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洁曦:不存在的“中国入侵”:美国不必担忧台湾安全

作者:文:白洁曦|编译:徐宇深-emerson-tsui

2023-03-23

【编者按】自从佩洛西访台以来,台海局势不断升级:中国对台湾的可能入侵使欧美政策界诸多人士深感忧虑。然而,康奈尔大学亚太研究教授白洁曦 (Jessica Chen Weiss)在发表于《外交事务》的最新文章(“Don’t Panic About Taiwan”)中强调,这些担忧毫无依据,本站特编译此文以飨读者。 

关于中国武统台湾的恐惧

在西方和部分亚洲地区,许多人正在担心日益升高的中国对台发动军事打击的风险。这种担忧主要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推测:  第一,放缓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增大了中国领导人面临的国内支持压力,进而选择以一场外部危机来争取民众支持。

第二,中国或许认为,武统台湾的机会窗口期正在缩减,从而必须尽早行动。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今年1月宣称,中国领导人可能通过制造一场外部危机来向国内民众宣扬其成就,并转移国内的注意力。

第三,只要中国做好武统的军事准备就会下手。 该观点持有者包括美国海军上将Mike Gilday: 他认为中国最早会在 2022 年或 2023 年启动对台湾的武统。 中央情报局局长等其他政策人士则认为中国尚未做好准备。

被放大的焦虑

出于对自身军事弱点而非对北京决策评估的关注,华盛顿对于中国入侵台湾的焦虑被显著放大了。 从历史上看,使用非战争措施实现目标是中国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 从中国的历史而看,决策人还从没有采用外部战争转移国内挑战。此外,中国百姓似乎特别喜欢政府这种动嘴不动手的处事风格。

西方决策人一味渲染中国对台军事行动或将制造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与其担忧北京通过对外冲突来巩固国内政局,或是设想入侵即将发生, 美国更应当集中精力和资源阻止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这并不意味着终止协助台湾强化抗威慑能力,或放弃对于美国亚太地区防御态势的多元化:华盛顿需要避免任何非必要对峙,并和北京一起共退一步。

阻遏和挑衅是华盛顿必须平衡的艰巨任务。 然而,对自己的决心的象征性展示、对捍卫台湾的无条件的承诺和在亚太地区大幅度增加军事力量的保证或许会走得太远,最终导致决策者试图阻止的战争的到来。

本末倒置的担忧

学者鲍姆(Matthew Baum与波特(Philip Potter于2008年开展的对国际冲突的研究回顾中表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各国领袖会用发动战争的手段争取国内支持。  政治学学者格尔皮(Chris Gelpi)则认为,威权国家领导人更有兴趣选择镇压人民来应对国内挑战,而非发动对外冲突或其他具有冒险性质的军事行为。与他国合作也是方式之一。例如,通过解决边界争端以平息其边境的动荡——或诉诸镇压 。中国对于罕见的“白纸抗议”的应对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说明,中国政府并未试图通过激进的外交手段转移国内的不满,而是放宽防疫限制、严惩闹事学生和继续鼓励外商来华投资。

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也没有因为国内局势紧张而对台湾恶语相向。恰恰相反,在国际风险和挑战有增无减的今天,中国领导人展现的是信心和耐心。二十大政治报告在谈到台湾时用的话语是祖国统一的历史车轮步可阻挡。从历史上看,中国领导人往往会在国内动荡时期采取较为和缓的外交政策。他们可能言辞强硬,但不一定会发动军事行动。1958年毛泽东发动的金门战役就是一个参考:毛避免对台发动完全的战争。

傅泰林( M. Taylor Fravel)的研究表明,自 1949 年以来,在解决同邻国的 17 起领土争端中,中国15次采取了妥协态度。这些妥协大多发生于政权稳定性遭受国内政治冲突威胁时,包括西藏、新疆处于动荡的年份和89事件期间。江忆恩(Alastair Johnston)的研究显示,中国解决发生于1949 年至 1992 年的跨国武装冲突的方式,证明了“中国对外使用武力与其国内不稳定没有关联”。 孫飛( Phillip Saunders) 唐斯(Erica Downs)有关1990年代中日钓鱼岛冲突的研究也表明,中国领导人并未选择升级冲突,反而努力消除民众的反日情绪。朱波(Andrew Chubb)的研究也现实,内乱期间,中国的海上侵略性往往较低。 总而言之,国内动荡的加剧将会降低中国卷入跨国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他们试图缓和外部紧张局势,从而可以更强大的资源应对国内挑战,并阻遏外部势力利用国内紧张局势煽风点火 。

北京常常雷声大雨点

认为北京出于国内政治的目的而武统台湾是一种危险的想法。这一说法使华盛顿相信,遏制北京的战争能力是避免武统的唯一方法。

国内政治和军事力量平衡这二者并没有囊括所有影响中国武统台湾的因素。 中国极力避免在近年爆发军事冲突并对提升解放军的实力怀有自信。然而,一旦中国认为失去台湾的风险激增,对台军事行动依旧可能被采取。正如傅泰林主所说,中国经常使用军事力量来应对在领土和领海主权遭遇挑战时,中国会使用武力。

无论是将台湾视为独立国家,还是暗示可能恢复的“美台联盟”,都极有可能引发中国的军事反应。 然而,北京依旧可以在避免诉诸武力的情况下宣扬民族主义立场。我在另一篇发表在《外交事务》上的文章中指出,中国领导人为了满足国内舆论的要求常常危言耸听,但并不会采用可能使危机升级的举措。与此同时,中国一直都在采取种种威慑政策,旨在显示自己统一祖国的决心,并阻挠台湾与大陆“脱钩”。这些政策显然不应被误判为备战行为。

决策必须冷静

在任何社会中,都有人想寻衅滋事。然而,中国最高决策层并非如此。 中国已在 2022 年重申,“和平统一”仍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首选”。鹰派前少将乔良也强调了武力夺取台湾的代价,并重申   “中国的最终目标不是统一台湾,而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 14 亿中国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乔良还强调,轻率的对台行动只会导致恶果

中国领导人至今还在敦促解放军对武统做好准备说明中国对于自身的军事能力还没有把握。这一不确定意味着对台动武不是最佳选择。 中国的武统准备不可能在暗中进行。前中情局分析师库尔沃(John Culver指出,目前尚无任何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备战。

美国、中国、台湾三者都必须避免可能将自己引入那些自己试图极力避免的冲突的言行。 华盛顿应该向北京传达诚意,不鼓励台湾与大陆永久分离或正式独立,不称台湾为国家、盟友或战略资产,挑拨离间或鼓励推翻中国政权。华盛顿必须在强化台湾自卫能力和避免北京产生误判之间做好平衡,从而避免中国误认为台湾回归的“窗口期”即将关闭。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