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美国总统选举中的桑德斯现象
作者:史志钦 何韵 来源:世界和平论坛
四年前美国总统选举,笔者曾撰写《如何看待美国总统选举中的桑德斯现象》,分析名不见经传的民主党候选人伯尔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参加初选,取得不俗的成绩,在美国政坛刮起桑德斯旋风。四年后,桑德斯老骥伏枥,再次出征。尽管他在初选前四站累积的代表人票最高,但前副总统拜登(Joe Biden)则在“超级星期二”后成功反超。截止到北京时间3月13日12:00,桑德斯共获得725张民主党代表人票,落后于拜登的881票。随着彭博(Michael Bloomberg)与沃伦(Elizabeth Warren)退出竞选,79岁的桑德斯与78岁的拜登成为民主党初选的最终角逐者。民主党规定只有获得1,991张党代表票才能赢得总统提名,在桑德斯未退出的情况下,民主党初选大战仍存在变数。
与资深民主党人拜登不同,桑德斯2015年才正式转为民主党,2016年就与希拉里角逐民主党总统提名,因而被认为是民主党的“外人”甚至政治投机者,而他的“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更是让民主党内出现“恐桑证”。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受民主党建制派待见的政治家,却得到美国年轻人的广泛支持。一些媒体因此将桑德斯描绘为蛊惑人心的民粹主义者,甚至将其与特朗普并列。笔者认为,桑德斯之所以气势如虹,固然有点滴的民粹因素,但实际上是美国社会贫富差距、代际差距不断拉大的结果。
一、穷人草根政治家
德斯1941年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犹太移民家庭,是佛蒙特州(Vermont)的参议员。据媒体报道,桑德斯在竞选国会议员前一直靠领政府失业救济金维持生活,因而是名副其实的穷人草根政治家。大学期间,桑德斯曾投身于当时如火如荼的民权运动和反越战示威游行,并加入美国民主社会主义党的分支——美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段经历让桑德斯接触到起源于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以及福利资本主义模式,也为其后来的政治生涯提供了方向。
2008年经济危机后,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华尔街金融寡头破坏金融体系,聚敛财富,联邦机构拯救银行,这些公开丑闻导致全美范围内掀起大规模的青年学生运动——占领华尔街,又称“99%对1%”的示威反抗运动。时任佛蒙特州独立议员的桑德斯公然支持并加入了这一运动。如今尽管这一运动陷入沉寂,但其核心主张已经随着桑德斯的崛起而不再遥不可及。桑德斯号称要在华盛顿推动一场政治革命,限制大银行家和大公司的影响,改革竞选资金;实施更加公平的税收,对华尔街以及跨国公司进行更好的监管,消除极少数富人与其余民众之间极其严重的贫富差距。桑德斯的主张让人耳目一新,也让“占领华尔街”从街头示威演变成美国选举政治的重要部分。
二、年轻选民的“超级巨星”
德斯虽年逾花甲,驼背耸肩,但他却吸引了大批青年人的支持。他的每场政治集会都吸引了到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参加,有记者称这些年轻人“呼喊桑德斯的名字犹如在呼喊一位超级巨星”。桑德斯的支持者大多是35岁以下的青年选民,多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是高昂的学费贷款与毕业后的薪水收入不成比例,甚至使部分人生活困难。桑德斯主张通过对富人征收惩罚性税款来帮助他们免费上大学这一主张在年轻人中非常受欢迎,而其提高最低薪资标准,创造就业,在美国社会推动工作机会平等、薪资平等的主张这让年轻人看到希望。昆尼皮亚克大学(Quinnipiac)在1月中旬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在民主党人中,39%的34岁以下人群支持桑德斯。
由于有年轻一代的支持,桑德斯在募集竞选资金方面也别出心裁。与彭博依靠砸钱的竞选方式和拜登依靠金融资本捐赠不同,桑德斯在竞选过程中“不拿富人一分钱”,而是利用社会媒体和草根网络来募集资金。尽管每笔捐赠数量很小,但桑德斯却创造了奇迹:仅今年1月份,桑德斯就募集了2500万美金的竞选资金,这甚至比其他民主党领衔提名者(frontrunners)一季度募集的资金还要多。
成也萧何败萧何,年轻人既给桑德斯带来巨大的资金和支持,同时其较低的投票率也使桑德斯在超级星期二的表现不及预期。在初选首四站爱荷华、新罕布什尔和内华达桑德斯以34票摇摇领先于仅获得8票的拜登,这是因为这三州年轻人都投票给了桑德斯,在内华达更获得56%的45岁或以下民主党选民支持。但是,到了超级星期二,拜登则一举多得10个州,横扫南方州。全国广播公司(NBC)的票站出口民调显示,受访选民中属18至29岁的只占13%,是4个年龄段中最少,即使30至44岁也只占23%,但仍不及较年长的45至65岁(35%)和65岁或以上(29%)。这对依赖年轻票源的桑德斯极为不利。如果桑德斯在接下来的初选中不能将年轻选民的热情转为选票的话,那么他可能会与民主党提名再度失之交臂。
三、旗帜鲜明的和平主义者
在桑德斯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始终是一位旗帜鲜明地和平主义者。他是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反对者,不仅在国会表决中两次投票反对伊拉克战争的议案,还公开地发起反战运动。在2008年的总统选举中,正是如火如荼的反战运动(及非裔族群和青年选民)成为奥巴马问鼎总统宝座的关键因素。在竞选演说中,桑德斯严辞抨击亨利·基辛格的冷血现实主义;在美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主流的候选人公开抨击基辛格的外交政策,指责他应对上个世界发生于柬埔寨的种族屠杀和反人类罪行承担责任。
桑德斯还公开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认为会给欧洲的中产阶级带来灾难。作为美国的左翼代表性人物,他公开支持并声援西班牙、希腊和意大利等国出现的左翼运动。在涉及中国问题上,桑德斯虽然也有不少批评,但主要针对的是抨击美国大资本家阶级的贪婪。他批评美国的资本主义把污染和工作机会转移到中国,批评中国忽视劳工权利,忽视改善劳工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他甚至提出如果他当选为美国总统,他要重新考虑与中国的“正常贸易关系。但与美国的传统“大国权力逻辑”不同,他不认为中国的发展是对美国的威胁,反而会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四、“美国的转折点”
以著写《21世纪资本》而闻名于世的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卡蒂也是桑德斯的支持者之一。皮凯蒂在其个人专栏中称,全球化已经导致生产领域出现巨大的结构性变化,造成财富与收入的巨大不平等,而“像桑德斯这样的人,最终有一天会赢得美国大选的胜利,从而改变美国的面貌。”正因如此,他将桑德斯形容为“美国的转折点”,并认为他将带来“20世纪80年代前总统里根所开启的政治意识形态的终结”。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在美国当今的政治格局下,桑德斯代表了美国左翼发展的新方向,也是美国民主党改革的方向之一。无论他是否能够赢得竞选,他所提出的理念及所造成的影响都将会持续下去,直到美国社会亟待解决的不平等问题得到彻底完成,他开启的这场“政治革命”才会最终完成。
来源时间:2020/3/17 发布时间:2020/3/15
旧文章ID:20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