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冲突与南海局势——《中美印象》第11期

作者:  来源:卡特中心中国项目

  卡特中心中美关系论坛简报《中美印象》 总第11期 || 2014年第11期 (2014/5/27)

  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于2013年11月10日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办了首届卡特中心中美关系论坛。配合年度论坛,中美印象网站(www.uscnpm.org)在论坛召开前夕上线。《中美印象》电子快报于2014年4月开始试运行。《中美印象》电子快报旨在于第一时间用中文向中国大陆的读者提供美国传统媒体、智库及学术期刊对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的报道与分析的快报并提供这些信息的链接。需要订阅《中美印象》电子快报的朋友请发电子邮件到[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编译

  中越冲突与南海局势

  5月3日,中国海事局公布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简称:中海油) “海洋石油981” (HD-981) 钻井平台的位置,并发布了航行警告。此举招致越南强烈抗议,中越关系骤然紧张。随后,中越海军对峙,中越冲突加剧。华尔街日报认为由于两国缺乏危机管理协议,眼下的危机有可能会引发致命事故。

  5月11日,上千人聚集在河内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抗议中海油在越南东部海域架设钻井平台。这是越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反华示威之一。

  《国家利益》文章认为在保护海外移民方面能力不足成为中国的阿喀琉斯之踵。因为担心采取同样的报复措施会给海外移民带来更大风险,中国政府不太可能采取不可预知后果的行动,但也不愿意被国内认为对越南反华时间置若罔闻,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天内,中国只会大声谴责越南的野蛮行为。假以时日,骚乱就会降温,这两个亚洲国家将恢复之前的状态:双方会继续各执一词, 但不会在南中国海发生直接的军事接触。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文章建议越南起诉中海油。越南既无力军事对抗中国,也无意承受对抗的经济损失。而如果选择与中海油合作共同开发会使河内在未来类似的行动中处于弱势。因此,文章认为在越南可以以逃税、未履行越南有关审批手续以及其他违法行为来起诉中海油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原因有三。首先,此举会增加中海油的经济成本,限制其未来在越南经营的能力;其次,将越南置于道德高地,因为起诉中海油证明越南在法治和和平解决争端方面的承诺;最后,此举是与美国和其他同样关注中国行动的国家的选择是一致的。总之,利用越南国内的法律程序来孤立中国既避免纵容中国的行动而又不至于为中国进一步升级事件提供借口。

  麻省理工副教授泰勒·弗拉瓦尔(Taylor Fravel)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回答了有关此次中越南海冲突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在南海争议区域架设钻井平台更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利益。中国此举不仅在于宣称和执行其对南海地区的管辖权,也可能是对美国重返亚洲决心的试探。但中国此举是令人困惑的。下周,东盟会议将在缅甸召开,而中国此举会成为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并吸引更广泛的国际关注。另外,中国与越南已于2011年10月达成了处理海上冲突解决的基本原则,并建立了热线、工作组来处理海上划界及联合开发。他认为,中国此举只能强化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负面印象,认为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更倾向于采取单边行动,并让周边国家尽其所能采取行动来保护自身利益,如建设更加强大的海军,提高海事法律执行能力,增加与美国、日本的海上安全合作等。

  耶鲁全球化中心认为中国在南海的行动推动了该地区国家的分化。文章认为,尽管越南在东盟会议上言辞激烈的表明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威胁,但许多东南亚国家并不愿意挑战中国,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他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援助国,如柬埔寨和老挝。很多美国的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在越南专属经济区建立钻井平台是为了测试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中保护盟友和朋友的承诺。美国和一些东盟国家希望借助不断增加的国际压力推动中国向诸如联合国海洋法等国际规则低头。这种做法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显然中国当前并不会为自己的做法付出很高的代价。中国坚信,周边国家从中国获得的经济利益最终会使他们接受中国主导南海地区的现实。东盟国家对此事“严重关切”的表态并不能改变中国的既定计划。

