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总统是一个骄傲和倔强的老人.他1972年当选国会参议员,2009到2017年是副总统,2020年他克服早些时候的失利最终赢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并在大选中击败特朗普。他坚信自己是唯一可以让特朗普再度“打道回府”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但拜登并不利令智昏,他终于倾听了民主党领导人的呼唤,做出了急流勇退的决定。查看全文
Tags :2024美国大选
7月13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当天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市举行的竞选集会现场发生暗杀未遂事件。对于这起震惊世界的政治地震,中国媒体是如何报道的呢?美国媒体又是如何看待中国对该事件的报道的呢?查看全文
“慰问”,意味深长地传递信息和情感给美国前总统,你遇刺脱险,我们真诚慰问,我们有良知,我们以善待人,中华民族真心和睦交友,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中美两国和全人类共同努力。前总统特朗普再度当选后,我们要齐心协力为中美两国人民共同竭诚尽智地奋斗啊!查看全文
万斯能为竞选带来什么优势?俄亥俄州的重要性: 俄亥俄州在总统选举中是关键的摇摆州。万斯作为特朗普的竞选搭档可能有助于确保俄亥俄州的选举人票,这是共和党胜利的重要因素。世代吸引力: 在大部分选民抱怨今年的两名候选人都年龄太大之际,年仅39岁的万斯为共和党的这场竞选注入年轻的血液。他的年轻或许能平衡特朗普的高龄,吸引一些对两党都感到失望的摇摆年轻选民。查看全文
拜登总统在讲话中提到美国的与众不同--美国毫无异议是历史最悠久的民主国家,但在民主国家里,美国的政治也许是最为血腥和残酷的。本文介绍美国历史上遇刺的总统和总统候选人的11个案例。查看全文
在考虑“冷内战”可能继续撕裂美国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冷内战”可能带来的隐性影响。一些历史事件表明,长久持续的“冷内战”或已成为美国建立于公民社会传统之上的内部纠错机制中重要一环。一方面讲,在更优治理制度缺失的背景下,种族隔离、越南战争等不正义的历史选择正是在“冷内战”的舆论震荡出清,得以自我修正。另一方面看,在可预见未来都将持续的“冷内战”可能将美国引入软实力持续衰落的漩涡中无力自拔。对于中国研究界而言,美国最新舆情变化是非常值得长期追踪的重要话题,对中美战略博弈也至关重要。查看全文
华尔街日报指出,目前最大的危险是右派寻求报复。但对特朗普和共和党人来说,这是“天赐良机”--特朗普必须用自己大难不死的经历呼吁国家团结,而不是指责民主党人是谋杀的黑手。他如果告诉自己的支持者,他们需要以和为贵,在体制内做出选择,这样他会赢得更多的美国人的支持。查看全文
美东时间周六下午,前总统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举行的集会刚刚开始几分钟,发生了枪击事件。从画面上看,特朗普的脸上有血,但是仍旧可以走路,他在特勤局特工护送他走下讲台,离开现场。截至美东时间下午4:45,美联社报道有两人死亡,包括枪手和一名旁观者。查看全文
相比而言,《纽时》在迫使拜登总统退选方面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和笔墨,也许《纽时》领导人认为,特朗普的支持者已经无可救药,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理智和正派。唯一能拯救美国民主和国家的路径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换将,新的候选人不仅可以动员那些对拜登心灰意冷的民主党人出来投票,还能说服更多的无党派选民投票支持民主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