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伟:中国不能被白邦瑞们忽悠
作者:刘亚伟 邓媛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近日,五角大楼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迈克尔·皮尔斯伯(中文名白邦瑞)出了一本新书:《百年马拉松》。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说法:中国自1955年就启动了一项百年的“战略忽悠计划”,意图是取得西方技术,发展强大经济,最终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卡特中心中美项目的负责人刘亚伟对此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刘教授从反思主义和美国国内政治的视角,对白邦瑞的新书以及当前的中美关系给出了他的解读。以下是《国际先驱导报》对刘教授的采访全文:
“白邦瑞的观点并不新颖”
刘亚伟(美国卡特中心中美关系项目负责人)
1、 问:您怎么看白邦瑞写道的“ 中国战略忽悠计划 ”?放在当下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百年马拉松》的问世和对中美关系的解读说明了什么?
答:白邦瑞说早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就有了什么“战略忽悠计划”只能说明他对中国当代历史认识的简单甚至浅薄。毛泽东当年还曾提出15年在钢产量上赶超美国,结果导致了“大跃进”,给中国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不可思议的灾难。如果说那个时候中国真有什么战略计划的话,那不是忽悠美国,而是支持亚非拉各国的反帝斗争,包括支持美国国内的民权斗争。
放在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百年马拉松》的出版并非没有任何意义。它可以算是一个晴雨表,再次显示了这样一个事实,越来越多的美国精英对中美关系发展的结果感到失望,甚至幻灭。这些精英曾经坚信,市场可以改变政治,贸易能够改变主义。美国早先对中国提供的投资和技术支持、中国大批学者和学生在美国从事学习和研究、美中贸易额度的大幅度扩张和美国文化在中国的日益走红最后都有可能使得中国民众出现价值观念的变化,而民众的价值观念的变化迟早会带来对体制的压力,这种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对现行制度的不满最后会导致政治改革的有序发生。中国的经济实力扶摇直上而政治改革却在他们眼里相对滞后甚至停滞不前使得这些美国人倍感焦虑和不安。于是,与中国交往“不划算”的论调在美国甚嚣尘上,甚至有人提出,美国如果还这样天真地与中国保持密切的联系,那中国“有财富没自由”的模式是对美国生活方式的威胁,也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挑战。因此,白邦瑞的观点并不新颖,他只是为在美国早已出现的一种观点提供了更多的论据而已。
2、 问:在您对美国学者的了解中,这种观点会很有影响力吗?美国是否有人要反思当年对华建交的决定?
答:如果是在10年前,这样的观点也许算数少数派。在今天,这种在以前算是比较边缘化的观点逐渐越来越有了说服力。2007年,前《洛杉矶时报》驻华记者孟慕捷(James Mann)出版了一本十分畅销的小册子《中国幻想》(China Fantasy),对美国人正在开始改变的中国观产生了巨大冲击。孟慕捷认为“中国模式”从本质上讲对美国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国模式”影响力越大,美国在世界的主导地位就越弱。2007年7月,孟慕捷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时评“只有财富没有自由的模式”。他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到:美国人必须从美国的国家利益的角度去看待中国模式,这不仅事关美国的安全和昌盛,而且事关美国的使命能不能够成功。美国使命就是在世界上推进一个政治开放、人人自由的制度。如果中国模式成功了,那美国所代表的理念和价值就面临破产和失败。2008年的奥运会、2009年的国庆大阅兵和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都使得孟慕捷的观点更加甚嚣尘上。白邦瑞只不过是用了更多的史料和自己对中文文献的掌握为这个观点提供了更多的论据。
美国人会对今后与中国的交往有更多的考量,但不会对当年建交感到后悔。无论是尼克松总统1972年的破冰之旅还是卡特总统1978年作出的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决定,它们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和美国,更改变了世界。东亚之所以从70年代末到今天和可预见的未来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与中美不冲突并在理念与制度不同的情况下求同存异和相互交往有极大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奥巴马总统在2015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里继续指出,美国乐见一个稳定、和平和繁荣的中国的崛起。美国试图与中国保持建设性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可以给两国人民带来好处,也能促进亚洲和世界的安全与繁荣。
3、 问:在您看来,当年尼克松访华,两国邦交正常化为中国崛起作出了怎样的贡献?白邦瑞说,两国建交后,美国也继续帮助了中国的崛起,您同意白邦瑞的观点吗?
