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博弈竞争升级,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全球经济复苏进展曲折缓慢,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链供应链转移带来的竞争空前激烈。与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政治、经济趋势同步发展的,是国际安全格局出现的重大变化。冷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的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安全格局走向多极化。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在国际安全格局中的作用,比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如欧盟、东盟)要大得多。而与此时亦趋同步的是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全方位、复合型、多层次的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需要构筑复合型的战略思维予以应对。在国际事务中,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牢固树立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观,以做好国内的事情为重。应善于利用中美关系稳定、维持经贸领域对华合作的积极因素,扩大中国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机制中的影响,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扩大朋友圈,缩小对立面,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查看全文
鉴于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方向大体相似,中国政府将会以高度的审慎和有限的希望来应对此次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2024年4月,习主席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时重申:“中方乐见一个自信开放、繁荣发展的美国,希望美方也能积极正面看待中国的发展。”但很遗憾,下一届美国政府积极看待中国发展的可能性很低。为了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中国将坚决维护其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模式,同时努力扩大国际贸易和投资空间。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关系不太可能恢复到21世纪初深度交流与合作的状态。但即使难以实现和解,无论谁入主白宫,中国和美国仍然可以保持稳定的双边关系,避免灾难。查看全文
在中美两国近年来的互动中,中国政治的“稳”和“定”,同美国政治的“乱”和“动”形成了鲜明对照。中国要保持国内稳定,必须敢于并善于同美国进行斗争,并且做好双边关系出现惊涛骇浪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查看全文
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的会晤使两国在短期内走在危险性较小的轨道上。但仅靠一次会晤并不能完全阻止走向冲突的长期势头。有影响力的两国公民应该行动起来,寻找官方接触之外的途径来促进公共利益。无论中美领导人选择怎样的新范式,必须做的不仅仅是避免新冷战,还要阻止一场热战。查看全文
中国人判断外国知名政治人物是否有影响力,往往是考虑“他跟本国政府关系如何,政府高官是否还去找他咨询”这类问题。其实,像基辛格这样的人物,其作用主要不在于给本国政府出谋划策,而在于能够穿梭于各国政界和商界之间,运用本人的智慧、人脉、经验,为本国的长远利益服务。他的很多政策想法,都很难想象是得到美国政府的授意或授权的。这种“政治掮客”的独特角色,只有在民间组织有充分的空间、商业市场活跃的社会才会出彩。他虽然是外来移民,但对美国的忠诚却无可质疑。查看全文
中美关系已经陷入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谷。如今,世界各地的官员和评论人士担心,两国不仅“冷战”不可避免,而且迟早可能会“打起来”,查看全文
中美国内政策议程及&#查看全文
王缉思教授就眼下的中美关系提出了“恢复和增进正常外交往来;想办法避免战争;继续发展经贸关系和科技交流”三点希望,并就美国对华政策、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民众与政府的发声、中国在俄乌战争的立场对美国的影响、同第三方国家的关系等问题作出自己的答复。查看全文
和平稳定,寻求沟通;&#查看全文
在本篇访谈中,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指出,近十年来,美国的国际地位相对于中国确实在下降,但对中国以外的国家而言并未明显下降。较之于以往的霸权国家,美国现有的各种优势使其不至于快速衰落。当前美国的软实力大不如前,其政治衰败是历史上少见的,但这尚未严重制约其经济和科技发展。查看全文