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一场中美战争:美国媒体笔下的中国(一)

作者:纪思道

2023-04-15

【编者按:美国的三家主要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在中国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记者,但它们对中国的报道可谓“连篇累牍”,这些报道和评论对美国政府的决策人影响极大。本站从即日起将不定期编辑发布这些报道和评论的摘要。本文为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纪思道(Nicholas Kristof)于2022年4月12日发表的题为“如何避免一场中美战争“(How to Avoid a War With China)的专栏。】

纪思道:如何避免一场中美战争
2023年4月13日

作者认为中美关系目前的状况类似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局势。他在文章中说,“在1914年夏天,几乎没有人想要战争,也没有人认为会发生一场大战。那年春天,我的祖父母在奥匈帝国的利沃夫举行了婚礼,我看着结婚照上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意识到他们并不知道,一场灾难很快就会抹去他们的国家,粉碎他们的生活,并最终让家族的一支逃往新世界。”

他接着写道,“今年,我有时会担心我们再次过于轻视未来冲突的风险。而未来10年或20年中,或许最严重的地缘政治风险就是与中国的战争。虽然双方都不想开战,但双方现在都承认,冲突可能正在逼近,并且正在做出相应准备——这一切都在引发对方的猜疑并助长军备竞赛。”

作者提出,“是时候让双方都深吸一口气,从口号和象征性的攻击中各退一步了。这些口号和攻击团结了国内的民族主义者,但也增加了全球性灾难的风险。”

作者随后引用康奈尔大学白洁曦(Jessica Chen Weiss)的话:“公开地、象征性地做一些事情来对抗北京,并不一定会让台湾变得更加安全。”在白洁曦看来,前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去年访问台湾,意在象征性地表示支持。而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发现,认为佩洛西访台让台湾变得更不安全的人是持相反意见的两倍。“如果我们想帮助台湾,我们需要更多的威慑和更少的挑衅。”

在作者看来,冲突的风险主要来自中国国内政治的发展和目前正在进行的核武库大规模扩张。如果北京向俄罗斯提供炮弹,紧张局势将变得更加严重。但作者并不认为目前局势紧张的原因全在中国。他指出,美国国内政治也在走向冲突,随着民主党和共和党竞相谴责中国,这种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再来一场冷战似乎并不那么可怕,因为在上一场冷战中,我们和俄罗斯人成功避免了同归于尽。但在从越南到安哥拉的代理战区,数百万人在上次冷战中丧生。俄罗斯和美国之所以避免了核战争,部分原因是双方领导人都有“二战”的记忆,这让他们保持谨慎。我担心,今天,就像1914年一样,双方的过度自信和短视的政治压力,可能会导致局势持续升级。”

作者指出他上世纪80年带末就在中国,知道中国政府的无情,但我提醒读者,“但我也看到,相比有史以来的任何国家,中国让更多的人摆脱了贫困,并且极大地改善了教育和健康。我们美国人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在北京出生的婴儿也许无法期待参与有意义的投票或言论自由,但是他们的预期寿命华盛顿特区的新生儿多出七年。”

作者说,当他说中美必须彼此对话时,他并不是轻描淡写美国的担忧。他说自己对TikTok就持谨慎态度,“因为它有被用于间谍活动的风险”。但他笔锋随即一转写道,“美国同样利用私营企业对中国进行间谍活动。当中国在2000年购买一架新的波音767作为等同于“空军一号”的飞机时,美国官员在机上植入了至少27个窃听器。”

作者指出,美国政府应该在一些问题上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比如要求中国政府制止中国境内的公司肆无忌惮地向墨西哥出口被用来制作芬太尼的化学品。但作者也提出类似来自中国的质问:在阿片类药物危机中,美国的政界人士、制药公司和监管机构本身就制造了灾难性的失败。为什么我们应该期望中国领导人比我们自己的领导人更关心美国年轻人的生命?“

作者最大的担心是华盛顿的对华政策仅仅局限于激烈的谴责,这样的政策疏远了普通中国公民,“他们才是那个国家最大的希望。这是一场持久战。“

作者还说,美国的“反华言论和过分的安全担忧加剧了对亚裔美国人的种族歧视,让华人感到自己在美国不受欢迎——这伤害到了我们所有人。2020年,美国科学与工程的博士学位中有17%授予给中国学生,这表明美国一直是中国人才外流的巨大受益者。但现在情况可能会发生逆转: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美国的中国学者深感不安,61%的人表示他们考虑过离开。“

作者最后说,他支持拜登总统为支持美国工业而采取的措施,以及他为加强西太平洋军事准备所做的非凡努力。“但我们要认识到,在加强美国对抗中国的实力上,我们可以采取的最重要步骤与军事无关。最重要的可能只是解决美国的功能失调——从成瘾到儿童贫困以及我们失败的寄养制度——并投资我们的教育系统,从而培养更强大的公民和更强大的国家。这才是我们应该向中国学习的,而不是暴躁的民族主义——而这也是我们应对中国挑战的最佳方式。”

作者

相关内容

1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