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实力碾压特朗普,不会辩论就别当总统了

作者:唐昊  来源:腾讯《大家》

  吃瓜群众失望了?
  美国总统大选的两党辩论拉开大幕,希拉里和特朗普终于有机会面对面地进行政治对决。这两位70岁左右的老人激辩的话题包括:美国的方向、实现繁荣和保障美国安全。辩论主持人、NBC主播莱斯特·霍尔特在每一小节都会用一道问题来开场,每位候选人轮流用两分钟回答。候选人还有机会彼此质疑。
  这场辩论创下了有史以来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的最高收视率(74%的被调查者说会收看),是因为人们认为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对决将影响到美国未来的命运?可能并非如此。就我所了解的范围,很多选民已经做出了决定。美国吃瓜群众,包括那些关心政治的专家学者们,看热闹的心理反而要更强一些。因为,从纯粹选举的角度看,与这场辩论所受到的全球性关注相比,其对大选投票的真实影响力并没有那么高。
  但让很多吃瓜群众失望的是,这场辩论并没有出现过于戏剧性的场面。特朗普没有坐在地上耍赖、没有怒斥主持人、没有中途离场;希拉里也没有因为压力而晕倒、也没有在丈夫和邮件门的问题上发飙。双方正正经经地进行了一场政策性辩论。
  不过,这才是美国总统大选辩论的常态。以往小布什和克里、奥巴马和麦凯恩、奥巴马和罗姆尼所进行的辩论,都是双方深思熟虑后的政略大对决。人们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攻击,更能看清双方政策的优势和缺陷。
  民主政治下的竞选,首先必须是政略与政略的对决,其次才是人与人的对决。而希拉里和特朗普两人的基本盘来说,无论是在政略层面还是在人的层面,都是相当稳固的,并不会受辩论结果的任何影响。当然,在两人基本盘势均力敌的情况下,那些还未做出决定的中间选民就非常重要。事实上,也正是那些犹疑不定的中间选民才最需要这场辩论,好让他们在最后关头凭借一些微小的细节来决定投票的方向——这些犹疑的选民最终还是会投票,因为他们认为“投票”本身比“想清楚了再投票”更为重要。
  这场辩论前,民调显示犹疑选民达到20%的比例,大大超过以往。既然辩论所争取的对象是尚未做出决定的犹疑选民,那么全世界的媒体在今天的报道中大谈谁的表现更好,实在是弄错了舆论应该关注的目标,就像是摄影师对错了焦点。实际上,在这样的政治辩论中最重要的不是谁表现好,而是谁出了错。所谓“犹疑选民”之所以“犹疑”,就是因为他们一向是善于挑剔而难于决定的。对付这样的选民,最重要的是要小心不要被挑出他们所关注的问题,然后才是找机会胜过对手。
  这也可以解释在以往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的历史上,候选人通过辩论而加分的情况很少见;相反,候选人在短兵相接中露怯的机会要多得多。许多一直表现不错的候选人,正是因为在紧张的辩论中出现失误,而失去了入主白宫的机会。尼克松是因为擦汗、老布什是因为看表、杜卡基斯是因为脑筋短路,而在辩论中落败,实在是有点冤枉。这些政治家之所以会因为细节出错而付出莫名其妙的政治代价,是因为“犹疑”的选民在政策等方面难于抉择,最终只能凭现场的细节来做出匆忙的判断。而在现场表现上,两位候选人各有得失。
  策内容和政策表达评点
  在这场政策主张的正面对撞中,明显是希拉里胜出。
  首先要说,政策性的辩论不是特朗普所擅长的。在以往特朗普所参加的党内辩论,基本上都是十多人同处一个舞台。不需要特朗普自己发言太多,他只需要在关键时刻冒出几句妙语,就可以撑足自己的场面了。但是要在一对一的辩论中集中地阐明政略和反击对手,他的经验是不足的。
  例如,在辩论开始阶段,特朗普提出要把美国失去的工作夺回来,让产业回流美国。而希拉里则站上更高一层,认为美国阻止产业外流是非常困难的,最可行的是开发新的产业,如新能源、机器人等,新产业自然会产生新工作,而这些方面她有非常好的计划,等等。
  特朗普没有办法质疑这个逻辑上自然成立的论证,也没有替代性方案,因而一直重复问,你们以前不就是这样做的吗?美国经济结果还是不行。为什么现在做就会产生效果?这在听众心目中的印象就非常不好。因为这种攻击是外在的质疑,没有从对方论证本身去打碎对方的逻辑。在辩论中,这样的攻击几乎总是无力的。
