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伟:说说中美关系的历史
–《中美印象》十年文章巡礼(一)
编者按:2024年是《中美印象》网站启动10周年。在过去10年(2022年3月之后推出了《美中故事汇》网站),《中美印象》共首发和转发了3万余篇文章,是全球专门关注中美关系的唯一的中文网站。为庆祝《中美印象》启动10周年,我们会在今后几个月陆续介绍过去10年本站发布的特别受读者欢迎的文章或我们认为在分析双边关系的性质和走向方面特别有建树的文章,也会介绍那些不断给我们投稿或者授权我们转发其文章的作者,还会推出一些关于美国的中国通或者中国的美国通的文章。
这是本站创始主编刘亚伟2015年前后应《中国经济时报》的约稿写的部分文章。
文章说,“论年龄,我也算是20世纪中到21世纪初起伏多变、剪不断、理还乱的中美关系的见证人。截至今天,我在中国生活了27年半,对美国是隔岸观火;我在美国也生活了27年半,算是深入“虎穴”。我的间接和直接的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或许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个所谓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这是一组文章,共八篇,从1776美国独立写到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华。作者在第一篇文章里说,
我在美国是历史学教授。一般都以为我是教中国历史,当得知我是教美国历史后,不少美国朋友会笑着说,我们的历史很短,相比中国历史,没有什么好教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洋洋洒洒五千年。美国的历史,如果从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开始算,比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还要晚一点。如果从英国人1608年首先在北美的弗吉尼亚落户算,正是在华夏土地上由汉族统治的最后一个朝代走向灭亡和一个刚刚脱离游牧时间不长的少数民族建立一个新朝代(1644年)的开始。从1644到2015年,一共是371年。如果我们观察中美在这371年一些相同时段发生的事情,也许我们能从这些历史坐标上找到一些平时不太注意的中美两国异同的规律。
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历史坐标”写到1998年就终止了。作者决定在2024这个特殊的年份把这组文章补齐,也就是说,要继续把中美关系的故事从1998年讲到2024年,刚好是四分之一世纪。这25年双边关系的起伏跌宕更让人眼花缭乱。
- “谈谈中美的历史坐标(之一)” (1776–1945):本篇写了从美国建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中美两国的交往、纠结和互动。
- “谈谈中美的历史坐标(之二)” (1945–1968):本篇从毛泽东1949年代表全国人民 “别了,司徒雷登”到1968年因马丁路德·金遇刺毛泽东匆匆忙忙宣布一贯被华尔街掌控的美国政府的垮台已经指日可待。
- “谈谈中美的历史坐标(之三)” (1968–1972):本篇写了中美关系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发生的根本变化。中国从一贯反美到把靠反共“起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邀请到中南海,毛泽东和他的助手终于跳出了意识形态的禁锢,得以在一个更高的维度看自己、看美国和看世界。
- “谈谈中美的历史坐标(之四)” (1972–1978):本篇写了邓小平副总理和吉米卡特总统经过艰难的谈判,终于在1978年12月中旬达成共识,决定在次年1月1日建交,迈开了中国国际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与此同时,中共召开了划时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国策,迈开了政经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中国在经过近30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第一次可以两条腿走路奔小康。换句话说,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步伐因中美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和出现周折。
- “谈谈中美的历史坐标(之五)” (1979):本篇写了邓小平在美国访问的旋风九日和他怎样通过一次访问就能彻底颠覆美国人对中国抱有的负面看法。回国后不久,1979年2月17日,中国军队进入越南,开始长达近一个月的“自卫反击战”。邓小平的访问和北京对河内的“教训”使得中美关系进入“如胶似漆”的蜜月期。
- “谈谈中美的历史坐标(之六)” (1979–1989):本篇写了从1979年邓小平访美之后到1989年年初老布什访华,中美的”相濡以沫”。这十年是中美建交所谓的”蜜月期”,即使在中美关系”犬牙交错”和”相互依存”的今天,双边关系的性质还是没有恢复到那十年的深度和广度(本文献给2015年6月18日不幸去世的吴建民大使)。
- “谈谈中美的历史坐标(之七)” (1989-):本篇写了邓小平和江泽民如何耐心而细致地克服“89事件”给中美关系带来的巨大困难,从而使得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船没有搁浅。
- “谈谈中美的历史坐标(之八)” (1989–1998):本篇写了虽然从1995年到1998年这段时间中美关系仍然像“六月的天、孩子的脸”,变化无常,但中美最高领导人终于实现了互访,并就包括台海关系在内等一系列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
1 Comment
[…] 阅读全文,请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