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过去,中美两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争取世界和平并肩战斗;展望未来,中美两国也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力量源泉在人民友好。两国人民应该加强交流、增进理解、扩大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查看全文
现在,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全球化已经终结,大国关系正在从合作转向相互竞争与对抗,由此将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民主国家联盟”与以中俄为代表的所谓威权国家之间的两极对抗格局。查看全文
恨美国也好,爱美国也好,必须承认,美国是地球上最重视教育和下一代的伟大民族。来自130多个国家的不同种族、信仰、宗教的移民,组成了多元文化文明的美利坚合众国,不乏无数爱因斯坦最聪明的大脑,一旦来到美国,他们极少离去,离去了也会重新回来。查看全文
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首先应该有战略定力,其次要有战略耐心。当然这个前提是,我们必须发展和保持随时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实力。查看全文
本来,单单解决台湾问题并不难,难的就是如何解决那些约束条件。如果我们的思路,能从这些"约束条件“的约束下跳出来,即使这些约束条件还在,但我们却不再被其约束,形势就会发生有利于我方的转变,主动权就会王車易位,逐渐转向中国一边。这种思路,才应是我们决策的依据和出发点。在这一攸关国运的严肃课题面前,一切只凭热情或热血就下断言的说辞,都是轻率甚至轻浮的。中国的答卷上,只能有冷峻的,清醒的,不容置疑的实力,没有其他。查看全文
总体而言,调查结果应该让那些担心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校园里的存在的人感到放心。我们的样本显示,留学生自己决定来美国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学术的追求和提升个人发展的渴望,而资金主要来自家庭和美国大学奖学金的支持。尽管在校园里有一些疏远感和负面的政治或种族歧视遭遇,但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带走了美好的回忆和持久的友谊,许多人选择与美国的大学继续保持联系。查看全文
30多年后,“微笑曲线”突然变成了“哭泣曲线”,美国与西方国家认为是中国抢走了他们的饭碗,掏空了他们的制造业,是中国剥削了他们。中国“吃亏”变成了美国“吃亏”,这又是因为什么呢?查看全文
「金砖峰会」之后,原先东西对立的地缘政治格局将进一步转移,在萨赫勒问题的延烧之下,「南北分岐」的议题会继续分散西方的注意力。中国在「金砖峰会」新接纳的六个国家中有五个位处于「第三断层带」:非洲的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印度洋沿岸的伊朗、沙特阿拉伯及阿联酋,这将大幅拉近南北之间地缘竞逐的实力比,以及增加中国应对「去风险化」的韧性。查看全文
当前,中美关系存在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根本性挑战,那就是双方面临着严重且越来越明显的认知差异。双方在大量基本事实问题上有着不同理解,也因此对彼此的政策目标和战略意图存在不同看法。这种认知差异非常巨大,致使双方似乎已不再能够真正理解对方。比起对话,双方往往是各说各话,导致双方对对话的价值日益失望。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