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伟:谈谈中美的历史坐标(之一)
作者:刘亚伟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我在美国是历史学教授。一般都以为我是教中国历史,当得知我是教美国历史后,不少美国朋友会笑着说,我们的历史很短,相比中国历史,没有什么好教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洋洋洒洒五千年。美国的历史,如果从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开始算,比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还要晚一点。如果从英国人1608年首先在北美的弗吉尼亚落户算,正是在华夏土地上由汉族统治的最后一个朝代走向灭亡和一个刚刚脱离游牧时间不长的少数民族建立一个新朝代(1644年)的开始。从1644到2015年,一共是371年。如果我们观察中美在这371年一些相同时段发生的事情,也许我们能从这些历史坐标上找到一些平时不太注意的中美两国异同的规律。
没有中国就没有美国的革命和崛起
英国一位退役的海军将领曾经写过一本畅销书《1421年:中国人发现了美洲大陆》。中国人是不是早于哥伦布71年到达美洲目前还没有最后的定论。就算是郑和曾经抵达过南北美洲,但这个事实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历史进程。改变历史进程的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哥伦布的使命很清楚,他要发现一条去中国的海路,因为“丝绸之路”太难走,成本太高,贸易的利润也太小。在意识到在欧洲和亚洲之间还横亘着一个美洲大陆后,欧洲的各个殖民地一方面忙着杀戮原住民,一方面在寻找跨越新大陆的河流,他们还是要去中国。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管理是重商主义,一切为了给大英帝国积累更多的财富。1772年,英国议会决定在北美征收茶叶税。北美人的茶叶来自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而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很多来自中国。北美人认为在英国议会没有自己的代表,因此不能向宗主国交税。1773年,当东印度公司几艘满载茶叶的船驶入波士顿港后,当地的革命者们假扮成印第安人,登上茶船,将茶包扔入大西洋。此举激怒了英国政府,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惩治法律,包括在北美殖民地驻军。像华盛顿、亚当斯和杰佛逊这样的北美殖民地精英怒不可遏,揭竿而起,于1776年7月4日宣布独立。
革命归革命,钱不能不挣,通过中国贸易挣钱的欧洲梦在美国建国后成了美国梦。1789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开往中国,启动了中美贸易。当然,满清王朝这个时候还是“俺们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的心态,不愿意跟这些长得稀奇古怪的老外做生意。然而,包括美国人在内的老外锲而不舍,一定要跟大清做生意。他们软缠硬磨,死乞白赖,威逼利诱。大清跟美国签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是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除了允许美国人在广州口岸居住,还允许他们学习中文、修建教堂和死后埋在当地。之后发生的事用中国近代史课本里的话说就是“字字血,声声泪”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发现中国对美国之于人类的特殊使命太重要了:中国人不信教,“看着这些人天天步入地狱”,美国人肝肠寸断;中国人那么多,如果他们每人每天吃一个苹果或抽一根香烟,那美国的果农和卷烟厂就再也不怕他们的商品卖不出去。随着传教士和商人的涌入,他们与中国政府和民间的矛盾越来越多。于是,外交官们开始进入中国。人去了中国,万一发生什么意外,怎么保护这些人的生命和财产呢?在那个时候,只能是炮舰了。炮舰是要烧煤的,于是美国人开始找炮舰中继加煤站,一不小心,先兼并了夏威夷,之后又跟西班牙打了一仗,占领菲律宾。美国眨眼之间成了帝国。
“门户开放”政策终使中美成为盟友
19世纪中叶对美国和中国后来的成长十分关键,而两个国家都经历了一场浩劫。一个怀才不遇的广西农民偶尔碰上了一个美国传教士,传教士给了他一本圣经,他读着读着就开始有了新的想法,大病一场后就成了耶稣在中国的儿子,领着弟兄们开始造反了。这就是惨烈的太平天国。中国有多少人死于太平天国战火还是个未知数,但历史学家基本都同意,这场旷日持久的内乱重创满清王朝的国力,奠定了它最终走向灭亡的基础,也播下了中华民国早期军阀割据的种子。
与此同时,美国的南部各州担心刚成立不久的共和党会废除奴隶制,一直采取各种方式抵制。林肯1860年年底当选总统后,美国南方人意识到奴隶制的日子也许屈指可数了,遂宣布独立。出乎南方意料的是,林肯总统并不承认南方独立,美国在1861年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内战,交战双方死于战火的军人约60多万,南方的奴隶制被废除,南方的经济被严重破坏,但南北实现了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基本统一,而且美国在内战后不到四十年的时间摇身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美国成为帝国的前后,满清王朝跟日本打了一仗。惨败,击碎了自强运动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革路径,于是有了戊戌变法的事,但那个握着朝廷大权的老太太担心大清的统治,绞杀了变法人。满清的国势越来越颓败,西方列强的攻势越来越强悍。在中国没有势力范围的美国人有点着急,于是高调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提出任何一个国家不能殖民中国,所有国家都必须尊重中国的政治主权和领土完整。正当美国通过外交手段让列强与满清“和平共处”时,义和团运动却突然在中国风起云涌,引发八国联军入侵和战败赔款。获得赔款的国家中只有美国通过各种方式将钱用在了中国人身上。
