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院院士谢宇教授线上讲座 | 全球对中国的态度:趋势与关联
作者: 来源: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2020年11月13日晚,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谢宇,应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美中心)邀请,为中心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全球对中国的态度:趋势与关联”的内部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历史学教授、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中心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华涛主持。谢宇教授用量化的方法来研究不同国家民众对中国的态度。这项研究的合作者也参与了本场讲座,与中心师生共享学术盛宴。
图|谢宇教授
全球对中国的态度
讲座上,谢宇教授首先展示了全球对中国态度的总体趋势。随后指出,其他国家公众的态度(Public Opinion)是一个客观性事实,它不能轻易地被建构,也不能轻易地被消解。外国公众对中国的态度反映了中国的“软实力”,因此,了解其趋势和内部动因是“全球对中国的态度”这一议题的研究意义所在。
全球对中国态度的形成机制研究
谢宇教授及其合作者就全球对中国的态度形成的动因作出了两个假设。其一是经济利益驱动了态度形成;其二是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其他因素驱动了态度形成。谢宇教授运用“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tereotype Content Method)作为其理论路径。根据实证研究,大多数公众对于另外一个国家作出价值判断的依据都来源于 “刻板印象”,即人们对中国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谢宇教授在一篇关于“美国民众对中美关系的看法”的研究中完整地阐释了这一路径。该研究中,谢宇教授及其合作者选取了中美双边关系中的重要事件,调取了纽约时报对这些事件的报道,分析了媒体在报道这些事件时的情感倾向,最后落脚于调查得出的公众观点。谢宇教授在“美国民众对中美贸易战的态度”的研究中,运用了更复杂的理论变体,将普通美国民众“对贸易战的态度”和“对与中国进行贸易的态度”做了区分,并且更深入地研究了年龄、教育程度、党派倾向等因素对“个人态度及价值判断”产生的影响。
在讲座的问答环节,中心师生踊跃提问,谢宇教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提出的问题。并就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的问题和来自其他学科领域的教授进行了热烈地交流。谢宇教授的讲座内容生动详实,研究路径严谨清晰,对中国“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互动关系研究更引人深思。
来源时间:2020/12/1 发布时间:2020/12/1
旧文章ID:2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