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思德、王辑思:中美需要对话:缺乏对话、访问和交流正在加剧冲突
作者:徐宇深(emerson-tsui)
2023-04-07
译者注:新冠疫情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的人员流动大幅削减,不断加剧的全面对抗更始两国交流互信雪上加霜。在全面对峙的当下,中美两国需要如何重建对话机制,修复共识?中国焦点特将美国智库国际战略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的甘思德(Scott Kennedy)和北京大学教授Wang Jisi于2023年4月6日发布于《外交事务》上的最新文章翻译如下。在这篇文章中,两位来自太平洋两岸的作者讨论了双边关系与交流骤降的根本原因,以及中美对峙严峻现实下重新恢复双边交流的做法。为丰富您的阅读和信息浏览体验,敬请点击超链接查询重要术语解释。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初以来,美中关系跌至最黑暗的低谷。当时,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会见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尼克松的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会见毛泽东的副手周恩来)以试图结束两国关系中的敌意。这一敌意始于1949 年CCP在中国内战中获胜。现在看来,尼克松和毛泽东对话最终导致的数十年缓和与合作已成为古老的历史。 今天,世界各地的官员和评论员都担心,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冷战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冲突迟早会爆发——如果不是发生在台湾,也会发生在南海或其他地方。 与此同时,由美国和中国经济相互依存而产生的被称为“中美国(Chimarica)”的经济巨头,正逐渐被两国越来越严格的技术限制、重新调整供应链的努力以及对增强经济弹性的关注所瓦解。
无论人们是否认为美国和中国注定要成为对手,或可能会以某种方式找到恢复更大合作的途径,或者会发展出更为复杂的关系,我们都应该清楚的是:让两国的政府官员、商业领袖、学者和普通公民对彼此有更好的了解对于两国更好——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建立这种相互理解的最好方法莫过于通过面对面的互动和访问,人们可以在这些互动和访问中观察彼此的社会,并在正式和非正式场合详细谈论他们的观点和经历。
自 COVID-19 大流行开始以来的三年里,中美之间这类面对面接触几乎完全消失了。 2019年至2022年,两国航班减少了95%以上,学术交流枯竭,中美两国留学人数锐减,美国企业员工成群结队离开中国。在两国政府史无前例地下达驱逐令之后,来自对方国家的记者人数也锐减。 虽然在线会议已经流行起来,但并不能替代真实的会议。 缺乏面对面的接触并不是两国紧张关系的根源,但却是稳定关系、避免危机以及在双边问题和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挑战方面进行合作的障碍。
由于担心美中关系的发展轨迹,并因无法进行实地调查而感到沮丧,我们把钱(和口罩)紧紧攥在手里,在中国忍受了将近 70 天的隔离。我们期望这有助于我们在春季和 2022 年秋季进行更长时间的访问 ——甘思德到中国访问,王则访问美国。 我们会见了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学者、记者和外国外交官。 在美国人和中国人经常谈论对方但几乎不和彼此交谈的时候,我们的访问为了解两国关系的状况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窗口。 我们的发现既令人不安又令人安心:我们相信,通往更具建设性关系的道路是通过重建深入和全面的社会互动的力量而达成的,即: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面对面的交流、文化交流 ,以及实地实地考察和观察。
氛围转变
过去三十年,我们多次访问对方国家。最近的访问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过去三年是两国社会经历剧烈动荡和变革的时期。 抗议和异议在美国人生活中经久不衰,但近年来,对流行病限制措施、警察暴行和 2020 年总统大选的充满愤怒的公共表达产生了异常多的混乱和动荡。 与此同时,犯罪率的上升和持续的枪支暴力让许多美国人感到不安。
