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官员驳斥布林肯在华被羞辱的假新闻
本站4月27日发表了乔桥的时评“布林肯访华硕果累累”,并在微信进行了推送。一个读者通过微信给作者发了一张照片,并问,“如果硕果累累,不会这样吧”。
编辑接着发现这张照片在国内的社交媒体流传甚广,而且都被当做中美关系的冬天即将来临的铁证。
4月28日,前美国国安会负责中国事务的官员杜如松 (Rush Doshi)在自己的个人X(前推特)账号发表评论说,
1)这条信息是假的,(中国)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到机场与布林肯话别。
2)这样的礼遇是对等的–(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去年10月访美,助理国务卿帮办蓝墨客(Mark Lambert)为他送行。
3)这场辩论(布林肯是不是受到羞辱)是愚蠢的–布林肯与习主席举行了双边会谈。
编辑“顺藤摸瓜”去查看是谁最早发布的这条信息,信息是怎么发的。发布信息的机构为“印太新闻–地缘政治与防务”(Indo-Pacific News — Geo-Politics & Defense),有被X认证的蓝色标记,但查不到这个账号的拥有机构或个人的任何信息。
假信息是4月27日发出,具体内容是:
羞辱:布林肯离华只有美国驻华大使去机场送行。
没有一个中国官员在场。
这是国际外交礼宾最低的规格,反映了美中关系的现状。
他到北京的时候去机场接他的也是低级官员和美国使馆的工作人员。
印太新闻账号2017年在X(推特)开设账号,开设地点是东南亚,目前有近15万粉丝。它每天连篇累牍发布各种与中国有关的负面信息,在过去7年里发布了11万多条信息。它没有发布布林肯到达北京机场的照片。为了强调布林肯在中国遭遇的“羞辱”,它发布了一个叙利亚总统到达北京机场和布林肯到达上海机场的对比照片。这条信息说,“布林肯到达北京,没有红地毯,没有仪仗队,只有一个低级官员,明显羞辱,你不受欢迎。这张照片x显示了美中关系的现状。”
其实,布林肯抵达上海时,在机场受到上海外事办公室主任孔福安、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和美国驻上海总领事王汉(Scott Walker)的迎接。
如果说印太新闻是无中生有,关于红地毯的细节却被很多主流媒体抓住不放。法广网就在一次采访时问被采访的学者中国没有为布林肯铺红地毯是不是故意怠慢他?
连美国之音到4月29日还发表题为“推特上的中国:布林肯抵达中国,网友关注中国没为他铺设红毯”的文章,只不过这个“网友”不是这个印太新闻,而是胡锡进、章家敦(Gordon Chang)等 。点击这里查看美国之音中文版的文章。
这条假新闻的出笼和被避谣告诉我们,读者在鱼龙混杂的社交媒体摄取新闻时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媒体唯恐中美关系不乱、不坏;对这样貌似准确的假新闻避谣并不容易;并不是所有的美国官员都乐见美中关系的下滑。
让中美两国官员、精英和人民获得对彼此的历史、文化、制度和决策过程有客观和真实的了解是本站创办10年以来一直努力奋斗的目标。
编后语:上图是布林肯离开北京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去机场送行的照片,本站读者提供。此外,本站不能断定布林肯和伯恩斯在北京机场“形单影只”的照片最早是在哪里发布的,也许来自中国的社交媒体。如果读者有信息,请在评论区留言或给编辑发邮件。邮件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2 Comments
美国之音在今天发表的一篇文章里引用了中国网民在社交媒体对布林肯访华的评论如下:
中国网民冷嘲热讽
在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微博上,布林肯的二度访华似乎并没有掀起关注的波澜,也并未登上热搜榜。在有限的讨论中,基本充斥了网民一贯反美的语调。
中国党媒《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的微博账号对此进行了简单报道,但是评论被关闭。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一位名叫“惟郑有兰”的网友在凤凰网关于布林肯抵达上海的新闻下这样留言。另外一位叫“树上的男爵AJ”嘲讽道:“不会有红毯的,没找个镇长接机就不错了。”
一位网名为“小凡好摄”的微博用户发了长贴反对布林肯关于芬太尼的态度。他说:“美国至今没有正式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反问美方是否认为向外转嫁矛盾、甩锅推责、抹黑中国形象,就能解决美国国内的问题。”
布林肯访华前提到的一系列焦点问题也被不少中国网民认为是“筹码”并且嗤之以鼻。微博用户“安好心”说:“随他而来的,还有‘银行制裁’这项筹码。说实在的,要踢SWIFT就赶紧踢,犹豫什么呢?”还有一位叫“评点一哥”的说:“布林肯此次访华,美方仍在通过知情人士放风和媒体炒作某一议题的方式,来给自己制造谈判的‘筹码’。……美国以为制造这样的‘筹码’,会打消中国的信心,但是他们这种行为,何尝不是在证明,我们干对了呢?”
以发布大量民族主义观点文章著称的中国媒体“观察者网” 刊登了一篇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副教授孙太一的文章。这篇评论文章说,布林肯此次访华可以用16个字概括:“走走形式、提提要求、传达变化、期待进展。”
根据观察者网的统计,这篇文章获得超过16万的阅读。尽管文章关于目前中美关系和世界局势的分析几乎不带感情色彩,下面的评论还是充满了清一色的对美讨伐,甚至对作者的批判。
“十六个字太多了,四个字:招摇撞骗,”一位网友这样评论道。另外一条评论称:“如果敢掀桌子,那就索性武器援助俄罗斯,看看谁吃亏。”
另一位叫“龙儿龙儿”的网友这么评价此文:“走走形式、提提要求、传达变化、期待进展。– 应该是:毫无新意,毫无诚意,厚颜无耻,实力较量!”
[…] 美国前官员驳斥布林肯在华被羞辱的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