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而言,以重塑世界秩序为目标建立协调机制并非不可为,中国的国力在欧亚大陆上至少前三,若能将给予俄国的资源部份转向重塑秩序所需,最终的利益和格局也比现况更为宏大。中国有着「一带一路」的物质基础,可作为「把饼做大」的共同地缘利益,需要的是展现格局与西方沟通和建构相近的价值,「义利合一」,才能从「王霸之辩」解构当代的西方大同盟。查看全文
北约的势力发展呈现合围欧亚大陆两侧的态势,中俄两国看似成为地缘政治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全球发达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合纵,难道中国最终只能选择“无上限”地支持俄国吗?查看全文
对中国而言,上策是协调俄国签署停火协议,内部避免政治变天,中策是寻求另一位可被西方接受的亲中继任者。至于持续「无上限」的支持普京,恐将不利于中国整体欧亚大战略的结构,若能以俄国为议题消解欧洲的去「风险化」立场,更符合中国长远的经济利益。查看全文
作者:汤名晖, 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生 台湾丝路文化协会副书长。查看全文
当前虽然似乎弥漫着大国竞逐的烟硝,且已在其他非军事场域上逐次发生,但是中国未必要循着西方霸权崛起的经验,在自身文化与文明的独特性上铨释更高层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有利于中国的场域中取得非军事或超军事的成就,方能在西方霸权崛起的经验和代价上归结出更有利于全人类的的发展轨迹。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