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伟:中国与美国竞争的“杀手锏”

作者:刘亚伟  来源:海外看世界

编者按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说是“不读”,但还是开卷有益。三国演义魏蜀吴争霸,相对弱小的吴国因其第三方的地位,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成为两强争夺的对象。面对中美之间跌宕起伏的剧烈争斗(例如科技战和台海),有关 “第三方” 的议论不绝于耳,诸如 “得欧洲者得天下”,“得日本者得天下”,或者“得发展中国家(亚非拉)者得天下”,不一而足。为此我们邀请了在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和港澳地区的28位学者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和地区进行分析。

参与本次快评的学者及所在单位:

吴白乙 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谭青山 美国俄亥俄克利夫兰州立大学

刘亚伟 美国卡特中心

陈志瑞 外交学院

朱志群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

王在邦 太和智库

杨光斌 人民大学

陈淑英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王建伟 澳门大学

尹继武 人民大学

庚欣 凤凰卫视

沈丁立 复旦大学

黄靖 上海外国语大学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李相万 韩国庆南大学

伍国 美国阿勒格尼学院

熊达云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殷燕军 日本关东学院大学

刘星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武心波 上海外国语大学

林晓光 北京世界政治研究中心

王星星 上海外国语大学

刘卫东 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金应忠 上海国际关系学会

李海默 复旦大学

王梓元 外交学院

张望 日本早稻田大学

28位学者评“中美竞争中的第三方”系列第3篇:

中国与美国竞争的“杀手锏”

刘亚伟丨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

中美已经进入全面竞争的“持久战”,这一竞争最早由奥巴马总统的团队启动(亚洲再平衡);特朗普总统入主白宫后单方面加剧了竞争的烈度,但未能让其盟国和友邦加入对中国施压的攻势,北京仍有回旋余地;拜登总统执政后提出了在激烈竞争中完胜中国的“处方”,即投资、结盟和竞争(invest, align & compete),手中明显比特朗普政府多了两张“王牌”。对北京来讲,华盛顿的第三张牌早就打出了,自己一直在应对和应付;对第一张牌可以说无能为力,只能隔岸观火;而对拜登的第三张牌应该说反制的措施很多,但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错失良机。

首先,在特朗普大大得罪堪培拉的时候,北京应该全心全意维护中澳关系,然而,澳洲的一点点“小不敬”(病毒溯源)造成中国对澳洲大打出手,把对方一股脑推向了与北京“不共戴天”的境地,最后导致了澳英美联盟的形成。拜登入主白宫之前,欧盟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督促下终于与中国签署了中欧全面投资协议,如果获得欧洲议会批准,中国在与美国史诗般的竞争中不仅不会“孤家寡人”,还可以游刃有余地“挑拨”美欧矛盾并从中获益。

之后北京对立陶宛”犯上作乱”的极限施压更让欧洲国家与中国离心离德,在拜登主导的“孤立”中国的路上越走越远。令人遗憾的是,在华盛顿加剧对中国的遏制攻势之时,北京未能及时修复与新德里、东京与首尔的关系,让自己的近邻也更为渐行渐远。最后,2022年2月,俄罗斯把战火烧到了乌克兰,虽然中国此行径的“对冲”做法可以理解,但它为拜登纠合和巩固“反华”联盟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中美关系的持续恶化、俄乌战争的僵持、全球经济的疲软、中国抗疫措施的缺失、美国外交的自以为是和中国在20大前后对国际局势和自身处境的客观评估为北京修正自己的外交政策创造了新的机会。

首先,北京再度向华盛顿表明,中国认为中美双边关系有三个确定性,即谁也灭不了谁、必须共同赚钱和各种全球威胁离不开两国的合作。其次,在上合组织峰会和之后的一些重大国际场合表明北京与与莫斯科并不是一股道跑的车。三,利用欧洲国家对美国一些极端遏制中国措施的不满和俄乌战争给欧洲带来的各种困难,北京及时发起新的外交共识并促成了德国总理在20大之后对中国的访问。四,打破疫情期间首脑不出国的惯例,最高领导人先后参加了G20和APEC峰会,增加了与他国首脑切磋与交流的机会。五,放下身段,努力改善与近邻的关系。最后,在海湾国家与华盛顿的关系裂痕越来越大的关头,果断“出击”,即有地缘收获,更有贸易丰收,还为人民币国际化找到了新的出口。

中国要在与美国的战略、科技、贸易和政治制度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手头必须有自己的“杀手锏”,而这个“杀手锏”就是中国与第三方生机勃勃的关系,特别是搞好与美国之外的发达国家和资源丰富国家的关系。否则,中国的内政和外交之路只会越走越窄。

来源时间:2022/12/14   发布时间:2022/12/13

旧文章ID:28927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