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外交” 真的会说服外国民众吗?

作者:yuan-wang

2023-03-10

【编者按】本文为《美中故事汇》“海外学术文章介绍栏目”的第三篇介绍文章。文章的作者分别为Daniel C. Mattingly和James Sundquist,文章的题目是“线上公共外交何时得以成功?来自中国‘战狼”外交官的证据” (When Does Online Public Diplomacy Succeed? Evidence from China’s ‘Wolf Warrior’ Diplomats),文章发在2022年《政治学研究与方法》(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 and Methods)。每篇介绍文章将把重点放在学术观点和调研方法上。

近年来,“公共外交”(public policy)这一概念正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全球影响力的重要策略。所谓“公共外交”就是指一国政府通过与外国民众交流,试图影响国外民众的一种外交策略(Nye 2008)

中国的公共外交模式尤其以“战狼式外交”著称,即采取强硬外交政策的做法,有时甚至严厉批评某国,尤其是在推特上批评其竞争对手美国。这种“战狼外交”近年来似乎成了中国政府在外交战线的“品牌”。但是,这种所谓战狼外交是否真的会说服国外受众,进而影响公共舆论呢?学术界对此的研究并不多。

两位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学者Daniel Mattingly博士 和 James Sundquist博士通过原创的调查实验(survey experiment)探究了中国公共外交,尤其是“战狼外交”,对于外国公共舆论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 and Methods (2022)期刊上。

为了检测中国公共外交的在外国民众中的效果,作者选择印度民众作为实验对象。调查问卷由市场调研公司Lucid进行发放,共涉及4677名印度居民。作者事先通过配额抽样法(quota sampling)确保受众性别比例平衡以及年龄分层。不过,样本显示,受众以40岁以下年轻人为主,且男性受访者多于女性。不过,这一样本人口学特征较符合印度网民,尤其是推特用户的特征。

调查实验的原理是给被随机分组的受访者不同的“干预”信息(treatment),通过比较每组受访者对“干预”的不同反应,来比较几种“干预”是否在效果上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实验设计:

在这一调查中,受访者被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人的干预信息是正面、友好的外交信息。本调查中采用了中国外交官在推特上宣传中国慈善组织如何在新冠大流行中帮助印度民众渡过难关的推文。

第二组受访者的干预信息是负面的、“战狼式外交”辞令。具体来说,是中国的外交官在推特上批评美国如何成为被她的盟友们认为是一种威胁。

第三组人阅读“安慰剂”(placebo)类信息,其内容基本与本调查的兴趣方向无关,仅作为控制组来测试以上两种干预信息是否有效。

阅读相关信息后,受访者将回答四组问题,包括他们1)对中国政府的态度;2)对中国人民的态度;3)如何看待印度对华政策;以及 4)如何看待中国的新冠防疫政策。每组问题由三至六个小问题组成,这些小问题最终被转换成四组指数(index)。

实验过程:

实验分两次进行。第一波调查于2020年5月7日至9日开展,共收回2319份有效问卷。巧合的是,第一次调查后的6月15日至16日间,中印两国在有争议的加万河谷地区爆发了大规模军事冲突。作者于是在冲突后48到60个小时内进行了第二波调查。这次调查共涉及2358位受访者。第二次调查旨在探讨国际危机如何在公共外交对于舆论的影响中起作用。

实验结果:

结果显示,在第一波调查中(即无外交危机时),中国外交官在网络上发布的友好信息不仅可以提升印度受访者对中国政府的评价,还能增加他们对中印合作的支持。另外,这类资讯能够大幅提高受访者对中国防疫政策的评价。不过,这类信息没能显示出对印度受访者对于中国人民的评价有显著影响。

有意思的是,与之相比,战狼式外交没能对这四类评价产生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它不能有效的改变外国民众对于中国政府、中印合作、中国民众和中国防疫政策的看法。

那么地缘政治危机会对这些信息的效果产生影响吗?根据第二次调查结果,即使遇到此类危机,正面的、友好的信息依然能够积极的改变外国民众对于中国的态度和看法。然而,那种攻击对手的负面外交信息甚至起到了反噬的作用:原本印度受访者并没有因为战狼式发言对于中国人民的态度产生显著变化,但是危机的到来让他们认为中国人民不那么值得信任、中国文化缺乏积极的一面,中国人的观点和习惯在印度不怎么受欢迎。

作者同时也询问了印度受访者对于美国的态度。而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外交人员的对于美国的“战狼”式批评反而引发了受访者对于美国民众和文化的好感,这一结果似乎与中国政府的意愿相悖。

【小结】

作者的调查提供了非常宝贵且丰富的关于中国公共外交对于舆论的有效性的影响。它引起了我们对不同的外交信息的思考,尤其是“战狼外交”所能起到的效果。

不过,鉴于本篇文章仅仅调查了印度受访者对于中国外交修辞的感受,此结果是否能够准确反映不同修辞对于其他国家民众的影响,我们对此仍旧需要更多的证据。比如,印度与中国近年时常在外交层面发生摩擦,这是否整体上会影响印度民众对于中国公共外交的印象呢?而且由于印度与美国的紧密关系,民众是否本身对美国更有好感呢?假如将受访者所在地区换成一个与中国素有友好关系的国家,结论是否会不一样呢?

同时,中国的“战狼外交“是真的为了说服国外民众,还仅仅是对中国国内来自于政府上层或者底层民众的压力的反馈呢?毕竟,研究发现,某些宣传策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说服受众,而是发出一种政治信号。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期待更深入广泛的调查。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