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制机制角度来看,兰伯特的任命也将对具有一定实验性的“中国屋”产生影响。这位新晋掌门人能否解决美国对华决策的官僚弊病、整合困境与执行难题?“中国屋”将成为两党的合作平台还是斗争焦点,将延续多年或仅为“昙花一现”?未来,在人事调整暂时完成与大选压力不断累积下,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将如何推进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查看全文
Tags :中美关系
舒默一行访华极为重要。首先,它可以为促成中美最高领导人今年11月在旧金山举行峰会添砖加瓦。其次,美国国会已经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策源点之一,国会成员访问中国、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会晤并切身实地的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民意对减少国会成员对中国的敌视和偏见具有重大意义。查看全文
本篇文章根据今年9月郭怡广(Kaiser Kuo)对美国国会众议院民主党议员里克·拉森(Rick Larsen)在Sinica播客进行的采访编译。查看全文
这是美国在为其遏制中国政策寻找一种冠冕堂皇的合法化理由,但是除此之外,美国鼓吹中国威胁论,也是为了国内政治与经济的需要。查看全文
在有效地探讨关于护栏或指导原则的谈判之前,双方最好首先就这种不断演变的关系的基本定义和性质达成一致。打个比方,假设在两个人的情境中,其中一个人有伤害另一个人的意图,他说:“我想伤害你,但我们需要一些安全预防措施以防我们掉下悬崖”,那么较弱的一方不太可能同意与更强大的一方达成这种保障协议。 因此,在建立护栏之前,我们最好首先就双方意图达成一致。一位美国同事告诉我,“在这场大国竞争的背景下,双方都不必赢,但双方都无法承受失败。”我同意他的观点。双方必须努力确保他们的关键利益在这场竞争中不受损害,双方只能共存。之后,我们可以建立更加富有可持续性的“护栏”。查看全文
遏制政策在冷战时期并不特别成功,如今用于对抗中国也不太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就像昨日的苏联一样,今天的中国正是他们自己最大的敌人。现在,美国的关键并不是寻找方法平衡崛起的中国,而是要让这个陷入困境、也许正在衰落的国家自己犯错。查看全文
毫无疑问,美国一直以来采取的制裁策略既未能阻止中国的技术发展,又未能在任何重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行为,而且大多数国家都不认为跟随这一策略符合他们的利益。然而,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即使制裁已被证明无法实现美国的政策目标,美国的内政将迫使决策者们继续对中国采取强硬的态度,而不是更务实的立场。美国政府的手被束缚住了。因此,现在是美国对其外交政策重新进行重大评估的时候了。查看全文
回望过去,中美两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争取世界和平并肩战斗;展望未来,中美两国也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力量源泉在人民友好。两国人民应该加强交流、增进理解、扩大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查看全文
遏制政策不一定会导致暴力冲突。竞争可以促使美国和中国参与技术竞赛,推动人类知识的边界,并创造新的解决跨国问题的方案。这也可能意味着两国通过和平手段,如经济援助,来拉拢相同利益的集体,扩大各自的地缘影响力。这种竞争比占据现代历史大部分时间的 “大国竞争”更具良性。一个和谐的国际体系的“一体化”的梦想在当下可能有些难以实现,但这并不排除两个竞争国家之间存在和平但紧张关系的可能性。在这种竞争中,遏制中国将涉及严重的风险和成本,但这是避免更加破坏性的冲突的最佳方式。查看全文
我们对中国的战略应该是利用威慑避免热战或冷战,在可能的领域进行合作,并整合我们的资源以更有力地与之竞争。我们的战略目标应该是通过加强我们的盟友和国际机构来塑造中国的对外行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