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约20%-25%的受访者提到感受到需要表达对华强硬立场的压力。这种压力体现为同事间批评、媒体对文章语言的修改、机构高层阻止温和文章发表等形式。尤其是年轻从业者、女性及少数族裔更易受到影响,例如部分华裔研究人员在高层会议中被质疑忠诚度或受到公众威胁。查看全文
Tags :美国中国通
除了校园求学之外,杜如松也曾在美国国防部、国务院、新泽西州议会、洛克·克里克全球咨询公司、长期战略集团、耶鲁大学、布鲁金斯学会和亚洲集团留下足迹,研究领域涉及中国法治建设、网络攻击、美国对华政策。 此前他出任美国顶尖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战略计划主任,并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担任希拉里·克林顿团队亚洲政策工作组成员。 在名校、智库、政府等不同机构的研究咨询经验,使得杜如松在美国新一代中国研究者中脱颖而出,进入白宫。查看全文
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都认为,加强美国的全球联盟是对抗中国的最佳途径之一。但特朗普已经表明,他仍然不重视美国的国际友谊。他再次威胁要提高对盟友的关税,让他们为集体防务支付更多费用,并违背美国的防务承诺。没有盟友,美国将独自对抗北京。查看全文
归根结底,亚洲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很高,但并非不可避免。而且,冲突演变成全球灾难的几率要小得多。不过,真正的危险在于政策上的失误或对军事解决方案的过度依赖,这可能导致小规模冲突升级为更大规模的冲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美国必须加强危机管理,开始在经济和外交上进行长远的投资和深入参与。因此,问题不是亚洲是否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是亚洲能否团结起来防止小规模冲突的爆发。查看全文
白洁曦反对美国的“中国共识”为:“在更广泛的美国公共政策对话中,阻止中国的冲动往往压倒了实现共同目标和推进美国利益的努力。有关赢得二十一世纪的言论强化了竞争是零和的观念,加速了太平洋两岸为冲突做准备的热潮,并使两国社会的批评者很容易把正常的外交、商业活动、科学互动说成是天真,甚至是绥靖政策。”查看全文
美国在应对中国的间谍活动、网络攻击及其他非法和非市场行为时确实面临着挑战。但应对这些威胁的政策不能削弱它们所旨在保护的优势。目前,许多美国公众和政策讨论集中在如何应对中国,如何保护美国工人、基础设施、技术和知识产权免受外部威胁。这样的关注忽视了那些旨在加强美国国家安全的措施可能对美国的民主、社会活力和创新生态系统造成的国内危害。正确应对中国问题,对于美国是否在下一任总统任内和未来取得成功都至关重要。查看全文
我们必须要有智慧。我们必须相互沟通。我们必须理解彼此以及彼此的动机和目标。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维持一种合理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总是舒适的,不总是能合作的,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应对世界问题,同时又在经济、军事、对全球南方的治理方法等各领域保持非常激烈的竞争。查看全文
今天的美中局势是否与二十世纪中叶的美苏竞争大致相似? 以下一些事实可以证明并非如此:当今两国的经济紧密相连;脱钩是一回事,但将两国完全分开又是另一回事;两国面临着共同的全球挑战,特别是气候变化,为了地球的未来,两国必须共同努力应对许多其他挑战。查看全文
近日,《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 杂志在今年五、六月刊发表的题为为《胜利无可代替:美国不应该管控与中国的竞争,而是赢得它》(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 America’s Competition With China Must Be Won, Not Managed) 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编译译这篇具有争议性的文章的主要论点,并综述了坎贝尔的回应以及《南华早报》一篇时评的批评观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当前美国社会中关于中美关系的不同观点。查看全文
大学需要组织学生团体与老师一起旅行,打破僵局并表明中国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令人生畏。在犯罪方面,中国其实比美国更安全,中国人民也很好客。批评者可能会提出像两个迈克尔案件(两名被中国政府指控的间谍)这样的问题,但这是不同的。我们谈论的是正在学习语言的本科生,他们没有被捕的风险。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