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美国中国通
大卫兰普顿是中美关系中非常权威的美国学者。他最近出版的新书《经历美中关系:从冷战到冷战》(Living U.S.-China Relations: From Cold War to Cold War) 从近六十年的亲身经历出发,讲述了中美关系作为两个社会而非仅仅两个国家之间的故事。查看全文
情景小组的25名成员都拥有中美关系领域的丰富经验:美方有特朗普和奥巴马政府时期的高官以及投资者、非政府组织专员和学者;中方有智库代表、学者和已退役的军队高级研究员。鉴于这些情景描述了四种不同的未来可能性,几乎每位情景小组成员都对其中至少一个情景的内容持不赞同态度。因此,这些情景并不代表参与者对潜在政策建议达成共识,而是代表一群多元化、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专业人士在经过多版草案修改后达成的一系列妥协。他们共同努力,希望这些情景能够助力对话,通过改善中美关系,促进和平与繁荣。查看全文
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三年来从未和基辛格会面。基辛格今年7月的访华之行,最初也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基辛格多次跟我提起这个问题,感到很不高兴。查看全文
本文受访者李成教授曾在美国工作生活38年,2006年加入布鲁金斯学会并长期担任该该学会中国中心主任。今年7月,他回到香港大学任教。在访谈中,他阐述对中美关系、世界挑战、中产阶级等问题的见解,呼吁积极搭建沟通桥梁。查看全文
基辛格的一生都在为捍卫美国的最大利益而努力着。美国不仅为他提供躲避纳粹德国的庇护,而且宽容地将他推至权力的最高层,为他提供了成为伟大政治家的机会。基辛格少年时期在纳粹德国的经历,使他对秩序与和平充满了渴望。他曾多次表示,如果必须在正义与混乱和不公正与秩序之间做出选择,他总是会选择后者;因为一旦混乱,正义就不可能实现。查看全文
基辛格无疑是美国外交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他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是重大且持久的。但在对华问题上,他的声誉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自我形象美化的结果。他在美国对华外交中的实际表现远不那么值得恭维。不幸的是,这样的表述在他的讣告中很少出现。查看全文
由于基辛格博士在动荡、残酷的欧洲的成长经历,他对稳定有一种观念上和发自内心的执着,这种执着与大多数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的看法一样。中国和基辛格都经历过难以想象的社会崩溃,并认识到过度动乱并不是人权、民主和物质进步的土壤。 查看全文
王飞凌教授谈基辛格。使基辛格得名与获利最丰的,可能是他的中国关系和知识。不过,他2011年出版的600多页专著《论中国》,虽然流传广泛、颇为可读,却被许多论者视为狭隘、肤浅;书中对中国的认知颇为欠缺、过时,观察立论与分析结论也相当偏颇、失真。查看全文
在今天这个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中国和世界都处在道路选择的十字路口,在悼念基辛格时,这也许是人们最应当记取的他的历史遗产之一——并以此为出发点,在真正意义上推动并深化以市场化为核心和底蕴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并继续促进服务于全人类福祉的全球化进程。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