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印象简报:2025年中国是否会武统台湾?
2025年第18期
本期中美印象简报是第18期,也是2025年的第一期。本期的内容有两点:有关中国武统台湾的讨论,以及继续推送各界对卡特总统的纪念。
本期关注焦点:是否武统台湾?
2025年对于台湾问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多位美国军方人士在多个场合都表示,中国政府会使用武力收复台湾,最早在2025年,最迟在2027年。
在2025年开始之际,大陆是否会武统台湾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白宫没有专门就这个问题发表看法,但在2025年1月10日其发表的《美国对印太地区持久承诺》报告中重申了对台湾的支持。报告中写道:“我们已经运用各种安全援助权力和资源,为台湾提供必要的防御性武器和服务,以使其具备足够的自卫能力,应对其所面临的威胁。”
《台北时报》以《美国重申对台湾的防务支持》为题,对这份报告涉及台湾的部分进行了报道。在台湾海峡的对面,大陆网民这几天也在热炒是否武统台湾这个问题。
搜狐网12月31日的文章《我国为何迟迟不武统台湾?最大障碍并非老美,其中三大要素最关键 》写道,“硬实力、软实力,台湾都不是大陆的对手,以当前中国解放军的实力,早已具备了解放台湾的实力,”但“中国军队想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将面临三大难题无法解决”。它们分别是:第一,中国“始至终的态度是更倾向于和平统一”;为此,中国制定了法律,规定“只有在三种情况下才能统一武力。一是台湾省被强行分裂。二是台湾省因重大事件被迫分裂。三是完全失去了和平统一的可能性。”第二,国际舆论可能对中国不利;第三,动武后关于如何治理台湾的问题。文章最后的结论是,“大陆有能力完成统一”。“台湾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放不下的牵挂,不管过去多少年,经历多少代人,我们都不会放弃接他回家,也不会放弃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
在腾讯网1月8日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台媒:“武统”关键是大陆海警部队,将执行三大任务 》中,驳斥了台媒的报道,即“大陆武警部队正接受水上作战和城镇作战等特种训练,或将在未来的“武统台湾”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这篇文章写道,“动用武警解决台湾问题不是不行,只是没有必要。解放军,顾名思义,其核心任务就是在必要时刻解放和收复失地。即便武警拥有强大的技能与装备,他们的历史使命和功能定位与解放军仍然大不相同。”文章最后写道,“从长期战略角度出发,通过和平谈判,展示善意和智慧,是解决这一复杂问题的最佳途径。对于台当局而言,无论是从美国采购武器装备,还是炒作大陆收台在岛内营造紧张氛围,都改变不了两岸统一的大势,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
其实,是否使用武力统一台湾,在中国一直是一个唾手可热的话题。对该问题的讨论重来没有真正停止过。
2024年12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阎学通教授在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期刊发表了题为“为何中国不怕特朗普” (Why China Isn’t Scared of Trump)的文章。在涉及台湾问题上,他写道,“台湾独立的议题一直都是,也将继续是北京与华盛顿摩擦的来源,但中国和美国不太可能为此发生战争。未来四年,北京的注意力主要将集中于重振中国放缓的经济。中国并不打算为与台湾的统一制定一个时间表,因为它最关注的是自己的经济增长。”
阎学通的这个观点很快引起了关注。去年在12月2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在记者会上,问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大陆某学者在《外交事务》期刊刊文表示,大陆未来4年的注意力集中在重振经济上,不会制定统一台湾的时间表。请问对此有何评论?” 陈斌华回答:“这是学者的个人言论。我要强调的是,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在陈斌华的回答中,他没有否认阎学通的观点,但也没有表示赞同。他强调的一点是中国必定要和台湾统一。至于统一的方式,他没有提及。
在习近平发表的2025年新年祝词中,他说,“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无法割断我们的血脉亲情,谁也不能阻挡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这番对台湾的表述沿袭了中国过去历届新年祝词中传统的表态,并没有特别的新颖之处。但是,习近平在2023年4月的一番谈话却令人回味。
在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会晤时,习近平说,“美国企图刺激我们收复台湾,但我们不会上当。”从习近平的表态中,他似乎并没有急于“收复”台湾,更多的是对处理台湾问题的谨慎。
那么,大陆的学者是如何看到武统台湾这个问题的呢?
