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避免灾难是对棘手的中美关系的真正考验

作者:文:白明(jude-blanchette)|译:涂湘

2023-03-08

【编者按】白明(Jude Blanchette)是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高级研究员。本文2023年2月10日发表于《金融时报》。

如果美方和中方政府想使两国关系的基础更稳定,就必须处理好自己的病症。

中美关系的密切关注者对二者间的相互折磨和认知冲突早已习以为常。

先说折磨。

一个多星期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准备前往北京,这是一次众人期待已久的访问,许多人希望它能为破裂的双边关系建立“护栏”。

然而,蒙大拿州上空出现的疑似来自中国的侦察气球不仅破坏了这次访问,还使得两国关系之间的紧张局势达到8月以来的顶峰——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湾附近发射弹道导弹,抗议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的对台访问。

布林肯重新访华的前景不容乐观——中方政府在气球事件发生后的行动需要为此负部分责任。在发表了一份罕见的“表示歉意”的声明后,中国政府官员转守为攻,批评美国击落气球,并称美方的行动是“不负责任且严重错误的”。

最后,恼怒的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拒绝接听美国国防部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的电话。

再说认知冲突。

侦察气球给美国政府带来了诸多政治影响,如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谴责中国“公然侵犯美国主权”。但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报告显示,去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创下了6900亿美元的记录,美国对中国的赤字增加了近300亿美元。

当两国外交发生危机和军事对峙加剧时,两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却在不断提高,那么,该如何平衡这二者?如果说出现在美国领空的中国侦察气球,以及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意味着双方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冷战,那么这一冷战将不同寻常。

这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超级大国为争夺全球领导权而战,但同时它们也在进行着违背历史的经济合作,而也许这就是问题所在。尽管我们很容易将今天的中美关系定义为“冷战”,但这并不明确预示着这两个国家的走向。如果二者能够管控在安全和地缘政治方面的分歧,并妥善应对逐渐增多的、会触发冲突的潜在因素,那么今天的冷战看起来则更像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缓和,而不似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双方都必须面对并控制自己的病症。对于美国来说,其挑战是如何克服其乌烟瘴气的、令人束手无策的国内政治,聚精会神打造可以容纳中国的、更好的21世纪全球秩序。围绕中国侦察气球引发的一系列媒体和政治闹剧表明,在需要严肃和冷静的时刻,美国很容易出现民粹的和政治的过度紧张和歇斯底里。

虽然拜登政府在处理最近的事件时展现出了值得称赞的沉着,但国会和大部分媒体机构却并非如此——它们大肆炒作侦察气球及其含义,试图在政治上给自己加分并增加收视率。随着中国对外政策的日益强势,当与其发生摩擦时,美国将面临比侦查气球更严重的危机,且在处理此类危机时,美国并不能仅仅依靠道义上的桂冠。即使在许多情况下,例如台海危机,中方很明显有错在先,但美国仍要负起有效管控危机的责任,这是对其作为全球领导国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部分美国的盟国和友邦即使对中国的军事崛起忧心忡忡,也仍然希望美中关系保持稳定。中国自身其实面临更大的挑战。随着权力和信心的不断增长,中国政府似乎没有意识到它的强势外交正使得它的远亲和近邻与其渐行渐远。从日本历史性地增加国防开支并重新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到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一切都表明,中国的军事强势激起了美国的亲密盟友的一系列反应,而这一互动加剧了亚洲军事化的进程。

中方政府声称它希望双边关系基础稳定,但其在侦察气球被发现后的一系列行为则与自己的宣示背道而驰。中国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对俄的坚定支持也是一力证。如果中俄领导人今春莫斯科会面,那么中国与美国、欧洲的关系将被进一步撕裂。

最后,如果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Kevin McCarthy)访问台湾,而中方抓住这个契机,再次发射导弹穿越台岛对其进行恐吓,那么民主国家将中国视为威胁的共识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20年前,中美关系似乎是由不断加深的经济关系所驱动,而在今天,安全领域的挑战和危机则成了定义双边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综上所述,当务之急就是让目前这场新冷战快进到缓和阶段,而要做到这一点,中美两国显然需要在二者共同面临的跨国挑战上进行合作。

然而中美关系的状况如此糟糕,因此,对于两国领导人来说,在现在和不久的将来,真正的考验是如何避免灾难。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