  而在主持人主动提到邮件门,而希拉里的回应稍显迟疑时,特朗普没有乘胜追击邮件门,而是在稍作攻击后,就转移到辩解自己的税务问题。希拉里想必松了一口气。这也表明特朗普的辩论并不专业。真正的专业辩手必须要把这个问题打到底,让对方达到一种“看得见的失败”。白白错过正面攻击的点,之后的话题转换,特朗普就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在种族问题方面,希拉里认为,黑人青年和白人青年同等犯罪后的待遇确实是差异极大的,因此必须用公平来解决不平等问题。这包括给犯罪青年“二次机会”计划。其他解决美国种族问题的要点还在于,改善社区和警察之间的关系。并特别提到了更严格的枪支管理,严格甄别和管控枪支持有人等。政策陈述相当完整。而特朗普除了渲染在奥巴马任内芝加哥等地枪击案频频、死亡人数过千等数字外,没有从逻辑上质疑希拉里的方案。只有重复问题:你以前没有解决好,现在怎么就能解决了?并试图引导话题到奥巴马和希拉里的矛盾方面,但没有成功。
  当话题转移到国家安全时,这是希拉里最为擅长的领域。但说实话,希拉里陈述的说服力并不大。她强调的是俄罗斯等国网络攻击对美国的威胁,这与美国人自己天天看恐怖袭击新闻时的感受是有差异的。特朗普则指ISIS是奥巴马和希拉里造就出来的,随即又解释,他的意思是本来没有ISIS,是在奥巴马当了总统、希拉里当了国务卿之后才有了ISIS。
  在这一轮,关于如何促进美国的安全,希拉里提的基本都是旧有的主张。如情报工作、北约盟友合作等,都是传统的国土安全防卫政策。而特朗普没有胜过她,只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提出什么主张,只是强调盟友们应该给美国付钱,世界警察太贵,等等。闻听此话,希拉里明显地站上了道德高地,强调美国作为世界领袖,其承诺是重要的,因为领导世界不但靠力量,还要靠价值。当希拉里说出“我们说话是算数的”时,场内观众爆发出了掌声。
  美国政治家参与政治辩论的强度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2008年总统竞选,希拉里为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前后历经了25场辩论,最终还是在党内初选中输给了奥巴马。而等待奥巴马的,则是和麦凯恩的另外3场辩论。在这次获得总统候选人党内提名之前,希拉里也历经了10场辩论。每一场都是对内容的锤炼,因而有着比较清晰的政策思路。而特朗普的政策性内容不足,只好不断地重复问题和质疑对手,而自己的政策主张却说不清楚。
  当然,在辩论内容上处于劣势,其最根本的原因还不是特朗普的经验缺乏,而是其政策主张的先天不足。特朗普的政策主张长于批评而短于建议,易于唤起群众却无法指明方向。这和支持特朗普的基本群体中的激情明显胜过理性,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辩论技术评点:个人形象,各有得失
  面对面的政治辩论这种形式,对不同的候选人具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有些候选人因为形象、口才或专业等原因,会在辩论中获得更多的欢迎;也有一些候选人会因不善言辞而丢分。不过总体说来, 美国总统大选辩论的质量是很高的。当然,这要除掉去年和今年的共和党的党内辩论,这些辩论基本上变成了候选人之间“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人身攻击,从而满足了人们看戏的心理,却对所有候选人人都大失所望。
  在今天的辩论中,特朗普的发挥明显强于其在党内辩论中的表现,在语言逻辑、辩论风度、议题回应方面比共和党初选时要好多了。但作为政坛老将,希拉里虽有细节上的不少纰漏,但整体来看仍在技术层面碾压特朗普。
  实际上,希拉里只要站上辩论台并且正常发挥,就已经是最大的胜利。她非常清楚地知道,人们这次不是来听她的政策解析的,而是来看她身体是否无恙的。她撑下了整场辩论,并且思路清晰、记忆良好、反应也不慢,表明身体足够胜任做4年总统,就够了。
  相比希拉里的正常即胜利,特朗普则相反——正常即失败。因为正儿八经的政策辩论,特朗普的功力和经验尚不足。而这种政治辩论技术的问题,在一上场就表现出来了。在看这场辩论的时候,有位辩手发信息给我说“特朗普语速过快”。这位辩手的意思是,辩论赛上,选手一紧张就容易加快语速。特朗普在现场不但语速过快,而且重叠说话。应该说,参加辩论紧张是正常的,他的问题是把这种紧张表现了出来,让所有人看到,这就是问题了。
