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清:高峥教授是有才有情有义的大家

作者:徐德清  来源:中美印象

10月26日晚,看到孙康学长在耶鲁友人群发的马里兰大学威尔逊中心发布关于高峥教授的消息,还没打开就有一种不祥的感觉。尽管已经知道高峥教授得了重病,并且在治疗中,但得知此消息,仍感到有些突然和茫然。因为10月5日,高峥教授还对我在朋友圈发的一个关于朝鲜战争的视频做了一个点评。真是无法接受高峥教授已经离世这一事实。

我是在1989年春节前后认识高峥的。我于1988年十月取得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工学院博士。十一月底到耶鲁大学医学院人作博士后研究。

从英国到美国,从电机工程系转到医学院做医学图像分析,跨度很大。为了尽快认识在耶鲁的中国学生学者,我自告奋勇地主持即将来临的春节联欢活动。记得那是一九八九年初的春节,我们在耶鲁研究生院宿舍楼一层的休闲大厅举办春节晚会,我和一个女生做司仪,记得当时在耶鲁的一个电影导演还请来了斯琴高娃,我作为司仪还即兴与斯琴高娃做了一个对话表演。在活动期间,高峥也自告奋勇上来表演了一个节目,他用山西话演唱了“交城的山交城的水”,高峥激情的表演和维妙维肖的模仿,引来了阵阵掌声,我因此对这位高大英俊的历史系博士生印象深刻。

从此认识了高峥学长,他对我一直很关怀和支持,虽然我是个理工男,但是到了耶鲁后,受耶鲁浓厚的人文环境的影响,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很有兴趣。作为非常资深的历史学者的他,一直支持我,给予我很多鼓励和指导。

1992年,来自海峡两岸的在耶鲁的学生学者共同组织了“耶鲁两岸学会”,其中只是促进两岸学生学者之间的交流和互访,我担任代表中国大陆学生学者的共同召集人,另一位召集人是代表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博士生叶尔良先生,高峥学长作为资深的人文科学的学者参加了我们的各项活动。1993年4月,我们在耶鲁大学召开了“迈向21世纪的两岸关系”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美国的30多位学者到场讲演。记得在一个演讲中,来自台湾的学者坚持用民国xx年来表达,而主持讲座的大陆学者坚持用公元来表达,双方因此争执起来。这次高峥站了起来讲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一个中国农民表示,用公元表达听上去更长寿。大家一阵笑声,气氛缓和了下来。

""

记得一九九六年欧美同学会在华盛顿DC有一次大的学术交流活动,当时成思危副委员长和美国助理国务卿谢淑丽都在场,高峥积极推荐我作为大会主讲者之一,在我讲演后,高峥利用提问题的方式充分的肯定了我作为理工科背景的学者谈人文科学的创新意义,同时又让我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充分的发挥了我的观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极大的鼓舞了我。

""


之后大家推举我和洪朝晖教授、姜卫民作家主编这次大会的论文集,高峥不仅积极参与,而且还动员其他资深的人文科学学者参与。一年后,这本“世纪之交的反思,中国旅美学人谈中美关系”出版。高峥为这本书写的文章,二十三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感和很高的参考价值,不愧是大师之作。

""

最近一次与高峥见面是在2019年的夏天,正好黄正东学长、刘南平学长都在华盛顿DC。我们相约在著名的北京饭店餐叙交流。那天我和高玲林学长从耶鲁出发,开了六个多小时的车才到达。我们都是多年不见,这顿饭吃的很长、也很亲切愉快。我们回忆了在耶鲁的一些往事,也对当下中美的紧张关系和美国的政局表达了关切。可以感觉大家的观点不太一致,但是大家都还是很友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相约今后要多见面。

""

几年前,我建立了一个耶鲁友人群,里面基本上是90年代我们在耶鲁的一些老同学、老朋友。高峥是一个主要的参与者和发言者,基本上是有问必答、有观点必发出来。其中有不少群友与他的观点或不同或有分歧,但是他都以非常理性,友善的态度来沟通交流,使得我们这个群成了一个知识水平和交流水平都很高的群。

大约是八月初的时候,高峥回复一个群友说他得了重病、不能详细回答只能简短回复,我们都大吃一惊,心里都默默地为他祈祷祝福。真的没有想到病情发展的如此迅速。

近日,近30位与高峥学长同期在耶鲁的校友们自发组织了一个高峥学长追思会,几十年耶鲁的老同学们难得在zoom 上相聚,追忆高峥学长的学术经历、成就以及生活点滴,我深受感动,最近看到高峥学长生前好友、也是我认识的梁侃、袁明、王希、洪朝辉等教授友人们追忆高峥教授的文章,使我对高峥学长有了更进一步、更全面的了解。

高峥教授是一个严谨的学者、宽厚的长者、幽默的智者、生活的强者,还是一个高大英俊的帅哥,不愧是耶鲁学者的一个杰出代表。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2021年11月5日于上海博雅室

来源时间:2021/11/6   发布时间:2021/11/6

旧文章ID:26400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