贸活动的愤恨已经导致了大规模抗议和针对中国商人及移民的暴力活动。

  面对这些阻碍,中国还没有保持稳定的应对政策;当然,北京通过调整介入非洲的方法,来回应非洲内外施加的压力。为了努力使中国的贸易与投资显得不那么一边倒,北京通过以提供工作、培训和技术的方式使非洲国家产生有形的、长期的经济效益的“双赢”的贸易协定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北京也越来越致力于加强人民之间的联系、文化和教育的交流、普通话训练和稳健的公共外交形成更广泛的中非关系。北京的政策调整有可能使中国和其非洲伙伴都受益。紧密的文化联系和积极的推广或许能使中国赢得更广泛的公共支持;产生的有利环境将使中国投资在继续巩固自然资源的供给,并增加利润的同时,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介入非洲对美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在这一地区主要关注自然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加工制造。与之相反,美国侧重于高科技贸易与服务,以及旨在促进民主、善治与人类发展的援助政策。即使中国“没有附加条件”的投资纵容甚至可能滋生了低效的决策和政府官员腐败,但中国的介入没有从根本上破坏美国在非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目标。相反,中国建造的基础设施有助于减少商业运营成本,扩大区域市场规模,也为非洲及美国投资者建立有利可图的合资企业增加了机会。美国和中国介入非洲的方式和利益本质上不是互相冲突的,而且美国官员——包括乔治W·布什和巴拉克·奥巴马两位总统——已经否认华盛顿和北京在影响和介入非洲方面是“零和”博弈。简而言之,在非洲,中国未必是美国利益的战略“威胁”。

  即便美国和中国政府在非洲可能不会成为战略上的对手,但如果美国公司越来越多地涌入非洲市场,两个国家在商业上的竞争会逐渐增多——2013年夏天奥巴马访问塞内加尔、南非、坦桑尼亚时曾明确提出希望通过贸易和基础设施相关的多重举措来推动美国公司进入非洲。这样的商业竞争既能使非洲国家受惠,又利于美国。如果非洲政府没有对中国资助感恩戴德,他们可能会交涉要求获得更多有利的商业条款。当美国公司比中国同行更能在技术类和非技术类职位上雇佣当地劳动者、转移工业技术从而与当地合伙人合作、确立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并为提高全体员工的健康和福利做出贡献的时候,非洲的社区将会受益。这样的商业实践将很可能鼓励中国企业做同样的事情以赢得生意、在当地劳动力和消费者市场展开竞争,并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形象。

  然而,为了有效地接触中国和非洲,美国政府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理解非洲国家从中国介入中所寻求的利益、中国政策背后的动机、非洲回应的方式,以及中国调整其在非洲定位的方法。尽管乐观主义者认为经济合作就会是互利的,但如果美国政府及美国公司也发现自己因推动与非洲的单方面关系而被谴责,那么检验中国在非洲的经验就会证明是有用的。

  作者简介

  拉里·翰尔(Larry Hanauer),兰德公司国际政策高级分析师,他的研究主要是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此前,他曾在国会众议院常设情报委员会任职。

  莱尔·莫里斯(Lyle J. Morris),是兰德公司的项目专员,他主要研究与中国和东亚相关的对外政策和安全问题。

  译者

  米诗雅,上海华东示范大学政治学系硕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

  Chinese Engagement in Africa

  Drivers, Reac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 Policy

  by Larry Hanauer, Lyle J. Morris

  RAND Corporation

来源时间:2014/5/19   发布时间:2014/5/19

旧文章ID:70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