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青年学者论坛关于中美关系新见解的收益

作者:欧嘉旭  来源:卡特中心中国项目

        10月16日,卡特中心和环球时报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美青年学者论坛(YSF),为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有才华的新人互动,网络平台和目前研究的面向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紧迫问题提供了平台。更为切合的是,今年的YSF的主题为“青年一代的声音: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影响下的未来国际格局。”
        乔丹·瑞安,卡特中心和平项目(TCC)副总裁,他关于TCC的工作和中美关系重要性的讲话拉开了2015年YSF的序幕。彼得斯大使,卡特中心的CEO,对自己担任CEO这一年来对中国的经验进行了快速回顾。有趣的是,她工作的第一天是在中国度过的,她认为这是“幸运的”。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接过话筒,尽管他对自己英语口语能力的不足做了认真的免责声明,但最终他仍然在没有翻译的帮助下流利地向观众进行了表达。接下来,埃默里大学菲利浦·温莱特和弗吉尼亚大学何汉理的讲话为即将到来的四个小组的讨论铺平了道路。
        第1小组是由何汉理担任主持和孙哲教授担任特约评论员,讨论议题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个小组的成员探讨了如何改进和重塑中美对话,为两个大国如何实现“利益共享和互动的理想模式”做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铺垫。第2小组由丁刚主持,由张之香大使担任特约评论员。它的主题是“中美地区及全球合作”。第3小组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林丹主持,北京大学的王栋作为特约评论员。它的主题是“网络安全及军事交流。”第4小组是由卡特中心中国项目高级顾问柯白博士主持,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作为特约评论员。主题是“软实力竞争与文化冲突”。四个小组讨论之后,丁刚和张之香大使再次发了言,结束了2015年的YSF。布洛赫大使总结了当天的演讲,对青年学者提出表扬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她指出,通过小组成员表达的多元思想为自己形成了广阔的知识框架。更为突出的是,她向作者莱尔·戈尔茨坦和普通观众提出了挑衅性的问题:“为什么美国要对中国妥协?”
        戈尔茨坦教授在随后傍晚的辩论中如坐针毡。在圆桌讨论中,有特色的演讲者和观众都表达了他们中美关系未来的关切。虽然对中美关系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意见,但是所有在场的人都渴望发展和维持强大的中美双边关系。基于过去吉米·卡特和邓小平两位杰出人物对中美关系的贡献,对中国做出妥协是可能的。
        作为论坛主办方想通过2015年YSF为中美关系的学者提供交流思想的空间。卡特中心和环球时报很荣幸能够主办本次论坛,更为重要的是本次论坛的主持人,主讲嘉宾尤其是热情观众的参与。中国项目中心期望能够再次与青年学者论坛合作,并期待看到年轻的中国问题专家这一充满希望的团体未来在这一问题上的贡献。
(点击此处下载完整的英语活动方案,并在此为中国版本)。

来源时间:2015/11/2   发布时间:2015/11/2

旧文章ID:6824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