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蓝欣:对“洋教授”头衔也要打假

作者:相蓝欣  来源:光明网

●近年来,文凭打假和学术打假已经取得一点成就,但对“洋教授”的身份打假工作还差得很远。


●教授头衔的真伪在西方有严格的法律体制的限定,没有空子可钻。所以我们只听到过学术成果造假,而没有头衔造假的可能。在中国,很多头衔造假的人物都利用国人对国外教育体制的不了解来钻空子。


●助理教授既然可以成为“终身教授”,那么“野鸡学校”当然也可以出“著名”教授。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方舟子这样的打假英雄才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文凭打假和学术打假已经取得一点成就,但对“洋教授”的身份打假工作还差得很远。比如对“海龟”骗子的“头衔”打假还未引起重视,原因是国人对五花八门的海外教授头衔的真伪闹不明白。在国外高等学校取得教授头衔是件极其不容易的事,不少在学术界混不下去的“海龟”便想方设法钻空子,打出种种教授头衔,在国内教育界屡屡得手,有的甚至当上特聘教授、院系领导。


教授头衔的真伪在西方有严格的法律体制的限定,没有空子可钻。所以我们只听到过学术成果造假,而没有头衔造假的可能。在中国,很多头衔造假的人物都利用国人对国外教育体制的不了解来钻空子。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不少“海龟”声称“毅然放弃高薪和花园洋房,决然回国”,很多人得到重用,甚至当上领导。其实一个新毕业的博士的价值是绝对达不到这个价格标准的。把自己打扮成当代“钱学森”,无人可以对证,其目的无非是升官发财。不同的是,钱学森是确确实实的名校教授,而且他的价值在美国学术界是得到公认的,有案可查。更搞笑的是,还有人把“博士后”说成是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位,并以此作为回国后提高要价的筹码。


其实,这类骗术不外乎三种。其一是“以嫩充老”。国外高校有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三级,一般到了正教授才是“终身教授”。有些人明明是“助理教授”级别,轻松拿掉“助理”二字,在国内高校当上资深教授、特聘教授,甚至还有院长。其二是“以次充好”。国外高校有一大批教师是外聘代课老师(visiting lecturer,visiting professor,adjunct professor),按课时拿工资,对外往往也自称教授。其三,最恶劣的是“以假乱真”。欧美高等教育体制之外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学校,俗称“野鸡学校”。这类学校在美国西海岸和欧洲大陆为最多。识别这类学校并不难。首先要看其网站上有否国家的资质认证。再一个看他们的学费水平。比如在瑞士,高等院校全是公立的,因此只要看到高学费的种种“学院”,即可认定其为野鸡学校。譬如“酒店管理学校”、“金融学院”等等,多如牛毛。在那里读书,得到的文凭几无含金量,在那里教书的,本来没有正式级别分类和头衔,所以一律自称“教授”。同前两者相比,这种“教授”同高等教育体制根本沾不上边。所以对这类“海龟”就更加应当警惕。


举例来说,在日内瓦有个著名的“高等国际问题研究院”,成立于1927年,培养过联合国安南秘书长这样的顶级人才。但在日内瓦周边的一个小镇上也有个“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但瑞士高教体制中并无这样一个学院。调查后才发现原来就是一个典型的私立野鸡学校,既无资质认证,又无政府教育部门资助,2003年才建,只有几个正规教师,且学费高得惊人。国人对此不了解,往往与前者相混淆,国内媒体还有它称为“日内瓦外交学院”的,实在令人喷饭。


不少造假者对此也许不以为然,使用各种手段,只要拿到正职就是胜利。所谓“英雄莫问出身”是唐骏之流的挡箭牌和遮羞布。不过,那是“英雄时代”的事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狗熊”盛行的社会风气下,“英雄莫问出身”的老话早已不适用了。五花八门的造假行为泛滥成灾。目前,学历造假,论文造假已成为众矢之的。职务和头衔物造假却往往被人忽略。国内某著名大学曾出过聘请美国某二流高校的助理教授担任学院院长的笑话,原因是此人在简历中略去“助理”二字,校方居然无人认真核实。助理教授既然可以成为“终身教授”,那么“野鸡学校”当然也可以出“著名”教授。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方舟子这样的打假英雄才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所谓“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也!



(作者为瑞士日内瓦高等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文章转自《文汇读书周报》)

来源时间:2012/11/13   发布时间:2021/6/2

旧文章ID:25118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