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调看中美人民对两国竞争的看法
美国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今年5月,皮尤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连续五年约80%的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近期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询问美国受访者对中国的感受(评分范围0至100,分数越高表示感受越积极)。在过去十年中,美国人对中国的评分在2018年达到45分的高峰,但如今已骤降至26分。这一转变标志着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从可以想象的宽容到潜在的敌意。(点击这里查看本文的英文版。)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不分政治立场,约四分之三的美国人将中美视为对手。大约一半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对“美国的核心利益”构成了重大威胁。根据去年的一项盖洛普民调,仅15%的美国人对中国持有好感。按党派划分,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的好感度分别为6%和18%,反映了相似的情况。
从缓和双边紧张局势、防止冲突的角度看,这些数据令人沮丧。然而,作为研究结果,这似乎有点像在“问小猫是否可爱”这样不问自答的问题。
在理解政治性的民调时存在一个因果关系的问题。调查结果是否反映了政治信息传播的效果,还是政治信息反映了调查揭示的公众情绪?在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中,绝大多数公众与政治精英的立场保持一致,使这一问题尤为难解。唐纳德·特朗普第二次当选总统并未提供更多清晰的信息。在这次选举中,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成为两党共识——所谓的“对华共识”(China consensus)。
在8月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卡马拉·哈里斯承诺将确保“美国而非中国赢得21世纪的竞争”。除了这种零和框架的中美关系观点,她还承诺美国将永远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最致命的战斗力”。即便是她对中国不那么好斗的表态——如“去风险”——也透露出本土主义和美国主导地位的色彩。她告诉《面向国家》(Face the Nation)节目:“这不是撤出的问题,而是确保我们保护美国利益,并且我们在制定游戏规则方面是领导者,而不是追随他人的规则。”
另一方面,唐纳德·特朗普一方面称赞中国领导人的才智并渴望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另一方面又表示有必要加剧他在第一任期内开启的贸易战。如果说特朗普向支持者传达了一个不变的信息,那就是中国占了美国的便宜,应该让中国付出经济代价以平衡账目,并防止中国取代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最终,特朗普对人权问题的忽视以及偏重经济问题,使得他的立场与中国人对中美竞争的理解接近,尽管这同时强化了中美竞争本身。
即便是政策专家中,也很常见将中国视为敌人。有人声称中国与朝鲜、俄罗斯和伊朗构成了类似于二战时德、意、日轴心国的新轴心。更可怕的是,面对这一威胁,有人认为美国应将核武选项列入议程。否则,美国将无法保护其太平洋盟友免受北京的威胁。
如果“对华共识”在美国社会中如此广泛存在,如果反对中国和支持中美竞争已在美国社会拥有真正的草根基础,那么不论其起源如何,值得问问在太平洋彼岸的另一方是什么样的看法?中国是否也存在对这种竞争的草根支持?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最新的民调给出了答案,答案是一个响亮的“是”。
中国人对中美关系的看法
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成立于2018年,旨在在中国提供基于研究的政策建议,并在国际上传播中国的立场。10月,卡特中心的中国聚焦项目(China Focus)与CISS及其主任达巍会面。他们此次的最新民调是2023年民调的继续。
总体而言,今年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国人(69.8%)认为世界比五年前更不安全。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7.2%)认为2029年世界将更加不安全。在2023年,这一比例为33.9%,这表明对全球冲突可能性的担忧显著上升。然而,受访者如何定义安全性尚不明确。在2023年的调查中,大多数受访者将安全性定义为经济稳定和无战乱。第二大类受访者在此基础上还加入了无“不可控的大规模人为风险和意识形态冲突”。在2024年调查中没有询问该问题。
如果2024年仍持这种安全概念(即经济发展与和平的结合),那么认同中美竞争的普通民众基础开始显现。CISS报告称,76.8%的中国人认为“目前中国在国际环境中是安全的”。然而,87.6%的人认为美国试图遏制中国的经济增长。换言之,如果可以假设经济发展是中国人定义安全性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定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合理的),那么绝大多数人也在某种程度上相信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造成了(对中国的)威胁。实际上,在被问到美国全球影响力的哪个方面对中国的内部稳定构成最大挑战时,46.1%的受访者指出了美国经济政策对国际体系的影响。仅有34.5%认为美军及其盟友是最大威胁。更少的人将这一威胁与美国的人权和民主价值观的推广联系在一起。对中国人来说,这场竞争并不是关于政治体制的。
这一威胁的责任似乎归于美国政府。大多数受访者(70.3%)对普通美国人持中立态度,而81.4%对美国政府的内政和外交政策持负面看法。
中国人是否认为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发生了变化尚不明确。有数据显示中美两国的影响力在过去一年都增加了,也有数据表明中国的影响力在增加,而美国的影响力在下降。然而,在展示中美竞争两方民众支持的关键点上,调查结果是清晰的。
鉴于中国受访者对美国经济实力的关注以及其对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努力的看法,以及美国人对中国经济崛起的威胁认知,两个国家普通民众在这一问题上看法大致是一致的。那些希望中美两国采取更进步态度的人面临的挑战在于,两国民众对两国处于激烈竞争的看法是正确的,并不存在所谓的误解。
中国应在世界上采取什么姿态?