  而在开始阶段,希拉里的表情语言就是:从容、自信,还有点小不屑。所以在前20分钟的时间里,希拉里一直保持微笑的表情,用自己的理性形象来反衬特朗普的沉不住气。特朗普当然知道这一点,但他没有别的办法,因为他不能跟希拉里比“理性”,于是不断地打断希拉里,让其政策陈诉无法完整。目的既是为了打断对手思路,也有机会激怒对手。但希拉里果然老练,在特朗普打断的时候并未停下来,而是继续陈述,直到讲完。对有辩论经验的人来说,在两人对辩时,如果对方插言,那么这时就不是比谁的声音大,而是比谁能说得长。持续地说下去,并力图保持同样的调门以吸引听众跟着你的调门走,是对插言最好的反击。
  不过,20多分钟后,希拉里有点绷不住了。原因很简单,长时间保持同一表情、同一身体态势是非常累的。而这时的特朗普开始降低语速,说明其已经克服了初期的紧张,开始认真地同希拉里辩论。但希拉里非常老练地开始主动打乱特朗普的节奏,即提出一些刺激性的问题,好让特朗普沉不住气,如特朗普公司的税收问题。特朗普果然又开始加快语速。而在辩论中,加快语速只能表明你的激动,并降低听众对你激动之下的话语的信任度。
  但是,当辩论进行到接近50分钟的时候,希拉里有些疲惫了,无法长时间保持笑容,而只是不时地笑一下。同时,也许现场观众不会意识到。但从电视画面上,可以注意到希拉里眨眼频率增加,且每次睁眼都很用力,这表明她正与试图闭眼的那些肌肉做斗争。特别是在特朗普发言的时候,眨眼的频率更多。这是因为一个正常人自己说话的时候不会犯困,但听别人长时间讲话就更容易犯困,大家想一想小时候上课的情景就好了。
  一些靠谱或不靠谱的细节观察
  而在辩论遇到困难时,最容易考验出一个辩手的能力。这时就必须提到一些电视辩论的细节,可以显示希拉里丰富的政治辩论经验和临机应变能力。当然,对这些细节的解读可能人言人殊,这里也只是陈述一种观察的视角而已。
  细节一:和以往曾宣称过“不喜欢化妆”、总是素颜出镜相反,今天的希拉里画了眼妆,特别是加粗的上眼线和重描的睫毛膏。效果则是让希拉里的眼睛在不自觉地眯起时,也能显得眼睛很大,并且有神。对塑造一个精力充沛的形象是有利的。今天当她眨眼频率增加时,正用上了。
  细节二:整场辩论希拉里保持自身的姿势体态几乎不动,显示出她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保持站立不动比持续走动要费更多的力)更强。而特朗普则在大多数时候身体乱动,特别是脖子快速地转来转去,让观众有不确定感,也无法定焦。
  细节三:电视直播的多数时间是两位辩论者的大头像占满了电视屏幕。这对希拉里有利,因为她身高1.63米,而特朗普身高1.88米,现场画面一定是特朗普更有威势。而在电视上,希拉里头部的位置比特朗普还高了几厘米。这让两人在身形语言上可以平分秋色。
  细节四:希拉里在最后的10分钟里应该是已经非常疲惫了,而特朗普还在喋喋不休。而希拉里应对的方法竟然是卖了一个萌:当特朗普发表完长篇不靠谱的国家安全政策讲话后,她长吸了一口气,大声地说道“OK!”全场观众都笑了,她自己也笑了。通过长吸气来提神,却要做得自然,这是随后那句“OK”的由来。但向观众传达的却是:特朗普讲的都是废话,我们终于听完了。而这时她已进入攻击状态。随后攻击了特朗普种族歧视和女性歧视等问题,让特朗普猝不及防。
  细节五:特朗普说完最后一句话完成辩论后,抬眼看了一眼希拉里,而希拉里没有看他,而是看向了观众。“讲完话后偷看对手”这个身体语言,带给观众的感受是自信的弱强。
  细节六:辩论结束之后特朗普直接走向团队和家人、支持者,迟了5秒钟才想起要和主持人握手,可能是他意识到自己的表现不如想象中好,要去寻求自己人的支持。而希拉里则在和特朗普握手、和主持人握手后直接到台下,和克林顿一起和其他人握手。显然她知道在辩论完该干什么。这显得特朗普团队站在台上无所事事。在电视画面上的印象显然有了区分。
  整场下来,如果民调立刻进行的话,应该是大多数人判断希拉里获胜,不但是因为她的政策陈述在争取犹疑选民认同方面效果更好,更是因为,通过这些内容、技术和细节的把控,在第一场辩论中,她实现了最重要的目标——完成了90分钟辩论且表现尚佳,让希望看到她身体问题的人失望了。
  当然,接下来还有第二场辩论,而在这场辩论中,她的目标就不是像第一场那么简单了。证明了身体无恙后,在这场真正关注内容的辩论中,她需要显示出她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政治家,而不是表演成为政治家。

来源时间:2016/9/27   发布时间:2016/9/27

旧文章ID:11368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