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印象简报:布林肯访华是硕果累累还是空手而归?
2024年第5期
编者按:中美印象网站2014年上线,今年是它10岁的生日。网站一个深受读者欢迎的栏目是《中美印象简报》。我们今年初恢复这个栏目。《中美印象简报》除了会在网上发布,还会通过电子信箱寄送给读者。读者可以到网站首页输入自己的信箱。《中美印象简报》会向读者推送《中美印象》网站本周“原创文章”,介绍双边关系的“新闻热点”,并发表本站的“短评”。
短评:布林肯访华是硕果累累还是空手而归
本周,中美关系领域最受关注的新闻是刚刚结束的布林肯访华。
美国财政部长前脚走,国务卿后脚就到,可谓紧锣密鼓。这样密集的高层走访大约有三个原因。一、美中都在货真价实地落实旧金山共识;二、美国大选逐渐白热化,华盛顿需要北京不要对竞选中的话语太认真;三、美方真心希望中方能就它担心的一些事做出解释并期待中方拿出实际行动。
从美国媒体的报道来看,对第三条的期待尤其明显。在英文媒体的报道里,中国仍旧是一个在周边邻国实施咄咄逼人政策的国家;在世界上不按规矩行事、欲赶超美国争当霸主的国家。因此,在布林肯访华之前,美国国内并没有为访问营造多少正面的气氛,相反,而是制造了几个重量级“杂音”。例如,在参众两院通过的《援外法案》中,不仅包括可能导致禁止TikTok的法案,还有向台湾提供80亿美元的军援。不仅如此,多家西方媒体报道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持续为俄罗斯提供芯片、巡航导弹发动机等关键技术和产品,以支持俄工业重建的做法感到日益不满。另外,媒体还透风,美国正考虑对中国金融机构和其他实体实施制裁。最后,在访华之前,美国还抛出了新的针对中国的301调查。
在美国媒体看来,此次访问是一次对中国的施压之旅。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在中美关系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两个国家能够保持直接和频繁的沟通,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行为。
因此,《中美印象》的乔桥认为,从美中两方对这次访问的报道和解读来看,可以说布林肯这次访华是“满载而归”。他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布林肯在中国的议程安排得非常紧凑和有效。有逛街吃小笼包,也有跟学生交流的环节。在会面方面,他不仅与外交部长和公安部长进行了深度会谈,还和习近平举行了会谈。
其次,虽然美方没有正式确认,但美国国务院发布的信息和布林肯在离开中国之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陈述,美中这次的确在若干问题上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并制定了跟进措施。中国外交部在网站上发文指出,中美一共在五个议题上达成了共识。
第三,双方面对面向对方描述了自己的红线和底牌。从外交部的会谈纪要看,中方最大的关注是台湾问题、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问题和美国在亚太搞小北约的问题。王毅表示,只要美方“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不寻求同中国脱钩,不寻求遏制中国发展”,中国的发展和成功对美国和世界都是好事。
布林肯列举了美方对中方的“不满”。美国的担心分别是北京与莫斯科不同凡响的贸易往来、中国在电池、电动车和光伏原料领域的产能过剩、中国在南海特别是与菲律宾围绕仁爱礁的博弈,个别美国公民在中国被拘留的事宜。布林肯特别强调美方希望中方加大对制造芬太尼原料的公司和个人的监管和问责。布林肯还希望中国利用与莫斯科、德黑兰和平壤的关系,为解决这三个造成地缘政治动乱的危机找到解决的办法。
最后,布林肯在访问结束前见到了习近平主席。而习对中美关系的性质、现状和走向的描述向中国的外交体系、中国人民和美国的决策者表明他希望两国关系走向稳定和改善的决心和耐心及他对美方言行不一的忧虑。
总之,布林肯访华能见到想见的人、能直言不讳地历数美国的观点、能听到中方对中美关系的期待和对美国对华政策的不满、能带回中国最高领导人对改善双边关系的期待、能表示面对面的交流比其他任何交流方式都重要、能表明美国的一中政策没有变化和走形、美国不意欲遏制中国的发展、希望更多的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习、能对后续双边关系的互动做出具体安排,而且没有因为美国刚批准TikTok法案受到骚扰,我想布林肯自己也会觉得这次访问的确是“硕果累累”。
当然,从眼下到美国11月初的大选,中美关系从目前“止跌企稳“状态走向不稳定甚至失控的可能并非不存在。眼下的中美关系已经没有了过去的阳关大道,但未来的中美关系也绝对不会是独木桥。
我们将在本期简报中为大家摘录几则西方媒体对布林肯访问的报道,让读者自己评判此次布林肯的访华到底是硕果累累,还是空手而归,亦或是不虚此行。
《中美印象》本周推送文章
魏红霞:美方一边期待中国对其面临的国际困局提供积极的帮助,一边又不停地踩踏“涉及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红线”,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制造不稳定的挑战。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布林肯作为美国的最高级外交官,他的访问本身就是强调中美两国用外交方式和外交智慧达成共识、解决分歧的重要性。作为大国,中美双方应共同承担大国责任,都可以以非凡的战略智慧、远见和勇气,为两国人民福祉和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阅读全文,请点击。
乔桥:布林肯访华–美方的关注,中国的期待。美国财政部长前脚走,国务卿后脚就到,可谓紧锣密鼓。这样密集的高层走访大约有三个原因。一、美中都在货真价实地落实旧金山共识;二、美国大选逐渐白热化,华盛顿需要北京不要对竞选中的话语太认真;三、美方真心希望中方能就它担心的一些事做出解释并期待中方拿出实际行动。
阅读全文,请点击。
张涓:TikTok路在何方?摆在TikTok前面,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它能在法庭中胜诉,继续在美国存在下去;要么在法庭中败诉,停止在美国运营,因为出售的路子几乎走不通。
