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视角下的“中国人口危机与台湾问题”

作者:j-zhou

2022-09-13

编者按2022年下半年对美、中、台三方来说,不可谓不是风起云涌的一段时间。无论是八月初佩洛西访台危机,还是本月14日将交由美国联邦参议院审议的《台湾政策法》,都使美中关系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虽然双方目前并未“擦枪走火”,但“中国威胁”和“美式双标”的激烈对抗已在网络信息战场上燃起无声硝烟。本期编译精选两篇美国主流媒体和期刊上的观点文章,为读者呈现美国学者视角下的“中国命运与台湾问题”。颇为有趣的是,对于中国未来命运走向和中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方式,两篇文章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

乔治‧威尔:中国人口危机或将掀起台海风暴

     八月中,美国政治评论家乔治·威尔(George F. Will)为《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撰文“婴儿潮退去,为何中国变得更加危险?”(“Why China will become ever more dangerous as its baby bust worsens”)(点击阅读全文),称中国人口危机正令其经济丧失活力,这意味着中国将步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大国倾颓”之后尘,而“强国梦”的破灭将使中国变得更加“咄咄逼人”(The Soviet Union in the 1980s became more truculent as it became more anxious about its waning vitality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West and the “Asian Tigers”… As China becomes increasingly fixated on its demographic destiny, it, too, might become more dangerous. If intractable population trends indicate that China is at its geopolitical apogee, it might attempt to leap at Taiwan through a closing window of opportunity)。在台湾问题上,审议中的《台湾政策法》或将掀起新的台海风暴。

     大部分美中关系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基于庞大的人口基础,这个基础能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和消费市场,但这个基础目前正面临挑战。据统计,中国2021年出生人口比2020年减少了140万。中国人口目前为14亿,将在2028年达到峰值,然后在2100年减少到7亿至9亿。出生人口的减少只是中国人口危机的一个缩影,老龄化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未来发展之路。欧亚集团 (Eurasia Group) 的总裁伊恩•布雷默 (Ian Bremmer) 表示,“世界并没有朝着中国的方向前进。” 在廉价劳动力使中国成为世界 “制造引擎 “的50年后,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英国历史和政治学家拉纳‧米特 (Rana Mitter) 指出,“每100名中国工人需要养活20名退休人员。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到下个世纪之交,每100名工人将需要养活120名退休人员。所有这一切可能意味着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雄心正变得遥不可及。” 米特认为,人口危机令中国政府陷入忧患意识,并很可能将其外化为地缘政治冲突。

     与中国相反,美国的自由和民主正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创业者和大量人才。前国防工业领袖、五角大楼官员诺曼·奥古斯丁 (Norman Augustine) 指出,美国在理工学科处于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是移民:28%美国大学的理工科教师出生于国外。自2000年以来,38%的美国诺贝尔化学、物理和医学奖得主也是如此。奥古斯丁写道,“在美国财富500强企业中,有近一半的创始人是移民人士或移民的子女。” 他指出,美国的移民政策和科研资源助其吸引来自全世界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则赋予美国强大的国家活力和竞争力。威尔指出,如果中国固守旧路,其未来将难以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抗衡,而在台海问题上的“咄咄逼人”将加快中国“不幸命运”的降临。

     威尔还说,“中国的选择使自己落后。”《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青年失业率为18.4%,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除非他们有马克思主义学位。” 2018年,教育部命令各大学为每350名学生至少雇佣一名马克思主义教员。今年第二季度,要求马克思主义学位的职位空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

     威尔的基本结论是,1917年10月革命给苏联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并导致了后来的冷战。莫斯科因为自己信奉的意识形态输掉了冷战。1949年中国向莫斯科倾斜,但在30年痛苦摸索之后放弃了阶级斗争,选择了改革开放。如果北京穿新鞋走老路,中美竞争的结果可想而知。

