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太沉溺在自己的历史情绪当中,以致于忽略了对方也有苦难历程。跨越不同历史记忆的「大倾听」时代,「一个人的记忆就是他的尊严」。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受苦故事,不同族群有不同的战争经验,两岸有不同的历史记忆,这些都值得尊重,需要放下成见来倾听彼此,只有倾听,我们开始学着宽容,并且走向和解;过去我们都太习惯于宏大的叙事,有时反而成为互不兼容的情感框架,而只有我们承认“生活”,真正懂得尊重柴米油盐,从这出发,才会慢慢开始有共同的新故事。查看全文
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继1990年作出开发浦东的战略决策后,邓小平又于1992年发表了南方谈话,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要害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振聋发聩的论断,为中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查看全文
经过近3年旷日持久的博弈,虽然过程曲折、跌宕起伏,“历经劫难”,卡特总统总算实现了设立单独的联邦教育部的目的。这一胜利不但被视为他政治生涯中的重要一步,也是全国教育协会和为建立教育部奋战的其他教育利益团体的胜利。查看全文
该说的都说了,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中国能否把改革开放真正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如果说中国共产党需要自我革命的话,这确是大可有用武之地的。 查看全文
中美关系很重要,两国在经贸、科技、人文方面也有广泛的交流,可以说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不仅关系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关系到世界,所以一些问题发生后引起世界的担忧。至于你说到“新冷战”,我们从来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关于所谓脱钩,可以说两个主要经济体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会伤害世界。我们应该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建立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美两国经济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但双方都从中获益。查看全文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悼念桑德拉·戴·奥康纳 (Sandra Day O'Connor) 大法官的逝世,她是一位保守而务实的大法官......然而,她对中国法律改革的参与和重要影响却鲜为人知。查看全文
由于基辛格博士在动荡、残酷的欧洲的成长经历,他对稳定有一种观念上和发自内心的执着,这种执着与大多数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的看法一样。中国和基辛格都经历过难以想象的社会崩溃,并认识到过度动乱并不是人权、民主和物质进步的土壤。 查看全文
怎么才能重新回到一个基本点呢?必须到目前这个方向到了无法持续的时候。也就是经济持续下行到影响党的领导的时候。这个过程看起来还非常漫长。查看全文
王飞凌教授谈基辛格。使基辛格得名与获利最丰的,可能是他的中国关系和知识。不过,他2011年出版的600多页专著《论中国》,虽然流传广泛、颇为可读,却被许多论者视为狭隘、肤浅;书中对中国的认知颇为欠缺、过时,观察立论与分析结论也相当偏颇、失真。查看全文
在今天这个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中国和世界都处在道路选择的十字路口,在悼念基辛格时,这也许是人们最应当记取的他的历史遗产之一——并以此为出发点,在真正意义上推动并深化以市场化为核心和底蕴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并继续促进服务于全人类福祉的全球化进程。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