早在2020年,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乔良就在香港《紫荆》杂志2020年5月号上发表题为“我们不应该跟着美国的节奏跳舞”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乔良说,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不能跟着美国的节奏跳舞。他写道,“当今世界,经济主权、金融主权、网络主权、防卫主权、资源主权、粮食主权、投资主权、生物主权、文化主权、话语主权等关乎国家利益和生存的方方面面,无不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千万不要以为只有领土主权关系到国家的核心利益,其他主权同样是重大的核心利益,甚至有时比领土主权更紧迫,更决定生死存亡。”
《中美印象》转发此文后,一读者来稿说,“乔将军说现在武统会影响中国复兴大业,导致各国制裁,这个是有道理的,不少人都这么说,那什么时候武统不导致各国制裁呢?其实,乔将军不如像有的专家那样诚实地说,放弃武统或放弃统一算了。”
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肖志夫在去年2月发文,写道,要解放台湾,1)必须真打;2)准备大打;3)打到投降。作者最后说,“解放台湾万事俱备,只欠决心!事实上,我们已经错过了很多大好机会。当前我们又面临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美国现在很有些内外交困,焦头烂额:又逢美国大选年,德州边境移民问题告急,俄乌战争和巴以战争正在进行中,红海危机,美国士兵在约旦遭无人机袭击……” 。
读到肖志夫的文章后,旅美著名时事评论人KS Liu写了一个回应,发表在中美印象上。
在这篇文章中,他分析了大陆面临的武统台湾的八个大挑战,包括武统台湾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他认为是2009年前后),过去10 年来,美国已经在国际上组成了一个“反华统一战线”,现代化的侦察手段使得战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很困难等。
最后,KS Liu写道,“以上种种,并不是说武统台湾没有成功的可能,不是说困难不能克服,不是说时不再来,而是说宁可把困难估计大一些,绝对不能轻敌,一旦动手只能赢不能输,因此不要简单以为条件已经很成熟,以为只要敢于真打、大打,胜利就可以像菜单上的美食那样,被放在盘子中端上餐桌。”
《中美印象》简报本期推送文章
刘亚伟:吉米·卡特对中国的意义
中国的邓小平和美国的吉米·卡特一起把横亘于中美之间的高墙搬到,把浩瀚的太平洋变成连结两国的湖泊,在这一史诗般的互动中,他们一起改变了中国和美国,也改变了世界。无论今天G2是不是成立,中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和左右的命运,在1978年12月15/16日,在两位政治巨人的爱国和仁爱的情怀中诞生。
对所有关心中美关系的人,大家应该知道尼克松在52年前去了中国,别人说是破冰之旅,但是我觉得那次去中国的结果是打开了一扇窗,中美两国领导人和两国人民可以通过这扇打开的窗互相了解对方的情况。
那之后近7年的时间,尼克松和他的继任者都没有能够让中美实现外交关系的正常化。最后还是卡特总统在他的任内,1978年12月15号美国时间、12月16号中国时间,双方共同发表了建交公报。
所以我觉得所有从中美建交后获得红利的人,都应该牢牢地记住卡特总统和邓小平的勇气和远见 ,他们能够搁置当时的巨大争议,然后从大的方向着手,把建交作为当务之急,做出了历史性的决定。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卡特在中美关系上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尼克松和基辛格。
刘亚伟:跟卡特总统在一起的日子里
1978年的12月,我正在读大一,我们从学校的高音喇叭听到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的消息,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感觉不可思议。1979年春节期间,邓小平应卡特总统邀请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笑容可掬的卡特,看到当时欣欣向荣的美国,看到美国人民对中国代表团的友好。那时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近20年后,我会给那个在白宫迎接邓小平并启动美国与中国全方位合作的卡特总统“打工”。
徐剑梅:卡特总统其人其事
卡特是民主党人,仅执掌白宫4年,前任与继任都是共和党总统。通常,单任总统很容易被视为过渡人物,但卡特却不是这样。于今回望,人们发现,卡特在白宫的4年,“是民主党和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也是“理解当今美国经济和政治轨迹的关键时刻”。美国国家档案馆发表讣告说:“无论人们对他的政策或选择有何看法,毫无疑问,他的总统任期及其后果,远比人们曾经认为的更为深远和重大。”
作者
-
张涓是卡特中心《中美印象》(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中文网站的执行主编和英文网站的Senior Wri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