  华尔街日报文章认为中越的冲突,体现了利益之争,不仅阻碍了南中国海开发,也给亚洲能源合作蒙上阴影。而东盟国家中并没有国家站出来力挺越南,在应对中国日益强硬的姿态方面,东盟缺少新思维。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文章认为,中国在南海越南专属经济区部署钻井平台犯了四个战略性错误。首先,这一新的形势使越南再无退路,只能坚决的采取行动。此前,越南并没有清晰地表明其对于南海地区海上争端的立场,为协商和灵活操作留出了空间。但中国的最新举动超越了越南最高领导层的底线,招致了激烈的反击。形势的发展使得越南疏远中国,而更加倾向于与美国等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以加强安全。其次,中国此举违背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原则,加深了各国对中国意图的疑虑。除了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对中国行为的忧虑也在增加。印尼也改变了其在海上争端中的中立立场,加入与中国在南海的主张进行争论的行列,因为中国的声明挑战了雅加达对纳土纳水域的权利。在南海争端中表现的越独断,中国的国际威望就会越受损。第三,中国失去了军队现代化的借口。之前,中国一直宣称其军队现代化是为防御性的,不会破坏地区安全。但是,在此次中越海上争端中,中国近年来首次派出了军舰。这不能不引起其他国家对中国军队现代化背后真实意图的担忧。最后,中国此举可能导致区域安全不稳,并为北京调整经济结构保持增长的努力造成了困难。

  文章认为,中国独断、挑衅的行动削弱了此前为赢得南海地区影响力而开展的努力,同时迫使其他国家加强与此地区以外国家,如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合作,促成并加快了美国重返亚洲的行动, 而这是中国领导层所不希望看到的。变得更具挑衅性,导致地区不稳定并不能帮助中国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中国成长为全球大国的最好方式是找到新的崛起方式:对外关系必须以合作互利为核心原则,尊重其他国家的合法权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欲速则不达。

  《国家利益》发表了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主任布拉德·格罗斯曼(Brad Glosserman)的文章。格罗斯曼认为中国当前的战略会带来灾难。文章指出,中国国内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如腐败、经济增长放缓、环境问题、国内安全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选择四处出击,与周边国家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发生冲突实在令人费解。虽然每个单一的对外政策都有迹可循,如中国的领导层需要维护领土完整,需要对日益增加的民族主义呼声做出回应,需要维持与莫斯科和平壤的关系,需要加强与俄罗斯的联系从而推进世界发展多极化, 但从整体来看,这些行动加在在一起就变成一个巨大的战略灾难。文章认为,针对北京的行动,唯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北京正在尝试获取新的能源渠道以满足其经济增长的需要。

  国家利益的文章评估了中国在南海的法律战略,认为北京既要维持地区稳定,又要推进扩张的战略注定会失败。文章认为,这一难以两全其美的策略已经使北京更强调采用拖延策略来应对冲突。但是这一策略正日益边缘化,因为其他与中国有领土或领海主权争议的国家采用更加主动的行动促使中国停止犹豫而正面应对这些问题。中国为如何回应而纠结,相应的动作因未能改变对方的筹划而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随着争端升级,中国很可能会放弃拖延策略而选择更加迅速的方式来应对冲突。为了应对其他的申索者,中国必须在使用过少的强迫手段(可能鼓励其他相关方)或者使用过多的武力(可能被认为地区霸权)之间寻求平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没有能够很好地维持这个平衡,因而导致地区的舆论普遍反对中国。最糟糕的是,目前的局势没可能得到改善。这一战略带来的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产生的结果是不稳定,抗击一个挑衅行动可能导致其他某个地方更大的挑衅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北京可能将不得不硬着头皮在两个很不情愿的选项之间做抉择:升级争端为军事冲突,或者放弃有战略价值的领土。

  《国家利益》发表西南威尔士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博士候选人Ha Anh Tuan的文章,认为中国近年来在东海和南海的一系列行为已经表明其和平崛起的时代已经终结,其独断和挑衅性的行为将使周边国家远离中国。而北京只有尊重地区和国际和平与安全、尊重国际法,才有可能缓解地区紧张,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发展。

来源时间:2014/5/27   发布时间:2014/5/27

旧文章ID:72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