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众对欧美看法的差异和不对称
作者:yuan-wang
2023-03-10
【编者按】本文为《美中故事汇》“海外学术文章介绍栏目”发表的第二篇介绍文章。文章的作者分别为Songyi Fang, Xiaojun Li 和Adam Y. Liu,文章的题目是“解读西方:中国民众对欧美看法的差异和不对称” (Unpacking “the West”: Divergence and Asymmetry in Chinese Public Attitudes Towards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文章发在2023年《当代中国事务》(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0(0):1-15)。每篇介绍文章将把重点放在学术观点和调研方法上。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简单介绍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研究机构的三位学者Songyi Fang, Xiaojun Li 和Adam Y. Liu关于中国民众对于美国事务的态度。本篇文章旨在补充这三位学者进行的另一项关于中国民众如何评价欧洲诸国,如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和英国的民意调查。这项调查的结果业已发表在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2023年网络版)。
与上一篇文章一致,三位作者在调查网站Qualtrics发布链接,吸引网民参加调查。这项调查同样于2020年10月至11月间和2021年1月至2月间分两次进行,共采访2083中国成年公民。
作者主要问了以下几个问题:
- 您对上述几个国家的态度如何,“非常喜欢”,“喜欢”,“不喜欢”,“非常不喜欢”,“不知道”。
- 人口学问题,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是否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等。同时也包含受访者的民族主义程度和他们对于中国军事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果显示,美国是最不受中国受访者欢迎的国家。高达70%的受访者表达了对美国的负面情绪。英国紧随其后———有将近50%的受访者表达了对英国的负面态度。作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英国在诸多争议话题上作为美国的盟友对中国施加了巨大压力。
不过,中国受访者对于欧洲国家的态度显示出了非常明显的“组内变异”(within-group variation),即同是欧洲国家,受访者对某些国家的态度非常正面,而对其他国家相对负面(详见Figure 1)。比如,德国被认为是最受受访者喜爱的欧洲国家。对于德国的负面态度仅占受访群众的23%,是访卷中所有国家最低的。而高达69%的受访者表达了对德国的喜欢或者非常喜欢的态度。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安吉拉•默克尔执政德国时期建立的良好的中德经贸关系的结果。
有趣的是,作者也使用了皮尤研究中心在2021年进行的调查,用于比较中国对于西方国家的态度和与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态度的差异,从而测算出所谓的“认知差距”(perception gaps)。详见Figure 2。也就是说,虽然中国对于某些西方国家的态度相对正面,这些国家对于中国的态度却显负面。这种认知差距越大,则表示双方对于对方的态度差异性越大。其中,中国民众和瑞典民众对于对方的认知差距是最大的。在中国,仅有30%的受访民众表达了对瑞典的负面情绪,而瑞典则有80%的民众对中国持负面态度。与之相对应,中美、中英民众之间的认知差距最小。其中,75%的中国民众对美国持负面态度,而76%的美国民众也并不喜欢中国。
与上一个调查相似,受访者本身人口学特性也会影响结果。不过,这次的调查显示出明显不同。
- 出生于九零后的民众更倾向于对欧洲国家有更正面的态度。这一结果跟作者上一个关于中美关系的调查相比截然相反。作者认为是由于他们出生于中美对弈的时代,更熟悉关于中美竞争的叙事。这种竞争关系使九零后受访者讨厌美国。而欧洲其他国家可能缺乏和中国相互竞争的叙事,取而代之的是九零后民众对于欧洲国家生活条件如何优越,全球化程度如何高这样的感受。
- 不过民族主义情绪和共产党员的身份大体上没有对中国民众对欧洲的看法产生重要的影响(除了美国,见上一调查)。
- 最后,作者发现,熟悉军事知识的受访者更容易对西方国家产生敌对情绪。作者不认为这个特点和民族主义情绪有显著关联(r=0.05)。他们认为,这是因为熟知军事知识的人更容易感知到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冲突,从而产生对西方的负面看法。
【小结】
同样的,正如上篇文章提到的那样,此类调查通常的缺点是调查对象的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与实际人口学特征相比,参加受访者不可避免的呈现如(1)学历普遍偏高;(2)年龄普遍年轻;(3)收入普遍偏高这一系列的特征。这些特征会使调查结果与实际的中国民意有所出入。
但是,它仍不失一份非常重要的、测量中国公民意见的重要数据。同时,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对于所谓“西方”或“西方国家”这个概念,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开来。中国民众对于有些西方国家(如德国)的好感度明显高于其他西方国家(如英国)。这一现象值得以后的研究深入挖掘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