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美国外交政策,无法绕开中国

作者:JANE PERLEZ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瓦利·纳斯尔(Vali Nasr)曾和奥巴马政府的特使理查德·C·霍尔布鲁克(Richard C. Holbrooke)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访问了两年的时间。霍尔布鲁克最初的行程中包括印度——他理应能够影响印度,而且该国也是解决手头问题所必不可少的。但是印度人回绝了这位特使,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他不了解印度,但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想跟一个与自己的敌人巴基斯坦也有联系的使团有任何瓜葛。这是个艰难的开始,霍尔布鲁克的访问减少到了两个国家:他亲切地称它们为“阿富巴”(AfPak)。

  霍尔布鲁克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努力失败了,他想拉拢巴基斯坦与美国走得更近的努力随之化为乌有——这些都算不上什么秘密。虽然霍尔布鲁克从未公开说过,不过他无疑希望能复制自己1995年代顿协议的成功——该协议给分裂的南斯拉夫带来了和平——只不过这一次是在世界上另一个非常不同的地区。

  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问题上,他从一开始就受到了白宫官员和总统的阻扰——白宫官员从来不信任他,总统从来不咨询他。在巴基斯坦,他被看成一个不理解这片次大陆的外交官;在阿富汗,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Hamid Karzai)完全无视他。巴基斯坦总统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Asif Ali Zardari)是这场肮脏的权力游戏中少数几个支持他的人之一,但是扎尔达里太软弱、太自私,对他没有太大帮助。

  纳斯尔近距离地看到了所有这些羞辱。他的新书《可有可无的国家》(The Dispensable Nation)讲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现状。在这本可读性强、有价值的书的开头部分,他用同情的口吻描绘了霍尔布鲁克在白宫与巨魔们交战的情况,尽管有他最重要的支持者,国务卿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Hillary Rodham Clinton)从中周旋。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纳斯尔对霍尔布鲁克在任期间的某些不足之处一笔带过,包括第一次印度之旅。

  但即使对于那些致力于给美国政府提供信息的咨询公司来说,书中披露的细节也令人震惊。“白宫保留了一份关于霍尔布鲁克不当行为的卷宗,”他写道,“为了削弱霍尔布鲁克,克林顿保留了一份档案,里面记载了白宫‘阿富巴’办公室所有不当的尝试。”霍尔布鲁克的确从巴基斯坦获得过一些短期的胜利:给CIA卧底探员争取到了签证——这些探员最终追踪到了奥萨玛·本·拉登(Osama bin Laden);使巴基斯坦和伊朗更加疏远。不过,这些小小的胜利现在都无人理会了,因为巴基斯坦突然开始与极端主义分子走得更近。

  但是纳斯尔的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回答了“是谁让我们失去了巴基斯坦”这个问题。(纳斯尔对此的回答简而言之就是,那些遥控无人机战役的情报机构,以及美国的军事领导人——他们要求把巴基斯坦用作为阿富汗战争供应物资的高速路)。

  纳斯尔是一位中东问题专家,对伊朗特别了解,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学院的院长。他冷静地从非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了奥巴马第二个任期开始之际美国外交政策的劣势。

  他坚定地认为,美国没有衰落。它仍然拥有压倒性的力量。但是美国的影响力无疑在衰减。为什么呢?“答案在于我们如何运用自己的力量以及如何看待自己在世界上的角色,”他写道。

  换句话说,奥巴马政府做了一些错误的选择。他认为,把东亚作为外交政策的轴心是个最基本的错误。中国将此看作一种遏制战略。中东将此看作一种告别。纳斯尔辩称,更重要的是,中东“仍是世界上唯一最重要的地区”,美国与中国的权力对弈将在这里展开。其实他还可以补充说,到目前为止,以亚洲为“轴心”仍是空谈大于行动。

  他说,美国应该注意:中国把自己的“轴心”放到了自己的西侧。这是对中国利益所在的一个有趣、新奇的分析。

  “如果我们能弄清楚中国人在想什么或者惧怕什么,我们将会发现中东正是其核心,”他写道,“从中东撤退非但不能让我们腾出手来对付中国,反而让我们不能掌控那场竞争。”

  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纳斯尔挑出了一个极少为人注意的访问——2012年4月土耳其总理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访问乌鲁木齐,它是中国西部边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不安分的维吾尔族穆斯林的所在地。这是27年来土耳其领导人首次访华。这位总理没有批评中国对待维吾尔族分裂分子的方式,而是支持“一个中国”。

  实际上,埃尔多安访问之后几个月,习近平就访问了土耳其,习当时是中国国家副主席,现任中国国家主席。纳斯尔得出的结论是,土耳其是中国西方轴心政策的起点,因为中国想“窃取”美国和欧盟之间“有利可图的经济关系”,“向西亚挺进”。

  其他国家跟中国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埃及新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Mohammad Morsi)去年8月访问中国以寻找经济投资,因为他知道西方国家不会再对该国进行这些投资了。“埃及是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国家,人口最多,处于亚、非、欧的交界地带。它认为自己多少有些东西可以供给中国,”纳斯尔写道。当然,中国在中东有能源利益,随着时间流逝,它会成为该地区最大的玩家。

  理查德·N·哈斯(Richard N. Haass)是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主席,是制订外交政策的最高层人物,所以当他呼吁整顿美国内政时,大家都得听从。他的书《外交政策始于国内》(Foreign Policy Begins at Home)正文只有164页,感觉更像一个巧妙扩展的小册子。他在书中主张,未来十年美国需要对愚蠢的伊拉克战争进行反思。

  和纳斯尔一样,哈斯不认为美国在衰落。但是很明显这个国家“表现不佳”。为了纠正这种局面,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原则中的一个:提倡民主、提倡人道主义、反恐或者“融合”。最后这条原则的基础是在地区和国际机构中与中国合作,但是他又以这一条不够现实而排除了它,因为中国没有做好准备或者(也许更准确地说)不愿意合作。

  哈斯因此选择了“修复”的原则,强调“重建国内秩序,重新关注国外”。 依照这个原则,在中东以及其他不那么重要的地区动用军事力量来争取利益时要有一些限制。哈斯主张不要在国外投入太多精力——或者至少要更有区别地对待。如果能选择的话,他主张在中东地区投入更少的精力,在亚太地区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一点似乎与纳斯尔的主张不同。

  这两位作者都了解全球局势,都在华盛顿供职——哈斯供职的时间更长,级别更高。华盛顿执掌大权的那些人到底会多认真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呢?

  作者Jane Perlez是《纽约时报》北京分社记者,专注于外交、国际问题报道。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6月16日。

  翻译:王艳

来源时间:2013/6/27   发布时间:2013/6/27

旧文章ID:263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