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军:中美之间还有协调行动的空间

作者:张墨宁  来源:南风窗

  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就在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结束亚洲之行后不久,3月22日上午,韩日美几乎同时宣布朝鲜当天在朝东南部江原道元山地区发射一枚导弹,但失败了。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牛军教授认为,无核化这个目标任重道远,目前最紧迫的是用什么手段降温。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还要回到历史根源中去寻找答案,而东北亚和平稳定的秩序,有赖于各方共同维护。
  朝鲜战争的持续影响
  《南风窗》:自从朝鲜2016年1月的第四次核试验以来,半岛局势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朝鲜半岛局势总是在“紧张—缓和—紧张”的循环中艰难前行。这样的“怪圈”已经存在几十年,似乎难以打破。朝韩关系的脆弱性、不稳定的根本因素到底是什么?
  牛军:根源要从两个层面来谈。第一,历史根源是绕不过去的。朝鲜半岛现在的紧张,是历史上冷战对抗以及1950年代那场战争使然。这场战争卷入了冷战的主要大国,形成了南北方尖锐对立的状况。现在看来,我们对这场战争的持续影响重视程度不够。与此同时,对朝鲜战争的事实有很多不确切的记忆,或者说各方记忆不同。但战争毕竟有一个结局,就是停战协议,现在朝鲜半岛的现状,是根据这个停战协议维持的。然而,“三八线”只是临时军事分界线,两边各有两公里的非军事区。
  从法理上讲,临时军事分界线本身就不稳定。这个历史根源的影响其实挺深刻的,直接影响了历史论述和政策制定。
  第二,为什么总是在紧张、缓和中循环?远的不谈,最近这几次,是因为朝鲜开发核武器,导致了半岛的紧张局势。这种紧张与90年代初期以前相比,程度是非常深的。
  实际上,朝鲜在开发核武器上的决心还是很大的,为了发展核武器退出了《核不扩散条约》。现在看来,研发的速度比外界预期的要快一些,而且频繁度明显在加快,这个可能跟技术进步有关系。
  《南风窗》:为什么朝鲜对于自身安全的渴望看起来比过去强烈得多,不惜面临国际社会的制裁?
  牛军:不同类型国家的安全问题要分开谈,到底是nation security还是state security,即国家安全还是政权安全。此外,即便是国家安全,也要弄清楚不安全感是怎么来的,对安全的认识是不是合理。所以,这是三个层面的问题。
  在多元政治的国家里,国家安全的被威胁感是很多元的。比如说,美国在冷战后一直在讨论什么是最大威胁,“9·11”之后就集中在了反恐上,认为恐怖主义是最大威胁。此后,又认为亚太、大中东也构成威胁。从朝鲜半岛来看,核心问题是朝鲜的政权安全。也就是说,不安全感不是来自于美国是否做出安全承诺,而是朝鲜政权本身的不安全感。
  《南风窗》:韩国大选会给局势带来转机吗?过去10年,相对边缘化的韩国反对派“进步势力”被认为更柔和,更多地主张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与朝鲜接触。如果反对派上台的话,会给局势带来哪些变化?
  牛军:影响肯定是有,因为在这种多元政治国家,能形成反对派肯定有它的民意基础和经济基础。变化会有,但是涉及到安全领域,期待不要太高。韩国的政策一路发展到现在,变得越来越强硬,从金大中主张的“阳光政策”到朴槿惠下决心关闭开城工业园区,和朝鲜的不断核试验以及不断出现的突发事件是有关系的。所以,不是哪一党哪一派就能左右局势。即便是反对党上来,我觉得在安全问题上,调整的幅度不会很大。即便是调整,以后也可能因为突发事件而发生转变,韩国整体社会对安全感的重视和对朝鲜的不友好感加强,这是一个趋势。而且,反对党在这个问题上现在讲的是不是真心话,还有待观察。在多元政治国家,选举承诺和上台兑现之间,都是有差距的。
  战略忍耐已经结束?
  《南风窗》:蒂勒森访华之前,态度比较强硬,称美国已经结束上届政府对朝鲜的“战略忍耐”政策。他在韩国表示,美国将不再奉行“失败”的忍耐外交,并警告对朝军事打击也是选项之一。访华之后,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缓和,没有进一步发表强硬言论。特朗普政府在朝核问题上,是不是要完全抛弃奥巴马政府的立场?
  牛军:共和党的外交政策,和民主党的从来都不一样。共和党认为,恐怖主义是最大威胁,民主党比较倾向于从全球治理的角度制定政策,除了恐怖主义的威胁之外,还会关注核扩散、人权、经济等。但对朝鲜半岛问题,两党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强硬了。
  这首先和朝鲜核开发的进程有关系,朝鲜和美国越来越不信任也是一个客观事实。其次,美国不论是哪一届政府,都对朝鲜半岛非常重视,那块地方始终是他们的一块心病。在美国的长期思维里,对盟友的威胁就是对美国本身的威胁,如果对一个同盟国失信,可能导致整个同盟体系的崩溃,这对美国的安全利益损害太大。所以,美国政策总的发展趋势,只会越来越重视朝鲜半岛。特朗普政府现在几乎把所有的战略关注都集中到这个地区,这个局面短期内可能不会改变。