中国的变化更为剧烈。 从好的方面来看,随着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和福祉,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锻炼,并且衣着随性,在专业和财富方面的竞争中领先他人的重要性似乎有所减弱。 雾霾和空气污染程度下降,电动汽车突然之间好像无处不在。 但更为突出的是社会压抑的信号: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使数百万公民与世隔绝,并使该国隔绝于世。 由于消费者避免在商店消费,且商人被阻止投资,经济每况愈下。 上海在2022 年春季经历长时间封锁之后,人们对这些限制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在那一年的秋天,一些中国公民开始公开抗议。 没有人能预料到去年 12 月出现的不安或 “动态清零政策”的突然结束,但很明显,看到清零政策结束,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两国针对双边关系的态度变化。 大流行使两国彼此孤立,并导致双方产生“回音室(Echo chamber)效应”:随着紧张局势的加剧,缺乏接触使共鸣难以产生,或是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看待事情。 在这两个国家,鹰派共识开始固化为正统观点:美中竞争已经转变为生死存亡的冲突。
北京和华盛顿都认为,两国关系的恶化应完全归咎于对方,而自身的行为都是对对方无理挑衅的理性回应。 用中国领导人的话来说,中国官员似乎确信华盛顿的目标就是“遏制、围堵和打压中国(contain, surround, and suppress)”。 在这种观点描述下,美国为了维持全球霸权,寻求动摇CCP对权力的控制,限制中国的增长。 中国的叙述始于所谓的美国干涉——即美国在 2010 年代对新疆和香港的“干涉”,随后是特朗普政府对华为和其他科技公司施加的关税和制裁,这些举措在拜登政府的领导下仍在继续。
北京高度怀疑华盛顿真心承认CCP执政的合法性。对华盛顿来说,它确信北京希望打破二战后建立在法治、以市场为基础的全球经济和美国同盟体系基础上的国际秩序:美国的叙事始于华盛顿邀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在美国人看来,这是一种宽仁的姿态。然而,北京却通过下列手段击碎了美国的期待:继续以不公平的方式补贴中国公司、限制美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窃取知识产权,践踏人权,并在南海和其他地方采取激进的军事行动。
这些故事或多或少是相互排斥的,双方都不相信对方在做出改善关系的承诺时具有足够的可信度。 华盛顿认为,中国最高领导层决心结束与美国和谐共处的时期,并放弃从 1970 年代后期开始的“改革开放”式的亲市场议程。 与此同时,北京高度怀疑美国的说法,这一说法声称华盛顿接受CCP统治的合法性并尊重中国的发展权利。 中国官员已经开始相信,人们不能相信美国总统会兑现任何承诺,因为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可能被国会或下一任总统撤销。
在太平洋两岸的回音室中回荡着一种深刻的宿命论(fatalism),即一种更严重的经济紧张和安全冲突不可避免的既视感。 这种观点正在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只要两国首都都弥漫着一种听天由命的感觉,打破它就是接近不可能的。
跨海峡谈话
想想两国的政策团体如何看待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以及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 2022 年 2 月,当中国领导人和俄罗斯总统发表联合声明,称赞两国伙伴关系“上不封顶”时,王毅正在访问华盛顿。 不到三周后,当俄罗斯军队入侵乌克兰时,他发现美国人很难相信莫斯科没有将其计划告知北京。 一些美国人希望中国谴责俄罗斯的“特殊军事行动”,因为中国经常要求其他国家尊重主权并寻求领土争端的和平解决。 但令华盛顿失望的是,中国采取了不同的做法。
