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普顿:什么是基辛格外交的动力?
编者按:2023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去世,享年100岁。从肯尼迪总统到拜登总统,基辛格博士先后为12位美国总统建言献策。他参与制定的外交政策影响了全世界数十亿人的生活。
对于中国来说尤其如此。 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博士以务实和熟练的外交技巧,协助具有战略性的眼光的尼克松总统,为美国与中国的接触打开了大门。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外,他协助尼克松制定的美国对台模糊战略政策,维护了东亚地区数十年的和平,为该地区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为了协助读者对基辛格博士的历史作用有更好的了解,中美印象(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邀请了中美两国学者和前外交官分享他们对基辛格博士对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的贡献。他们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刁大明教授、复旦大学的吴心伯教授、纽约大学上海分校的陈兼教授、美国前驻华大使洛德(Winston Lord)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蓝普顿(David Lampton)教授。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王飞凌教授也授权本站转发他为新加坡《联合早报》所写的对基辛格的评论。
蓝普顿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荣休教授,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在基辛格今年7月访华之前曾与他在线上讨论他去中国应该传达什么信息。蓝普顿教授的新书《我与美中关系:从冷战到冷战》(LIVING U.S.-CHINA RELATIONS: FROM COLD WAR TO COLD WAR)将于2024年1月出版。
延伸阅读:
我与亨利·基辛格的最后一次谈话是在 2023 年 5 月,也就是他一百岁生日的前几天。他付出了巨大的体力与我们几个人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交谈,两个月后,他硬挺着进行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艰难的中国之旅。他的头脑很敏锐,但身体很脆弱。
我们谈话的主题是为了推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对话向前发展,他是不是需要亲自飞一次北京。 2023年1月至2月,中国“侦察”气球飞越美国领空,导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取消原定的访华计划,也阻碍了双边关系按去年11月习近平和拜登在巴厘岛会面时制定的逐步稳定两国关系的路线图向前发展。
基辛格博士想与我们讨论中国和双边关系的主要趋势。在权衡是否去中国时,他担心自己这样做是否会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他也担心,他这样做需要他人和自己做出何种努力。北京和华盛顿推行彼此不可接受的战略实在是太危险了。我们绝不能坐视不顾。
亨利完成了那次长途旅行。访问也(对双边关系)造成了的影响。他教给我们所有人的最后一课是坚持、意志和远见的力量。
基辛格博士喜欢讲一个(虽然可能是虚构的)故事:周恩来总理在被问及如何评价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时回答说:“现在评论还为时过早。”不管故事的准确性如何,这种时间范围不仅是对历史时代做出全面评估所需要的,也是评估基辛格本人所需要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经历让我深处争论的两端——对基辛格博士的各种政策有支持也有反对。 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的东南亚战争,其中所涉及的错误的假设和战争带来的屠杀,不仅启动了的中国研究的事业,也让我同时投身到反越战运动之中。另一方面,随着尼克松-基辛格对中国态度的转变以及越南战争的结束,尼克松政府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年的与中国的接触。 20世纪70年代初白宫的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和中国人民物质进步的开始。最后——但并非不重要,尼克松-基辛格与莫斯科之间进行的的限制战略性武器的谈判、对苏联的威慑以及莫斯科与美国的缓和,都促成了北京长期以来坚持的政策,即该国不需要庞大的核武库。当然,北京的这种评估在当下已经发生改变,现在两个国家的一小部分人手中掌握着越来越多的可以毁灭全球的武器。
尽管如此,鉴于美国目前面临的中国的挑战,一些观察家和政治力量现在质疑支持中国现代化及其全球一体化的政策是否明智。我不赞同这种观点,亨利·基辛格也不赞同。
我一直觉得,由于基辛格博士在动荡、残酷的欧洲的成长经历,他对稳定有一种观念上和发自内心的执着,这种执着与大多数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的看法一样。中国和基辛格都经历过难以想象的社会崩溃,并认识到过度动乱并不是人权、民主和物质进步的土壤。物质条件、强有力的领导者和实力平衡是国内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工具。对于基辛格博士来说,稳定是进步的必要条件,但是,在我看来,他也不认为仅仅有稳定就万事俱备。如何实现稳定、福利和正义,是基辛格博士留给后人的任务。
作者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资深荣休教授,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