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玛俐、李成:赢得美国华裔选民的途径
编者按:本文由本站英文网站(uscnpm.org)首发,英文题目为“The Road to Win Chinese American Voters”,(点击这里查看英文原文),作者为为 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蒲玛俐与创始主任李成(Mallie Prytherch, Cheng Li),中文来自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的微信公号。
文章摘要如下:
鉴于几乎所有权威民调都显示,关键选票之争将落在统计误差范围内,因此赢得大选可能取决于,竞选团队能否有效接触和满足包括华裔美国人在内的不同选民群体的需要。虽然这通常由民主党更频繁地进行,但特朗普已显示出给曾经投票率较低的群体注入活力的技巧。为进一步解决“犹豫不决”的问题,并激发华裔美国人社群的热情,两位候选人都必须发挥他们对媒体接受习惯以及具体政治议题的理解。最终,这些都将转化为战略性的、数据驱动的竞选活动,才能确保其中一方在11月获得总统宝座。
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自宣布参选以来获得大量支持,在美国近代选举史上前所未有。在竞选第一周,她共筹集超2亿美元,吸纳了17万名新志愿者,并赢得了相当的支持度,以至于与前总统特朗普在统计上打成平手。对她产生如此压倒性优势的具体原因尚难确定,许多观察家仅仅认为其源于哈里斯的草根“能量”和“热情”。
哈里斯的迅速崛起在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和整个共和党中都引起了震动。而在整体兴奋的浪潮背后,民主党内部事实上也存在着深深的焦虑。两个竞选团队都不得不在距离提前投票开始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迅速调整策略。他们还必须应对数据缺乏问题——虽然已有许多全国性和摇摆州的一对一调查,但更细节的数据,尤其是反映特定利益群体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或偏好的数据,依然没有。
人们对哈里斯的印度裔血统越来越关注,尤其是特朗普攻击她的混血身份之后:她究竟是印度裔,还是黑人?但这些疑问在非印度裔的亚裔选民群体中,明显讨论更少。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日本、越南、韩国和中国裔选民对哈里斯的好感度都低于印度裔选民。总体而言,对比2020年和2024年的情形,亚裔选民作为一个整体,与当时对拜登的支持率下降了8个百分点。
尤其是华裔美国人,作为美国最大的亚裔群体。截至2021年的美国社区调查显示,华裔美国人数量为540万,占亚裔总人口的24%。尽管大多数华裔美国人生活在民主党主导的加州和纽约州,但在更关键的内华达州和宾州也有相当多的人口聚集。因此,如果想11月入主白宫,两位候选人就必须致力于在这两个州获胜。
赢得犹豫不决的华裔群体将是一场苦战。2016 年,24%的华裔美国人投票给特朗普,在亚裔美国人中排名第三。哈里斯在华裔美国人中的净支持率为-12,尽管这一数字是她参选前的统计。不过,特朗普的净好感度甚至还低于哈里斯,为-38(见图1)。哈里斯还有更多的进步空间:整整17%的华裔美国选民表示,他们不知道她是谁,或者对她不够了解,无法发表评价——只有2%的人对特朗普持相同看法。
此外,与其他亚裔美国人群体相比,华裔最不可能认为自己是共和党支持者(21%),而最有可能认为自己是独立人士支持者(22%)。哈里斯竞选团队在华裔美国人方面的主要问题并非他们已经转向支持特朗普,而是他们对她缺乏热情。而另一边,特朗普在华裔群体中的最大障碍,是很难赢得目前对他已持负面看法的投票人的支持。
华裔在政治观点和政策偏好方面当然不是铁板一块,但他们是一个重要的选民群体,往往能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一致,但这些问题在竞选中很少被提及。
哈里斯最近在无党派组织“亚太裔美国人投票”组织(Asian and Pacific Islander American Vote)赞助的一次活动中发表的演讲,重点讨论了堕胎、扩大医保、降低药物成本、基础设施发展以及振兴费城唐人街的具体项目。但除了医保之外,这些都不是华裔选民的首要关注项。相反,华裔选民更希望出台具体的政策来解决通膨、就业和经济问题,支持医保和社保,并打击犯罪(见图 2)。
自从哈里斯成为提名人以来,特朗普就没有特意参加以亚裔美国人为重点的活动。从特朗普网站上概述其政策重点(哈里斯方面暂时没有)来看。除了降低通膨和打击犯罪外,特朗普的十大优先事项中没有一个与华裔的前五项相关。这两种情况体现出候选人过分关注社会问题,但对犹豫不决的选民关心的首要问题,即经济重视不够。
具体而言,如果任何一位候选人想从亚裔社区赢得选票,他们就应对三个具体的政策重点表示支持(所有这些政策都得到了今年早些时候AAPI数据公司调查的至少70%的亚裔选民的支持):首先,在学校教授亚裔美国人的历史(77%支持);其次,为有色人种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84%)。第三,加强支持家庭照顾者立法(70%)。前两项对哈里斯来说要容易得多,而对第三项,任何一场竞选活动都有可能推动立法以影响结果。
在华裔社群中,还有一些特别明显的特点应当被加以利用。整整17%的华裔表示他们的大部分新闻来源并非英语,另有21%的人表示他们同时使用英语和非英语来源。华裔美国人是一个接触不足的群体:55%的人没有或不知道民主党在这个选举周期联系过他们;共和党则有61%的人联系过他们。与中文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台和数字平台)合作对接触这些受众至关重要。此外,候选人不仅应优先考虑在亚裔人口较多地区使用双语竞选邮件、标语和文献,还应推动招募双语投票志愿者,因为英语熟练程度有限的选民(LEP)的投票率往往更低。
可能产生真正影响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哈里斯对竞选伙伴的选择。蒂姆·沃尔兹(Tim Walz)可能会增加哈里斯在华裔社区中的支持——尽管可能并非出于想象的原因。只有40%的华裔美国人对中国持积极态度,且多数人支持美国在华促进人权。沃尔茨既熟悉中国,又有倡导帮助中国持不同政见者以及改善人权的记录,这种异常微妙的组合吸引了许多华裔美国人。正确利用沃尔兹的背景可能是振兴这一群体的关键。
而另一边,J.D.万斯与中国没什么交集,主要是因为他从政时间太短,且他的涉华言论一直集中在经济上,但经济却正好接近选民的优先项。最近一次全国保守主义会议(National Conservatism Conference)演讲上,他表示,美国“如果可以避免战争,就不要与中国开战,我们也不应该让中国制造我们所有的东西”,这一温和又务实的表态可能会引起以经济为中心、且对社会议题温和的华裔独立人士的共鸣。
鉴于几乎所有权威民调都显示,关键选票之争将落在统计误差范围内,因此赢得大选可能取决于,竞选团队能否有效接触和满足包括华裔美国人在内的不同选民群体的需要。虽然这通常由民主党更频繁地进行,但特朗普已显示出给曾经投票率较低的群体注入活力的技巧。为进一步解决“犹豫不决”的问题,并激发华裔美国人社群的热情,两位候选人都必须发挥他们对媒体接受习惯以及具体政治议题的理解。最终,这些都将转化为战略性的、数据驱动的竞选活动,才能确保其中一方在11月获得总统宝座。
作者
-
李成是香港大学政治学教授。曾任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兼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是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和美国百人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