答:当年尼克松访华开启可中美关系的解冻,为两国邦交正常化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从美国政治的大环境下去看尼克松当年的决定,作为靠反共起家并乘麦卡锡“驱巫运动”腾飞的尼克松要比民主党人更容易做出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决定。民主党的肯尼迪总统和约翰逊总统都试图与中国改善关系,但是他们只要有所举措就会被共和党人批评为“卖国”和“亲共”,因此一直没有任何建树。从这个角度看,卡特总统为中美建交的决定付出了不小的政治代价。里根在1980年竞选中一面攻击卡特“亲共”和对台湾不守信用,一面声明一旦当选就会废除中美建交的公报。
白邦瑞所说中美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中国而非美国既正确也不正确。说它正确是因为邓小平看到了中美交善会给中国带来的好处,因此同意搁置争议,向前看,压制了国内的反对声音,迈出了改革开放关键性的第一步;说它不正确是因为卡特总统同样必须挺住来自共和党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台湾院外活动集团的压力,他的任何退缩都会使双边关系正常化功亏一篑。
至于白邦瑞在书中提到的尼克松和基辛格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中美邦交正常化的绊脚石的观点还有待于史学家们的进一步论证,但这一观点至少可以让国内那些只要提到中美邦交正常化就把一切功劳记在基辛格身上的学者和官员反思,并认识到中国关系的每一个进步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功绩,而是无数有远见、有勇气,有智谋和有政治技巧的两国决策人的集体成就。
4、 问:美国一直遵循着务实主义的外交,白邦瑞的说法是否忽略了中国从70年代至今对美国发展的贡献?毕竟中美交往对美国经济发展也是有利的?
答:中国不仅在70和80年代在地缘政治上成为美国的“准盟国”,在建交之后的每一个时段都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白邦瑞的所谓中国不过是一个工于心计、善搭便车、没有道义的国家的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也是反历史的。
5、 问:您觉得美国现在是如何定义中国的?竞争对手、战略敌人、合作伙伴?或者其他?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利茨在2015年1月号《名利场》杂志上发表的《中国世纪》一文中说,按照购买力评价法,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14年是美国能够号称自己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最后一年。中国经济以拔得头筹之势进入2015年,并很可能长时间执此牛耳”,从2015年开始世界进入“中国世纪”。“中国世纪”是不是让美国感到威胁?
答:中美关系最好的定义来自中国的郑必坚和美国的佐利克。郑必坚在2005年说,中国信奉“三和”:对外谋求和平,对内谋求和谐,对台谋求和解。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使命就是继续维护由美国人主导和维护的全球化规则,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参与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活动。佐利克在同一年也说,中美是“利益攸关的伙伴”。去年中美在APEC峰会上达成的协议、汪洋副总理最近在芝加哥的讲话和奥巴马总统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中国的定位都没有跳出“郑必坚-佐利克定义”。
施蒂格利茨的文章提到的中国经济以PPP计算已经超过美国,世界进入“中国世纪”,看似对中国友好,其实效果是适得其反。唱盛中国与唱衰中国,对政策圈的恶劣影响是同等的。施蒂格利茨的文章所起的作用与白邦瑞的书可能是殊途同归。
6、 问:我们看到美国现在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并不感冒,中美关系的两面性越来越突出,比如奥巴马见了达赖后又邀请习大大访美,能否谈谈您对当下中美关系的看法?以及对今年中美关系的建言?
答:不能笼统地说美国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没有兴趣。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去看,第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一个前提是美国是守城大国,中国是崛起大国。美国人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但是并不接受自己是一个安于现状和维护现状的国家。第二,美国人不是很明白从政策角度来讲,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意味着什么。如果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与美国共同承担维护世界稳定与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与繁荣,美国人会立刻坐下来与中国领导人谈政治分工,谈资源分配,谈外援协调。如果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美国必须接受“中国模式”,并允许中国挑战国际秩序甚至改写国际规则,美国人会因为不解、疑虑和担忧而拒绝接棒。
有人说白邦瑞出版《百年马拉松》是为了把中国变为2016年总统大选的话题;还有人说,白邦瑞的书经过白宫的审查,他的观点可以说比较接近奥巴马身边那些制定美国对华政策的高参和顾问的观点。无论这些说法是不是准确,我们至少可以肯定白邦瑞不是为出书而出书,而是要从最大程度上影响美国今后如何与中国交往的辩论甚至美国对华政策。
中国不能对这本书不屑一顾或者嗤之以鼻,而是需要反思白邦瑞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有根据,思考中美之间的误解和偏见是怎么造成的,讨论如何使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正常运行而不抛锚甚至脱轨。
而要打消白邦瑞这类美国人对中国崛起的顾虑和不安的最好机会是习近平今年秋天对美国的国事访问。
本文部分内容在《国际先驱导报》2015年2月13日发表;提问者为《国际先驱导报》的邓媛。原文标题:《“中国忽悠论”折射美失衡心态》。以下为剩余原文:
白邦瑞在书中表示,“战略忽悠计划”是1955年由毛泽东实施的。该计划让外界普遍相信,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眼光向内看的国家。
他还认为,中国的战略还旨在赢得全球经济的主导地位,并指出中国增强军力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个经济、政治和军事一体化大国正在谋求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新的全球“霸主”,对外输出中国式的反民主政治体制,并在全球实施掠夺性的经济政策。
目前,《百年马拉松》的诸多观点在中外学者间引发不小的争议,反对者多斥之为最新版“中国威胁论”。那么,白邦瑞何以提出“中国战略忽悠计划”?《百年马拉松》的问世对中美关系又有怎样的意味?