美国的发展继续看好,中国的改革寸步难行。两国都发生了很多事,但美国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决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威尔逊总统主导的凡尔赛和平条约的签署。中国作为盟国参战,而美国参战的目的在于落实所谓的“十四条”,其中包括民族自决。德国是战败国,将其在中国的租界胶东半岛归还给战胜国中国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威尔逊总统因在全球事务问题上得到崛起的日本的支持,把胶东半岛拱手给了日本。这一决定的直接后果就是“五四运动”和“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两年之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支后来决定了中国命运的政治力量应运而生。
进入20世纪20年代,美国因为政府退出市场和投机资本的到处泛滥,终于在1929年爆发了大萧条。而在中国,国民党在中共的配合下完成北伐并在军事统一中国之后与共产党分道扬镳,于1927年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共产党人血流成河。美国人也许不懂国共两党为何不共戴天,但华盛顿的精英们十分了解日本要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并努力通过外交运筹和国际条约限制日本的扩张政策。东京被自己的崛起冲昏了头脑,于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三省。被战后孤立主义困扰的美国没有对日本实施制裁,但它一面通过国联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一面明确向东京表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依然有效,绝不能容忍日本瓜分和殖民中国。
西安事变之后,东京担心国共的一致抗日,于1937年在卢沟桥打响第一枪,开始了对全中国的武装侵略。孤立主义在美国依然甚嚣尘上,但是小罗斯福总统深知中国的失败只能助长世界性的法西斯主义的扩张。他通过一系列行政命令为中国的抗日提供援助,美国的舆论也开始潮水般地倒向中国,华盛顿对日本的制裁也悄悄启动。裕仁天皇和他的政府终于认识到美国是日本意欲征服中国的最大障碍,遂铤而走险,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珍珠港。珍珠港的炮声唤醒了在孤立主义中梦游的美国人,小罗斯福总统对日本宣战,作为轴心国成员之一的德国向美国宣战,美国终于在“九·一八”事变十年之后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美国的参战注定了日本的最后战败和中国的凤凰涅槃。
美国期待看到一个统一与和平的中国
盟国在欧洲战场战胜德国之后,美国开始了最后解决日本的步骤。为了减少伤亡,在雅尔塔会议上,小罗斯福向斯大林作出了巨大让步,并在中国没有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出卖”中国在东北的利益和对蒙古的主权。苏联红军进入东北与关东军作战和美国在广岛和长崎两地投放的原子弹最终迫使日本投降。
十四年抗战最终以中国胜利告终,这个从1840年之后就历经战乱的国家需要和平、稳定和建设。然而,外患刚一终止,内乱又卷土重来。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宣称美国期待看到一个统一、和平与自由的中国。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亲自到延安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马歇尔将军也被任命为总统特使到中国调停国共纠纷。
美国的斡旋没有成功,美国多少有点“拉偏架”的做法也注定其斡旋不可能成功。尽管国共签署了《双十协议》,尽管中国可能在1947年前后成功建立一个多党权力交替的政体,但中国成为统一与和平国度的结局最后只能在战场上实现。
回顾中美两国的历史互动和交集可知,美国的崛起与中国的交往密不可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与美国的支持息息相关。两个过去可以在不对称和不平等的条件下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国家,在基本对称和相对平等的今天应该有更多的互动、合作和共同担当。
来源时间:2015/8/14 发布时间:2015/8/14
作者
-
刘亚伟是卡特中心中国事务高级顾问,《中美印象》创始主编。
1 Comment
[…] “谈谈中美的历史坐标(之一)” (1776–1945):本篇写了从美国建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中美两国的交往、纠结和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