  《南风窗》:进一步延伸到特朗普的亚太政策,美国国务院一名高官近日表示,虽然特朗普的亚太政策还未成型,但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已正式“死亡”。这是特朗普政府官员首次公开表示放弃亚太再平衡战略。特朗普上任后在短时间内对外释放了将会继续强化美日、美韩军事同盟关系的明确信号。未来,特朗普的亚洲政策会如何定位?
  牛军: 特朗普的班子虽然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是关键位置的人选都已经到位了,现在释放出来的信息,是要以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同盟关系作为支柱。
  第一,美国在这个地区不会手软,但它希望自己的盟国要给予足够的支持,不能把担子都放在美国身上。虽然未来它与盟国之间会有一些具体的纠纷,但是战略上的一致性会增高。美国觉得要跟盟友一起维护安全这一点不会变,但安全的费用要分担。
  第二,特朗普的安全重点会集中,不会像奥巴马第二任期时那样,在南海、钓鱼岛等问题上全面开花。我觉得,从目前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朝鲜半岛会是特朗普政府在这一地区的核心。美国在力量收缩的过程中,会把一部分责任分摊到盟国,集中解决真正构成威胁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特朗普讲过的就只有两个,一个是恐怖主义,一个是朝鲜半岛。
  东北亚秩序的核心在中美关系
  《南风窗》:一直以来,中国非常倚重国家间的经贸关系的杠杆作用,从此次半岛危机和韩国的反应看来,安全利益的评估和选择还是一个“高位政治”。如何看待亚太安全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牛军:中国利用经济杠杆改善安全环境的能力是很突出的,但我们必须清楚,中国经济发展得益于中国有一个基本稳定的亚太安全环境。这个环境一旦被破坏,中国的代价将非常大。
  东亚地区能成为第三个世界中心,和这个地区维持基本的稳定和平是分不开的。是什么因素或者说什么样的机制、什么样的结构,使这里维持了基本的稳定与和平?保持这个地区的安全秩序的主要因素,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第一,中美之间的战略合作。这个地区美日之间不可能发生大的矛盾,但是中美之间是可能发生的。中国和越南、菲律宾之间,也会因为海洋领土纠纷等发生矛盾、冲突等,但不会根本改变这个地区的局面。而如果中美关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或者说是逆转,东亚秩序就会发生根本变化,这是核心。
  第二就是美国的军事同盟体系,这是东亚地区的一个客观存在。对中国研究者来说,认识它的复杂性是必要的。美国的军事同盟体系,最主要的是美日军事同盟,附带还有美韩军事同盟、美国菲律宾军事同盟,相关的还有美澳新同盟等等。这个军事同盟体系对中国来说含义复杂,一方面,这个军事同盟体系的建立最初就是为了遏制—后来变成主要遏制中国;但另一方面,1979年中美关系建交后,中国和这个同盟体系的所有国家逐步建立了友好关系。美国的军事同盟体系涉及这个地区这么多国家,它仍然有维持地区稳定与和平的作用—有一些地区、有一些领域,中国的影响力还是达不到,这是客观存在的。总之,这个同盟体系与中国有过复杂的关系,将来可能还要面临怎么界定和评价这个同盟体系的问题。
  第三,主要是在冷战结束后,逐渐形成的一些多边、双边有关安全问题的机制,包括一些双边、多边的安全论坛。比如有关朝鲜半岛的六方会谈,它虽然停滞了,但作为一个机制起着重要作用。就解决朝鲜半岛的无核化问题,它没有达到目的,但控制朝鲜半岛的危机、降低紧张程度等功能性的作用,还是有的。还有中日韩三边对话、美日韩安全对话机制、美国主导的香格里拉国防对话、中国主导的香山国防对话等等。这些并不都是军事合作机制,但各方能有一个平台坐在一起不断探讨,可以帮助认识这个地区已经发生或者潜在的紧张和危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包括官方的、二轨的、纯粹民间的机制等,也在发挥作用。这可能跟中美战略合作、美国军事同盟体系的实质性作用不能相比,因为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但是在预防性外交的领域,还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经济发展是有条件的,40年和平是多国共同维护的。大家要有一个基本共识,各方利益关照到,大家才能一起发展经济。没有和平稳定的局面,经济的功能是难以发挥的。
  《南风窗》:中方于2016年首次提出了“实现半岛无核化与半岛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思路。“双暂停”和“双轨机制”的呼吁,能否推动重启谈判?
  牛军:与无核化这个目标相比,现在的第一步是:如此迅速升温的局势,能通过什么方式降下来?中国主张的是无核、无战、无乱,把无核放在首位,虽然现在通过谈判让朝鲜弃核的难度很高,但还是要在政治现实中争取最好的结果。只要政治解决和经济解决的手段没有穷尽,非战争手段没有穷尽,中美之间就还有协调行动的空间。

来源时间:2017/4/13   发布时间:2017/4/11

旧文章ID:12967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