白邦瑞受邀国际先驱导报采访的过程中,再次强调了书中的两个主要观点。他指出,对内,中国鹰派人物对国内决策的影响不可小盱;对外,日益强盛的中国实力会在不久的将来对中美关系甚至是世界体系重新洗牌。以下是国际先驱导报对白邦瑞的采访内容(查看更多关于此书信息,请点击此处):
“百年马拉松”这个词不是我的发明
白邦瑞(五角大楼顾问)
习近平主席提出,中美要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主张中美两国不对抗,不冲突,互相尊重,实现双赢。我非常赞同习主席的这个主张。但不幸地是,中国的一些鹰派人物的观点,似乎与习主席的主张不那么合拍。我的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引用了中国鹰派的一些文章和书,来批评他们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相违背的观点。这样才能让美中关系更好沿着两国元首所达成的一致继续向前发展。
十多年前,我出版过另外一本书《中国对未来安全环境的辩论》。感谢中国出版社的朋友们,把我的那本书全文翻译出版。我希望这一次中国出版社的朋友们,也能够将我的这本书翻成中文,这样恐怕会更好地减少误会、误判,大家一起努力,朝新型大国关系方向发展。
“百年马拉松”这个词不是我的发明。刘明福将军在他的《中国梦》一书中作出了很详细的叙述。六十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的目标是要赶上美国,并且要超过美国。美国只有一亿多人口,我国有六亿多人口……至少五十年吧,也许是七十五年……哪一天赶上美国,超过美国,我们才吐一口气。”毛主席认为,中国只有超过美国,才能对人类做出大贡献(见刘明福《中国梦》一书,第9、10 页)。我引述了毛主席1955年提出的用50年到75年时间超越美国的目标,这是我书中的主要观点。
下次我如果有机会去北京,我要到毛主席纪念堂,向他老人家报告:“主席,你六十年前的预言很快就要应验了。中国没有用75 年,只用了60年多一点,就赶上了美国。恐怕不要多久就会超过美国了。”因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过计算,今年(201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就会超过美国。我想不用多久,中国的军事力量也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届时,如果我还健在的话,我会看到这一天。我相信,如果中国沿着习近平主席的复兴之路和中国梦的设想继续走下去,中国在2049年成为冠军国家问题不大。
面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忽悠论的尘嚣日上,受邀采访的一名中国学者牛新春认为,百年马拉松的出版是近些年中美之间战略互疑的一个折射。
中国越强大,美国越不自信
牛新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听到“中国战略忽悠论”的说法,我比较吃惊。白邦瑞是一位资深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虽然他不是“亲华派”,但一直算是了解中国的学者。当年中美建交前后,他本身也做了不少努力。所以,他提出“中国战略忽悠论”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在美国,有关“中国威胁论”的氛围是越来越浓厚的。中国越强大,与之有关的论调就会越来越高亢。因为伴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一方面中美的共同利益在增多,另一方面双边利害关系也越来越大,双边的不信任也在增加。
总体上看,中美关系的发展势头是比较好的。过去30年,中美关系一直向前发展,双边关系的基础越来越坚固,但是近些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有各种各样的猜疑,尤其最近两三年的猜疑比较严重,《百年马拉松》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版的。
白邦瑞说,美国对中国崛起作出了贡献。这句话他说对了50%,中美建交确实帮助了中国发展,如果没有和美国建交,改革开放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另一方面,美国从中美建交中获得的利益也不比中国获得的少。比如,美国获得了一个广大的新兴市场,在地区稳定方面迎来一个重要的合作对象等。
当下中美关系的积极方面大于消极方面。在中美两国,对中美可以避免战略冲突、实现共赢的观点还是主流。美国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合作伙伴,但认为中美关系的未来有不确定性,即有可能变得更好,有可能关系变坏。双方希望尽量维护现有的积极的、正面的关系发展。
来源时间:2015/2/23 发布时间:2015/2/13
旧文章ID: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