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明談臺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全臺灣人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想

作者:李喜明

2023-04-27

【编者按】李喜明是台军前总参谋长。他最近出版的《臺灣的勝算》在台湾是畅销书。为帮助读者更多了解台湾军方对阻遏大陆武统的思考和备战,本站特摘编该书一节以飨读者。

奪占外島的對策

中共以武力奪占我外島的軍事行動方案,始終是研究臺海衝突的熱門議題。簡要分析現行兩岸軍事實力,以及各外島的地理位置與守備能力,可以發現所有前線外島的地理位置都是「敵近我遠」,臺灣毫無地利優勢。而當前除了金門、馬祖稍具守備能力,其餘東、南沙及烏坵等外島的防務,面對中共的軍事能力,根本是不堪一擊。至於像金門這種稍有守備能力的外島,當地民情與克里米亞的情況頗有相似之處,相信中共也必然了解,要奪取金門,中共可以仿效俄羅斯使用混合戰09的模式便可拿下,不需要動用大規模傳統兵力,以火力攻擊的暴力方式奪取。

考量地理環境及臺灣對前線各外島的馳援能力,一旦中共以武力奪占前線外島,除了各外島自我防衛獨力固守外,臺灣幾乎無計可施。

不過,既然現階段大陆可輕而易舉以武力奪取外島,為何始終沒有採取行動?從政軍觀點來看,這些外島的存在,與五、六○年代相較,對臺灣的政治意義完全不同。在全般戰略思考下,外島已不具「攻方所必取,守方所必固」的戰略價值。如果中共基於其他政治企圖,執意以武力奪取外島,此行動恐怕只剩下兩個意義:   

一則向大陸民眾及國際社會展現統一臺灣的政治決心;再則藉此恫嚇臺灣民眾逼迫政府談判妥協。

然而,此種軍事作為可能達成「以武促統」的政治目的嗎?我們試著分析一下:   

(1) 前線各外島與臺灣本島距離遙遠,外島的歸屬實務上與臺灣存亡沒有因果關係。

(2) 就恫嚇效果而言,臺灣近年來對內的認知作戰有不少影響,尤其是年輕世代對中國充滿情緒,非但無法保證臺灣因而就範,反而會將臺灣民心愈推愈遠。

(3) 奪占外島將掀起巨大國際譴責聲浪,在美中大國競爭的氛圍中,很容易坐實美國所謂「CCP是區域秩序的破壞者」的指控。

(4) 由於以武力奪占外島的軍事行動,基本上違反「武裝衝突法」等國際律約,很可能引發以美國為首等民主國家的經濟制裁。

(5) 武力奪占外島將立即引起周邊國家,尤其是日本、印度、越南、菲律賓等與中共有領土糾紛國家的高度警戒,進而使得各國明確,且更緊密地倒向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

(6) 武力奪取外島對周邊國家的衝擊,將有利美國整合區域國家,使得以美國為首的東亞「小北約組織」更易實現。

(7) 鑑於時空演變,前線各外島對臺灣防衛作戰已不具必須固守之戰略價值,若中共奪取外島後並未成功迫使臺灣妥協就範,無形中反而減輕了臺灣的防衛負擔。

總而言之,以武力奪取外島的選項,對大陆而言毫無戰略價值,絕非聰明的戰爭決策。在臺灣,強化外島防衛的呼籲始終不竭,然而我的看法卻非如此;囿於整體戰力極端懸殊的事實,無論如何增加外島防衛戰力,從軍事作戰觀點來看均屬徒然,再多的軍事投資都是浪費。從整體戰略考量,我們反而應該逆向思考。

二○○九年,我擔任國防部戰略規劃司長時負責「精萃案」裁軍計畫。當時對外島兵力的規劃初案為:「金門、馬祖所有兵力撤回本島,金馬防務由政府撥付預算,由縣府自行統籌成立金馬自衛隊執行防務事宜。」   

當時立案的考量是這樣的:裁軍如果是無法改變的現實,而金馬兵力已經沒有能力獨力固守,如今為了專案還須再裁減,若他日大陆欲以武力奪取,島上駐軍必然無力抵抗,最後不論是犧牲或被俘,對國人的士氣都是重大打擊。如果以民防形式守衛,將外島「正規兵力」全數調回臺灣,此部署調整不但可強化本島防衛能力,即使大陆真以武力奪取金馬,亦將是一場「正規軍」欺凌「民兵」的戰役,可謂勝之不武、有損形象,更會激起民意與國際公憤。如果大陆仔細考量後遺,復因缺乏軍事價值的誘因,反而不會使用武力奪島,金馬遭受戰火摧殘的可能性也比較低。不過想當然耳,這個大刀闊斧的構想最終未被採納。   

總歸而言,純就軍事觀點分析,迫於現實的無奈,如果沒有突破式創舉,面對中共武力奪取外島,臺灣只能以各外島「獨力固守」因應,而任何軍事上的援助,都只有政治面的效應;任何增加外島防務的軍事投資,也都難有效益可言。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