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吴华扬(三):“模范少数族裔”并非赞美之词
作者:陈语暄、卢骁羿|翻译:谢鸿雁|校对:王煜楠
2022-08-06
本专访首发于「中美印象」网站,发表时间为2020年9月10日。
作者:吴华扬,现任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的院长,曾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黑斯汀法学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astings College of the Law)William L. Prosser 杰出教授、院长(chancellor)和主任(dean)。
【编者按】近期,《中美印象》通过Zoom平台,就一系列与美籍华人以及中美关系相关的问题,深入采访了吴华扬(Frank Wu)教授。本次采访共分四次发表,今天发表第三部分:“‘模范少数族裔’并非赞美之词”。本采访由本站四位学生记者联合完成:纽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陈语暄同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的硕士生卢骁羿同学,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的谢鸿雁同学翻译,香港浸会大学学生王煜楠校对。
中美印象:您之前在谷歌发表的演讲中谈到了亚裔美国人作为“模范少数族裔”(model ethnic minority)的刻板印象。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深思熟虑和有力的论点反对这一用语。您能和我们的读者分享一下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吗?
吴华扬:事实上,不少亚洲人喜欢“模范少数族裔”的形象。我将具体解释一下这个迷思的意涵和实际情况以及这一形象的政治意义。
“模范少数族裔”是指亚洲移民以及后裔都十分成功。他们聪明,勤奋,不参与抗争,也不小题大做。他们的后代是天才儿童火箭科学家,赢得了每一次科学竞赛、数学竞赛和拼写比赛。当父母一代刚刚踏上美国的土地时,身无分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十多年后,他们的孩子成为高中优秀毕业生代表,在11岁时就高分通过SAT考试。总而言之,亚裔美国人基本上都是值得赞扬的好公民。但是,我认为这个形象是十分危险的。
“模范少数族裔”的迷思蕴含了两个主要的观点:一个是这一模范群体的成功是存在种族或文化的原因的,另一个就是这一群体的存在证明了美国并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种族歧视。当我每每谈论这一形象时,人们会问我,“你怎么了?他们是在恭维你,你对政治正确过于敏感,难道你认为这是种族歧视吗?他们是在说你的好话呢。”
接下来,让我们来分析这个迷思。首先,我们应当祝贺那些成功的人们,为他们不可思议的成就鼓掌。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相信是他们的种族和文化造就了他们的成就,一个“东方秘密”解释了“模范少数族裔”的神话形象。
实际上,这个形象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有能力移民的亚裔就已经是整个亚裔群体中的佼佼者。移民实质上是一国优秀人才的流失。(最近十几年,)许多(但并非所有)亚裔美国人都拥有人力资本或金融资本,并且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为孩子购买了一套价值1000万美元的旧金山顶层公寓作为投资房产,难道我们还能说父母一代抵达时身无分文吗?不,他们踏上美国土地时,就已是钟鸣鼎食之家。
但是,这样的表述也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到各种各样的种族差异。从统计学和人口学的角度上看,东南亚难民更像是非洲人和拉丁美洲人。如果我们只观察中国人、韩国人和早期的日本后裔,“模范少数族裔”的神话似乎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即使只以这些移民为样本,这一概念仍然存在瑕疵。这些移民集中于纽约和加利福尼亚州等高收入、高消费地区。他们的人口分布方式不同寻常,大部分人生活在多代同堂的家庭之中。所以,当我们比较家庭收入时,所比较的是一个祖父母、父母和青少年都有收入的家庭收入和一个核心家庭或是单亲家庭的收入。因此,我们所比较的并非个体收入。
第二个问题是人口的双峰分布。以美籍华裔为例,人口分布曲线不是单峰的钟形曲线,而是双峰的钟形曲线。其中的一个高峰主要是精英院校的学生和中国的中产阶级移民,他们并不贫穷。而另一个甚少得到关注的高峰主要是非法移民。最初的梦想家与拓荒者们踏上美国的土地时并没有获得正式的批准文件。但是,他们说:“我不是非法移民。”是的,我明白,你们有远房表亲,他们或是在自助餐厅工作,或是唐人街的男女服务员,亦或是旅馆的家政工作人员。他们挤在狭小的公寓中,其中一些人通过蛇头团伙的活动偷渡进美国。这些人组成了人口分布曲线的另一个高峰。因此,就资源和结果而言,美籍华裔人口呈现双峰分布曲线。
我已经充分地介绍了“模范少数族裔”的迷思,以及我们为什么应该关注它。接下来,我将讲述这一迷思应该遭到抵制的三个原因。