正如甘思德在 2022 年晚些时候在北京的讨论中发现的那样,中国精英们真心认为北约的扩张引起了俄罗斯对其安全的担忧,进而促使普京决定发动战争。 与此同时,他的对话也透露了下列信息: 很多中国专家强烈反对本国政府对于普京的大力支持,批评其对俄罗斯的入侵行为不予谴责的不态度。与肯甘思德交谈过的几位中国专家认为,这样做实质上是把俄罗斯的战略失误变成了中国自己的战略失误。 中国政府和专家之间共识的缺乏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北京一直在努力寻找可行的方法和稳定的信息。
华盛顿和北京的讨论也显示出对台湾冲突可能性的截然不同的印象。 2022年初,一些美国人向王表达了一些担忧:他们担心中国可能会利用华盛顿对乌克兰战争的关注,对台湾发动军事进攻。 几个月后,在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于8月访问台湾后,不少与王谈话的美国人——包括美国军方高级官员在内——猜测称北京可能武统台湾制定了时间表。 这种猜测可能是基于美国情报报告,但也可能是由一些中国社交媒体帖子引发的,这些帖子呼吁中国军队“解放”台湾并完成祖国统一的使命。
相比之下,根据与CCP官员和专家的谈话,甘思德得出结论是,乌克兰战争使中国更加克制,而非更不克制。中国军方中的一些人似乎认为,华盛顿在暗中怂恿北京进攻台湾,这样它就会陷入类似于美国在越南和阿富汗的经历的“台湾陷阱”。 此外,中国技术政策专家指出,即使中国军队在台湾没有遇到反击,一弹未发就拿下了这个岛,台湾的半导体制造能力(译者注:台湾承担了全球92%以上的逻辑半导体生产)也不会一夜之间被大陆收入囊中。 半导体制造过程过于复杂,再熟练的外部人员也无法自行操作,供应商的原材料和客户的订单会很快枯竭。设备供应商可以通过轻松地调整几行代码或改变设施的温度来阻止半导体的生产。
步出舒适区
我们的旅行有助于我们理解下列现实:为何拜登总统任期内致力于稳定关系的努力迄今都宣告失败;为何今年早些时候中国高空气球——在美国领空上被发现——并最终被美军击落——意味着上述努力的脱轨。 缺乏接触和对话使关系变得脆弱; 现在几乎没有任何容忍错误或沟通不畅的余地。 鉴于发生意外危机的可能性,没有时间浪费在重建两国之间的联系上。
我们可以从改善旅行这个问题做起: 自 1 月以来,中国签证变得更容易获得,华盛顿取消了对来自中国的旅客的所有 COVID 相关测试要求。 然而,两国之间的航班仍然太少; 供不应求将一些往返经济舱机票的价格推高至 7,000 美元。 两国的航空公司都希望增加更多航班,但一直不愿这样做,因为两国政府尚未就取消大流行开始时施加的某些限制达成协议。 更重要的是,美国航空公司对增加航班犹豫不决:由于乌克兰战争,它们无法通过较短的极地航线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飞行,这给中国航空公司带来了竞争优势。 华盛顿和北京应该敦促航空公司尽快增加至少几个直飞航班,并继续努力寻找更持久的解决方案,以便在年底前将航班恢复到大流行前水平的至少 80%。
北京和华盛顿还应该向希望访问对方国家的学生、学者、商人、医学专家和记者提供更大的保证,让他们相信他们是受欢迎的,他们的活动将受到保护和鼓励。 例如,管理人员需要保证他们的员工将得到公平对待,并更加确定哪些业务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 学者们需要更清楚地了解如何遵守有关合作研究的规则,以免与国家安全问题发生冲突。
美国国会议员和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应恢复互访。 中国官员经常对美国人如何误解中国表示失望。 美国人可能不接受中国在各种问题上的观点,但如果他们无法进入中国并加深了解,他们更有可能拒绝这些观点或坚持对中国的简单描述。 他们需要签证才能进入中国,需要被允许在中国各地旅行和结识新朋友,并且可以访问中国的数据库、出版物和档案。 同样,美国也需要“门户开放”政策,让各行各业的中国公民,甚至党员都能访问美国。 只有那些构成真正安全风险的中国公民才应该被限制访问。
在重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时,两国政府还应通过搁置不合理的先决条件和对可接受话题范围的不必要限制,来获得恢复正式对话的途径。 这种沟通在两国政府的行政部门层面最为重要。 但美国国会议员和中国全国人大代表也应该恢复对对方国家的访问。 长期以来,国会代表团一直是双方重要的知识来源。
我们很难对华盛顿和北京将采取这些步骤持乐观态度。 在可预见的未来,两国关系极有可能继续恶化。 如果认为重新沟通必然会增加相互欣赏或尊重,那就太天真了。 事实上,更多的知识也可能强化负面观点并加剧紧张局势。 但至少,交谈和倾听会增加两国找到和平处理分歧的方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