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伟:中美是时候考虑各让一步了

作者:刘亚伟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美中关系的‘临界点’正越来越接近。”日前,被称为美国首席“知华派”学者的兰普顿对中美关系走向深表忧虑。

  这个不那么乐观的判断随后引发了中美舆论之间对彼此关系发展走向的更多猜疑。一时间,“中美之间或将不可避免一战”的说法又成为一些媒体上的关键词。

  在中美两国,到底学者们如何看待兰普顿的言论?中美关系是否即将到达剑拔弩张的节点?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组负责人刘亚伟,听他如何为中美关系把脉(以下为采访内容):

  日前,应卡特中心中国项目的邀请,美国著名学者兰普顿教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卡特中心联合主办的世界中国学论坛美国分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正是在这次演讲中,他提出了“中美关系正接近‘临界点’”的观点,随后引发国内外争议。

  在他看来,老一辈政治家靠智慧、远见和勇气建立的中美关系经过近40年的磨合和摩擦,目前似乎有点“风雨飘摇”。阻止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进入恶化的“临界点”,需要有人出来呼唤1978年邓小平和卡特展示的智慧、远见和勇气。

  “临界点”绝不是喊“狼来了”

  我认为,兰普顿教授的主旨演讲十分重要,提出的观点值得双方负责维护和发展中美关系的决策人和他们的顾问们认真思考。首先,兰普顿为促进中美关系几乎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以他对美国和中国的了解,以他与两国决策人的密切关系,他说中美关系进入“临界点”绝对不是在喊“狼来了”。

  其次,兰普顿教授的观点务实、理性,不哗众取宠,有理有据;

  第三,他不仅提出了双边关系开始走下坡路的原因,还提出了如何继续维护和强化美中关系的基本柱石——建设性接触——的许多建议。最后,兰普顿教授的建议提出的时机可谓恰到好处,即为中美双方即将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及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提出了话题,也为双方筹备习奥今年9月的会晤提出了一个必须的命题。

  兰普顿教授认为,自2010年左右开始,美中各自的恐惧比关系正常化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超越我们对双边关系寄予的希望。我们正在看到对以积极为主的美中关系的一些关键的根本性支持受到侵蚀。

  那么,如何应对这种情况?最近,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副教授金来尔出版了一本新书,题目就叫《相向而行——如何缓解中美之间日渐显现的竞争关系?》。他表示,是时候美中各让一半,折衷妥协了。持这种观点的美国学者正在增加。

  新型大国关系需要更实际的内容

  相向而行的观点很新颖,可以看做是对中国提出的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一种回应。

  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观点的软肋,在于对新型大国关系的定义十分模糊。一般的解释是,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就是避免重蹈历史覆辙,两国领导人和精英找到一条避免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必然走向冲突的道路。至于这条路究竟是什么、怎么走出来?中方并没有具体的建议。而对美国人来说,他们首先不能接受自己是守成大国的标签;其次,新型大国关系不是美国退出亚太;最后,美国人有干涉别国内政的、几乎是宗教性的本能,不让他们关心别国百姓的政治生态和社会存在,几乎是不可能的。

  换句话说,不冲突、不对抗和互利共赢都需要有实际的内容。在什么问题上不冲突?在哪些方面不对抗?互利共赢倒是可以找到很多实际的案例。比如,中美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签署排放协议就是互利共赢,中美在非洲配合协作防控和治疗埃博拉就是互利共赢,中美在南苏丹互通有无并一起磋商如何停止内乱和内战就是互利共赢。

  从这个角度讲,美国人自己提出与中国“平分秋色”是对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一个务实的补充。至于中美如何在处理全球问题、管控世界危机和两国在全球各地特别是亚洲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上“平分秋色”?还需要双方的领导人和他们的助手们长期和耐心地谈判。

  中美之间不会也不应该发生战争

  在这样的视角下,南海问题不过是干扰中美关系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的许多因素中的一个,但它可能是最容易引发冲突的一个因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不会轻易放弃主权和填沙建岛,美国也不会随便默许中国的行为。

  南海问题对中国是捍卫领土主权问题,对美国是对盟国的信誉问题,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它考验中美两国领导人驾驭本国利益角逐的能力和控制国际关系博弈的本事。

  但我认为,中美之间不会发生战争,中美之间也不应该发生战争。如果当年的美苏领导人可以避免走向战争,那么今天中美的领导人就更不用说了。两国都有鼓吹走向战争或冲突不可避免的利益集团,但是中美最大的利益集团——普通民众——反战和追求和平的动力可以击碎一切特殊利益集团的小算盘。

  我几天前问一个朋友,如果是他,他怎么回答中美会不会发生战争的问题,他说:“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已经达到了全民胶着状态,战争是不可能的!如果说‘中俄关系在庙堂’,那‘中美关系在民间’。相比庙堂,民间的关系是真正的骨肉相连,水乳交融,无论上层有多少奇思妙想,它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折断那些由共同的记忆和生活编成的关系纽带。”

  中美第四个公报要谈“整个亚洲和全世界的事”

  兰普顿教授在演讲中还提到,中美现在需要第四个公报来增进互信。一些学者认为,如果要签署第四个公报,台湾问题还应是核心内容。

  但我认为,中美关系不可能永远停滞在台海问题上,而且在国民党领导台湾的近八年时间里,台海对中美关系的整体发展影响甚小。中国如果认为中美关系的最大因素还是台湾,那就说明中国还没有做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准备,也没有资格跟美国去谈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国是不是插手都是中国的内政,两岸的领袖和人民迟早可以找到解决自己内政的问题。跟美国要谈的不是台海,而是整个亚洲和全世界的事,这才是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如果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让美国不再插手台湾事务,那说明中国的眼界还不够宽。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应该有一个第四个公报,那就是解决金来尔所说的中美怎样有原则、知底细、负责任地共同处理双边、多边和全球性事务。

  总体来看,中美关系的不利因素有很多,但有利因素更多。经济的盘根错节,金融的不分你我,贸易的相互依赖,人员的相互往来,领导人的互通有无,美国人对中国这片神奇的、辽阔的土地和市场的迷恋,中国人对美国作为一个历史短暂的国家奇迹般的崛起和不间断的强大的好奇,都会使得任何不利因素在膨胀到一定时候被挤破或压碎。(作者系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组负责人)

来源时间:2015/5/30   发布时间:2015/5/29

旧文章ID:3934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