首先,“模范少数族裔”的迷思粉饰了偏见。关于亚裔美国人的研究不胜枚举。此处,我将以我的朋友朱柏章(Buck Gee)的研究为例。该研究刊登在《哈佛商业评论》上(Buck Gee,“Asian Americans Are the Least Likely Group in the U.S. to Be Promoted to Managem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 31, 2018),从统计学角度,深入研究与记录了硅谷的相关情况。研究表明,亚裔美国人晋升管理层的速度比其他任何人都低(在恰当的对照基准下),甚至低于其他有色人种。但是,每每亚裔美国人有所抱怨时,人们总会说:“什么?你为什么要抱怨?你们过着像《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s)一样优越的生活,取得你们在母国时难以企及的成就。”“模范少数族裔”的形象使得亚裔美国人在需要帮助或面临歧视时不能说:“我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们无视你的问题,始终坚持认为你比他们更出身优越。
其次,“模范少数族裔”的迷思激发了种族怨恨。当有人说你成绩超群时,他们是在暗示,你得到的比你应得的多。你是怎么进入那所学校的?真正的美国人在哪里?已故的亚裔美国历史学家Ronald Takaki表示,亚洲人由于他们的美德而非他们的恶习受到惩罚。回溯到排华时代,Samuel Gompers(美国著名工会领导人)曾撰写了一本家喻户晓的小册子,名为《肉与大米》(Mean vs Rice: American Manhood against Asiatic Collieism) 。他是一位进步的白人劳工领袖,是一位卷雪茄的熟练工。小册子中写道,“亚洲的苦力应当禁止进入(美国)境内。因为他们靠吃大米生存,而欧洲人需要吃肉,相比之下亚洲人更有优势。”这是一个荒谬的前提,但是结论却是成立的。“模范少数族裔”的迷思是排华运动的一部分,它包含了亚洲人过于勤奋工作的意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勤奋和聪明,而是意味着你是一个书呆子,你过于争强好胜。拥有一个庞大的家庭则意味着你太保守了。一切看似积极的事务都变得糟糕,人们因此愤怒嫉妒。为什么你如此的成功?美国的文化是倾向于颂扬弱者的,美国人向来坚定地支持失败者。美国的故事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人被推翻,跌落神坛,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当亚裔美国人被描述成超级成功的群体,我们可能成为人们的众矢之的。
“模范少数族裔”迷思广泛传播的另一原因是虚假的奉承。(在美国政治正确的背景下,对非洲人和拉丁美洲人说“他们成功了,为什么你们不行呢?”,这无疑是一个不太明智的做法。现代版的模范少数族裔来自一篇由彼得森(William Petersen)撰写,发表于《纽约时报》星期天杂志的题为“美籍日人的成功故事”(Success Story, Japanese-American Style)的故事。它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关于亚裔美国人的文章,但作者甚至不是该领域的学者(彼得森是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社会学教授)。这篇文章发表于1966年,探讨了伟大的日裔美国人是如何走出二战的集中营。文章的末尾处点名了该文的真正要义。Petersen说,这些亚裔美国人可能和被称为问题少数民族的群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他还把日裔美国人与“黑人”、“墨西哥人”进行比较,意在说明,亚洲人是伟大的,而黑人和棕色人种都是坏人。“模范少数族裔”的迷思把亚裔美国人作为棋子,向世界表明:“看看亚裔美国人的成就吧,美国没有种族歧视!”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合逻辑的推论。美国境内大量的成功亚裔美国人这一事实并不能成为优秀非裔美国人缺席的借口;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没有仇视黑人的偏见。亚裔群体只是成为了美国少数族裔群体的一个代表,因为他们不惹麻烦,人们看着比较舒服。
许多人,包括我,都不愿意比较以种族为基础划分的群体。假设,我们抛开所有的疑虑和反对比较种族和民族的声音比较不同的族群,我们会发现这几乎不可能是公平的:因为我们这样是在比较美国本土出生的公民和几乎都是移民的亚裔。即使在亚裔人群中,你也可以观察到社会科学里的所说的“均值回归”(均值回归通常指的是一个事物,不论高于或低于均值,长期来看都有极大概率趋近于均值)。事实证明,代代相传的亚裔美国人看起来与其他美国人没什么两样。我努力工作,但远没有我的父母勤奋。他们做出了巨大牺牲,而相比之下,我是一个懒鬼。与此同时,非裔新移民,如同亚裔移民一般,表现良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出生于外国的非裔美国人与土生土长的非裔美国人相提并论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所面对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是从历史的不同时期开始的。因此,我反对种族上的一概而论。如果你非要去比较不同族群的话,我觉得至少你要考虑到不同族群的历史背景以及要选取准确、贴近事实的比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