阅读全文,请点击。
裴敏欣:如特朗普上台,中国应提前准备什么?中国要做准备的话,我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坚持谈判,谈判至少可以赢得时间,知道对方的底牌,看看是否美国真的不想和中国再做任何生意,还是做各种讨价还价的底牌。第二,中国国内应该有一些沙盘推演的方案,在外贸可能受到重击的情况下,是否在国内进行一些刺激性措施进行对冲。第三,重新考虑中国本身的经济政策。如果做到这三点,我认为中国不会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当然,中国经济肯定还是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阅读全文,请点击。
本周新闻热点
- 路透社:布林肯与中国领导人会谈讨论的关键问题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周五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外长王毅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这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旨在控制紧张关系的最新高层接触。
这次访问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几乎没有取得进展,这些问题包括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罗斯的支持、台湾和南海的紧张局势以及美国对中国廉价出口产品的抱怨。然而,通过强调教育和其他文化交流,人们做出了一些努力来缓解情绪。
- 美联社:安东尼·布林肯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美就双边和全球问题争论不休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周五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中国高级官员,强调在双方就一些有争议的双边、地区和全球问题发生冲突之际,“负责任地管理”中美之间分歧的重要性问题。
近几个月来,尽管分歧有所扩大,但双方的谈判有所增加。布林肯表示,他向习近平表达了对中国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及台湾和南海、人权以及合成阿片类药物前体生产和出口等问题的担忧。
布林肯积极评价了双边合作近期取得的进展,包括军事通信、禁毒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双方同意就如何降低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带来的风险展开对话。
但他强调,“即使我们寻求深化利益一致的合作,美国也非常清楚(中国)带来的挑战以及我们对未来愿景的南辕北辙。美国将永远捍卫我们的核心利益和价值观。”
值得注意的是,他表示,他对北京向莫斯科供应包括机床和微电子产品在内的材料表示持续担忧,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正在利用这些材料来加强俄罗斯的防御和对乌克兰的战争。
“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俄罗斯将难以维持对乌克兰的攻击,”布林肯在与习近平会面后告诉记者。
“为俄罗斯国防工业基础提供燃料不仅威胁乌克兰安全,也威胁欧洲安全,”他补充道。 “正如我们一段时间以来告诉中国的那样,确保跨大西洋安全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在我们今天的讨论中。我明确表示,如果中国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会解决。”
- 纽约时报:布林肯与习近平会面:中美保持接触但难掩分歧
美中两国可以合作的领域似乎正在迅速缩小,而对抗的风险正在增加。但周五的情况很明显地说明,两国都在努力挽回它们所能挽回的。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周五在北京举行了会谈,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持某种程度的合作,以及这样做的难度。在贸易、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摩擦等争端不断升级的情况下,这是两国为保持沟通所做的最新努力。
两国官员均表示,他们在一些较小的、务实的方面取得了进展,包括在未来几周内举行首次中美人工智能会谈。他们还表示将继续改善两国军方之间的沟通,增加文化交流。
但在基本战略问题上,双方都对改变对方不抱什么希望,而且似乎都对陷入进一步冲突的可能性保持警惕。
中国指责美国致力于扼杀中国的技术进步,围堵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拜登政府则对中国廉价出口危及美国就业深表担忧,并威胁称,如果中国政府不在乌克兰战争中撤回对俄罗斯的支持,将对中国实施更多制裁。
布林肯表示,他已敦促中国采取进一步行动,阻止用于制造芬太尼的原材料的流通,包括起诉那些出售化学品和设备的人。
他说,关于TikTok的问题没有在会谈中被提及。根据本周通过的一项法律,由中国企业拥有的社交媒体平台TikTok可能在九到12个月内面临美国的禁令。
两国关系在去年可能跌到了几十年来的最低点,但近几个月来趋于稳定,与布林肯去年6月的上次访问相比,中国官员在周五的语气更加缓和。
“中国乐见一个自信、开放、繁荣和兴盛的美国,”根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会谈纪要,习近平对布林肯这样说。“我们希望美方也能积极看待中国的发展。”
作者
-
张涓是卡特中心《中美印象》(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中文网站的执行主编和英文网站的Senior Wri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