CISS的民调受访者认为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更多的好处(64.6%),但他们也认为内政比外交更重要(64.3%)。尽管如此,2023年(78%)和2024年(73%)的绝大多数受访者希望中国在未来十年内采取更积极的外交战略。这种立场可能与近期49%的美国人认为“限制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应是美国的首要任务的观点大相径庭。
与中国受访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一致,许多受访者(41.9%)表示经济是实现中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最重要力量。其次是军事(30.6%),而外交(11.5%)和文化(10.4%)的作用则相对较小。如果与其他国家发生分歧,受访者多数(41.9%)倾向于依靠中国自己的资源解决问题。较少的人(33.1%)认为应该依赖联合国等机构,一少部分人(25.1%)认为应该支持与中国的盟友合作。
在安全威胁方面,受访者继续将美国置于中心。最高的威胁是国际势力干预台湾问题,其次是中美竞争、国际经济危机、产业和贸易脱钩、人工智能,以及国际社会干预南海问题。尽管在2023年,疫情成为受访者中两个最紧迫的安全威胁之一(与领土争端并列),但在2024年这一担忧有所减弱。生物安全和疫情威胁仍被视为比气候变化或军备竞赛更紧迫的安全问题,但不及中美关系以及对台湾和南海问题的外国干预。这表明,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已经从新冠疫情的创伤中恢复,开始关注其他安全风险。
尽管有这是再次讨论“小猫是否可爱”之嫌,但仍值得指出中国受访者一方面认为中国本身是安全的,但另一方面也认为国际社会干预台湾问题的风险很大。或许解释这一逻辑的原因是在统一之前,围绕台湾的冲突不算作对中国的直接冲突。
总的来说,民调显示中国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获益良多,应该利用其经济实力来解决国际争端。尽管国内问题优先于外交,中国人希望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更具主导性,并依靠自身力量来做到这一点。
普通民众认同中美竞争这一事实
民意调查对于回答“为什么”这一类问题是一种较弱的工具。为什么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如此负面?为什么中国人对美国政府如此反感(并对美国民众表示冷漠)?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对两国关系的近期历史进行定性分析。然而,调查所展示的却是对中美竞争来自两国草更的支持,而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中美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反感是解决全球当前最大问题的一大障碍。过去四十年的中美合作带来了重要的科学和公共卫生突破,具有积极的全球影响。应对气候变化同样需要全球两大经济体的合作,而在两国公众参与双边竞争的情况下,这种合作将更难实现。对于达成限制核武器协议同样如此。
长期以来,有人提出中美竞争加强了双方的威权主义、军事主义和民族主义。调查显示,两国民众将竞争视为一场可能演变成军事冲突的经济斗争。调查还显示,两国民众深度参与并支持各自政府在竞争中的立场。最终,中美竞争在此时正因民众支持而得以延续。
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教训,需要继续努力,以降低紧张局势。(卡特中心中国聚焦将于近期发布一个类似民调的结果)尽管如此,对CISS近期的民调与美国民调机构民调结果的冷静比较是必要的。目前,这一比较似乎表明我们已不再生活在一个存在误解的世界中。双方在相同的层面上都认识到这是一场竞争。对于研究人员和政策倡导者来说,接下来的任务是确定这种共识有多少是源于误导和偏执的政治信息传播,有多少是对可以通过合作以更好解决的全球问题。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作者
-
-
米兰达 (Miranda Wilson)是卡特中心China Focus项目实习生,埃默里大学大三学生, 主修国际关系,辅修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