人口危机不会抑制中国崛起台湾问题将成美中长期对峙目标

     斯坦福大学研究员梅惠琳(Oriana S. Mastro)与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委员史剑道(Derek Scissors)于今年8月22日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Foreign Affairs) 上发表长篇论文,题为 “中国尚未达到其实力的顶峰,北京有空间等待时机” (China Hasn’t Reached the Peak of Its Power: Why Beijing Can Afford to Bide Its Time) (点击阅读全文)。文章提出,尽管“人口危机将成中国经济发展大患,无可挽回的衰落使中国政府短期内在台海问题上采取激进行动”的悲剧性预言在美国政界弥漫,但中国命运并非由人口决定,它还受到债务、创新、军事力量等多方因素影响。文章认为中国在短期内依旧处于崛起之势,台湾统一则是中国政府的长期渐进性目标,因此美国不应因此前的悲观预测而对中国的国家实力“放松警惕”。

     随着美中关系急剧下降到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点,一种可怕的新说法在一些美国政策分析人士和制定者中间扎根:中国大陆“统一台湾”的机会之窗正在迅速关闭,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很可能在短期内采取行动“统一台湾”。

     这种新说法的依据是:中国崛起已近尾声。前所未有的人口危机、沉重的债务负担、不平衡的创新以及其他严重的经济问题已经减缓了中国经济增长,使中国逐渐丧失挑战美国的军事或政治力量。如学者哈尔·布兰兹 (Hal Brands) 和迈克尔·贝克利  (Michael Beckley) 指出,“中国正在沿着一条往往以悲剧告终的弧线前行:先是令人头晕目眩的崛起,之后就是艰难的坠落。”

     但这种分析是错误的。的确,中国的经济上升速度已经放缓,但是预言“重挫 ”还为时尚早,因为中国经济高峰期的任何下降都是渐进的,随时可能通过其他因素而有所缓解。比如,目前的收入和国防开支轨迹表明,中国在未来十年将拥有比过去二十年更多的资源与美国进行军事竞争,增长的军事实力将使中国在亚洲地区拥有比美国更多的话语权。 

     此外,人口不是命运。尽管2021年,中国的出生率降至历史最低点,且根据联合国预测,至2060年中国总人口将减少2亿多人——这些数据使得中国经济前景并不被看好,但即使在人口收缩的情况下,中国依旧保有位列世界前三大经济体的国家实力,因为人口危机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快速衰退。回顾过去,中国劳动力减少状况已持续近十年,但其经济增长仍然超过了美国;老龄化问题则在美国和中国同步发生。

     在意识到人口危机可能给中国带来的悲剧命运之外,美国也应考虑债务、创新、军事力量在中国崛起中的作用。在债务方面,尽管人口老龄化和新冠疫情可能会令中国的债务负担加剧,但这只会限制中国的经济增长,而非导致经济衰退。中国将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军事和相关投资。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9年中国在基础设施、土地和机械方面的支出为6.2万亿美元,比美国的支出多1.6万亿美元。美国资本的生产率高于中国资本,但即使背负着高额的债务负担,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拥有很多资源可供支配。在创新方面,尽管中国当下对一些商业巨头“设限”,但中国政府持续在新技术上注入巨资,推动经济发展。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数据,中国在2019年的研发支出大约为5150亿美元,而美国则为6330亿美元。即使中国经济放缓,中国的研发支出在这十年的剩余时间里仍有可能增长。虽然中国尚未成为科技领头羊,但在5G电信和能源存储等关键领域,中国已占得先机。在军事力量方面,未来十年,中国在整个亚洲投射力量的能力将不断增强。到2030年,中国将拥有更多的航空母舰,性能更完备的空间基础设施,更强大的地面和天基武器。军事竞争力的提升将使中国的“统一”之路更加畅通无阻。

     因此,中国在短期内不会衰落,而一个处于巅峰和上升期的中国在对台湾“统一”的处理上,也不会“急于求成”,而是将其定为“短期让步,长期力争”的战略过程。美国应该警惕那些“短、速、快”的方案,以长远目光接受一个自信、有能力的中国。竞争始终存在,但若盲目相信短期内“解决对手”就能够消灭竞争,显然是不明智的。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