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六周的夏季休会,回到国会山工作的国会议员们,将在9月9日这周快速批准一系列与中国相关的法案,“旨在应对中国这一日益强大的对手。”有议员甚至把本周称为“中国周”(China Week)。 9月9日,在“对华周”的第一天,众议院投票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中国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DJI)的新无人机在美国运营。法案将禁止大疆的产品在美国通信基础设施上运行,该法案不会阻止现有的大疆无人机在美国继续运营。查看全文
历史上,蒋介石在处理对美关系时,正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在面子问题上与美国人沟通,导致了许多矛盾和误解。而今天,我们看到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关系紧张,这种情况让我们感到担忧。中美关系不应该走到如此僵硬的地步,双方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沟通。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文化差异,并努力在交流中找到共同的语言和理解。只有通过相互尊重和理解,才能真正化解这些误解,建立更加稳定和互信的双边关系。查看全文
日本新日铁公司收购宾州匹兹堡的美国钢铁公司,这本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它符合美国对外资开放的政策,也为落实“友岸外包”政策增砖添瓦。然而,因为选情,拜登总统有可能下令禁止日本企业的收购计划。“选举第一,国家利益第二”其实是美国政府司空见惯的实践。 查看全文
从沙利文访华最后一天活动表明:中国的确是把中美关系看作是世界上最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政府愿意与美国政府一道负责任地管控双边关系,避免它滑向冲突;北京和华盛顿都目前可能都认为台海和南海的局势有可能因为误判引发两国不必要和灾难性的军事冲突;北京并没有因为拜登政府已经入跛脚鸭阶段对其有任何怠慢,相反,中国领导人非常愿意在拜登离任之前与他对话和见面。查看全文
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美在解决俄乌战争、朝鲜半岛危机、缅甸内乱和中东冲突问题上本可以大有作为,但是,双方对此却在纪要里一笔带过。更为有趣的是,美方纪要没提乌克兰,中方纪要没提缅甸。查看全文
小肯尼迪的“叛变”意义极其深远。我们可以用里根总统的话来表述小肯尼迪的心情:“我没有离开民主党,是民主党离开了我”。消息宣布在民主党大会刚刚结束的第一天,有助于扭转媒体关注点,重启共和党大选的节奏。查看全文
中国参与地区安全冲突调停,为中国自身积累了处理国际冲突的经验。中国通过参与地区安全冲突的调停,深入掌握和了解俄乌和中东地区现状,了解当事方利益诉求,学习处理调停过程中的障碍,积累运用国际调停机制的经验,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拓宽视野,提升中国整体外交能力。 同时,中国的调停在未来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中国的调停建议将遭遇更加强烈的现实阻碍。当事方基于自身利益的排斥和主要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阻挠将继续妨碍中国发挥调停实际作用。中国参与调停的实际效益还需要经受长期的观察审视。查看全文
中国在巴以地区的现实利益较为有限,更多是出于确保中东地区保持力量平衡,争取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利益考量而开展斡旋外交,是对国际责任的一种回应。在新时期,随着中国国力上升和国际责任感的增强,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的利益相关度不断增强,影响力有一定提升但仍不能同美国相抗衡,且受到巴以冲突解决难度不断提升的制约,中国主动参与斡旋但不提供议程设置、不向双方施压、不提出解决方案的干预模式不会发生改变。尽管奉行有限度的国际调停和外交斡旋可能会使中国遭受一些外部舆论压力,但是,比起违背和平公正的大国形象和“不干涉”原则,这仍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最优选择。查看全文
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既是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的基础,也是管控化解两国矛盾分歧的重要途径。当前,中美关系处于历史低位,两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摩擦以及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态度依然是双方重回正轨的一大阻碍,民间交往也面临增速放缓的困境。随着美国大选临近,美国两党政客将更激进地炒作中美关系议题,国内政治斗争可能引发的混乱局面将为中美关系带来更多不确定性。面对上述种种挑战,中美更应继续推动人文交流,重建增进理解互信的新“乒乓球桌”,这不仅需要两国高层通过对话磋商,为民间交往清除不必要的政治障碍,更应该拓宽青年沟通渠道,构建中美相知相亲的基石;创新地方合作机制,厚植中美互利共赢的民意基础。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纽带,而重建中美人文交流任重而道远。查看全文
2024年4月,美国政府宣布台积电将获得66亿美元拨款。但台积电早在2020年5月就宣布在凤凰城建设一家工厂,并承诺为该项目投入650亿美元资金。对于台积电凤凰城工厂目前遇到的问题,是属于“万事开头难”还是水土不服难以成功,也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