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略合作: 太平洋之大,容得下中美两国

作者:潘寅茹 盛媛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这根世界政治的神经线往往与各国的政治经济密切相连,因此,厘清中美关系中的种种误区成为了两国关系长远发展的关键。

  在第八届“鲍大可—奥克森伯格中美关系讲座”中,美国资深外交官、亚太问题和中国问题专家杰弗里·贝德(Jeffrey Bader)剖析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同时,就中美之间的战略合作与美国对亚洲的“再平衡”政策进行了解惑释疑。

  一年一度的“鲍大可—奥克森伯格中美关系讲座”由上海市美国学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上海美国商会共同举办,这一讲座已经成为非官方的中美关系现状讲座。

  探索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随着美国财长杰克·卢和国务卿克里在今年3月和4月相继访华,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等高官的会晤中,“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了中美关系在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贝德在演讲伊始指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出的背景反映了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新兴国家在融入现有国际秩序中所面对的一个固有逻辑。贝德认为,既往的历史经验显示,在权力转移过程中,主导国际秩序的西方国家总是将“后来者”新兴国家视为一种威胁,而在新兴国家看来,前者则是其融入国际秩序的最大障碍。因此,对抗与冲突在所难免。

  贝德认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出的目的就是要在中美之间寻求一条新的相处之道,从而避免既往的对抗与冲突。其中,双边经贸关系、热点问题、亚太地区政治安全领域以及涉及气候变化、网络安全、金融货币政策等方面,都是贝德认为中美未来能深入战略合作的领域。但是,贝德也强调必须正视合作中存在的摩擦与立场的差异。

  尽管中美战略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基调,但在发展进程中,关于中美之间战略互疑的声音历来不绝于耳。贝德也在演讲中提及了中美在战略合作中存在互不信任的现象。“由于美国目前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领域占有绝对的主导权,因此,总有一些声音以怀疑和消极的态度来解读中国在国际上的行为。”贝德说道。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贝德并不认为中美之间存在所谓的安全困境。贝德认为,尽管中美在对待国际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是他并没有观察到中美关系已走到了非此即彼的敌对状态。贝德也相信,中美关系不会重蹈此前美苏在全球范围内相互对立的覆辙。

  “许多观察家喜欢用‘竞争’或者‘对手’一词来形容中美关系,但是太平洋很大,不仅容得下中美两国的存在,也容得下这一地区的其他国家。”贝德对本报记者表示。同时,贝德也告诉本报记者,他并不喜欢那些“争论世界第一”的论调,因为给世界各国论资排辈无益于各国关系的长远发展。

  兼顾中国与传统盟友利益

  鉴于贝德曾于2009年~2011年间在奥巴马政府内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亚太事务高级主任,是奥巴马第一任期负责制定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政策的核心成员。贝德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强调,他个人并不太喜欢使用“转向”(pivot)这个词。一个原因是它听起来好像美国在结束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之后会在亚太地区寻找新的战争,其实不然。

  相反,贝德本人更倾向于使用“再平衡”这一概念。回忆起2009年制定该政策的时候,贝德表示,当奥巴马团队在审视美国的全球战略时,他们发现,“亚洲地区是被低估的”。因此,美国此后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洲,并不是如外界所言要“遏制中国”或者“对中国别有用心”。

  “在奥巴马第一届任期的开端,我们都清楚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是我们应该要做的事情,这不是针对中国,而是对整个亚洲。我们知道亚太地区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全球力量和影响力正在向亚太转移。”贝德表示。

  贝德强调,中国是亚洲的中心,亚太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成功,这个政策的意图并不是针对中国。当然,在打造与中国的建设性关系时,贝德也指出,美国不会忘记兼顾与亚太地区传统盟友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维护这两大关系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核心任务。

  同时,针对美国目前积极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贝德表示,奥巴马政府正在寻求更多的自由贸易协定,而多哈回合的僵局给自由贸易带来巨大冲击,因此,兜售TPP则成为美国经济外交的主轴。

  在被问及中国加入TPP的问题时,贝德也表示,作为一个高门槛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奥巴马政府始终欢迎中国加入TPP。

来源时间:2013/5/16   发布时间:2013/5/16

旧文章ID:412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